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振昌 《中国酒》2011,(8):60-61
中国黄酒曾经作为一种流行饮料酒,风靡过中国,成为中国酒的别称,而其中的绍兴酒曾经也有过"越酒行天下"的壮景和繁华。让这样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大地乃至全球再次重演,繁华再现,这是傅建伟的梦想和追求;也是每一个黄酒人的梦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酿酒遗址及出土的酒文化对研究古代酿酒技术及酒史有重要价值。1.河北藁城商代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3000多年前)的酿酒实物资料——黄酒挥发后的残渣及蒸锅——“将军盔”。2.徐州楚王陵出土的兰陵美酒距今已有2148年。3.河北平山县的战国(公元前310年)墓中,发现密封的铜壶中有透明液体,经分析,有乙醇、乳酸、丁酸等成分。4.青铜烧锅的出土,证实了我国在元代就有自制蒸馏烧酒锅。(丹妮)  相似文献   

3.
王永奎  茹拥政 《中国酒》2013,(10):26-27
绍兴,地处我国东南,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名城,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这里"水木清华、山川映发,物产富饶,人文荟萃",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书法之乡"之美誉,驰名中外的绍兴黄酒就盛产于此。黄酒、啤酒、葡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唯黄酒源于中国、兴于中国。中国黄酒品种较多,产地分布很广,而绍兴酒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除工艺精湛外,还与绍兴独一无二的气候环境、清冽的鉴湖佳水密切相关。绍兴酒,兴于此地,历经沧桑,代有创造。  相似文献   

4.
茹拥政 《中国酒》2007,(10):24-25
黄酒、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根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谷壳和类似酒器的陶器推测,黄酒约起源于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兴于唐代,风格定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黄酒曾是全国通畅型饮料酒。后因战争中断交通,黄酒运不出来,遂退守江浙一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言论     
《中国酒》2022,(1)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系统.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亚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迷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足见酒之历史之悠久.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绍兴黄酒研究院院长傅建伟 。  相似文献   

6.
《上海调味品》2007,(11):30-31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正如葡萄酒之于法国,是法国的国粹和文化瑰宝;啤酒之于德国,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体现一样,黄酒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酒种,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黄酒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饮料酒。它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并有烹饪和药用之功效,加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酒的最高杰作,被誉为“中华国粹,天下一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古酒琐谈     
1中山王墓酒河北省平山县于1974年发掘出战国晚期中山王墓。墓中珍宝甚多 ,在东库存有酒液的铜扁壶 ,西库存有酒液的铜圆壶。铜壶都是子母口咬合的紧密壶盖 ,所以不曾渗漏。尤其是年代久远 ,盖与壶铸成一个整体 ,使得壶内存酒能够保存至今。铜壶打开时 ,有浓郁的酒香。经化验皆含有酒精 ,液体中沉淀很多 ,经测定其中含氮量极高。推论其不是蒸馏酒也不是果酒 ,而是黄酒。酒液呈蓝颜色 ,估计是铜盐所致。2满城汉墓酒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西汉古墓 ,乃中山王刘胜之墓。据《史记》载称其人为 :“为人好酒好肉”。挖掘墓穴现场发现有耳室 ,耳…  相似文献   

8.
胡普信 《中国酒》2006,(9):21-27
从大范围讲,南方黄酒的代表是绍兴酒,北方黄酒的代表是即墨老酒。南方黄酒除绍兴酒以外,优质酒还有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广东兴宁珍珠红,江西九江封缸酒等等;北方黄酒除即墨老酒以外,还有山东的兰陵美酒,大连的老黄酒和玉米黄酒以及黑龙江的响水米酒等等。如果要把不同地区的不同黄酒摆出来数一数,可能谁也数不全。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黄酒极其普遍,且品种繁多,另一方面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黄酒的小而散且无序。各家黄酒都守着自己的传统工艺不放,自认为数千年的历史足可称老,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自认为祖宗的特色不外传,缺少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决心和能力。是黄酒太过中国化?是黄酒的生产企业固步自封?是黄酒企业的统治者缺少张扬国粹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艾民 《中国酒》2007,(3):9-9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中唯一源自中国的古酒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黄酒曾是全国通畅型饮料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傅金泉 《酿酒科技》2011,(5):113-116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其酿造技艺对我国和世界酿酒业作出很大的贡献.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阐释了黄酒的起源、历史和文化,以及古代黄酒酒名的来源与历史;利用翔实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中国米酒的制作方法、发展历史和传播日本的成就,提出应发扬光大中国米酒.(丹妮)  相似文献   

11.
黄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酒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从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量尊、壶、杯等陶器酒具。最近从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的三座原始古墓中又发掘中仰韶时期的酒  相似文献   

12.
酒之“魂”     
祁传林 《中国酒》2006,(8):43-43
中国黄酒,系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华民族独创的酿造酒,是国粹,是国酒。中国黄酒酿造是以大米、小麦、水为主要原料,在《黄酒酿造工艺》中,把中国黄酒的代表——绍兴酒酿制的原料:糯米、小麦、鉴湖水,分别形象地比喻为“酒之肉”、“酒之骨”、“酒之血”。酒被拟人地比喻为一个有血有肉人的躯  相似文献   

13.
傅建伟 《中国酒》2007,(8):76-78
中国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谷物酒之一,由其延伸出源远流长的黄酒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流传下许多典故文史、趣事佳话,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然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靖显 《酿酒》1997,(2):11-13
以黄酒为酒基的桂花酒的品评陈靖显(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一桂花酒的酒基花香型露酒中的桂花酒,按酒基分有白酒、葡萄酒和黄酒三类。以白酒为酒基的桂花酒,有广西全州县酒厂的桂花酒;昆明市酿酒厂的桂花升酒;大连酒厂的桂花香酒。以葡萄酒为酒基的有北京葡萄酒...  相似文献   

15.
王永亮 《酿酒科技》2007,(8):114-115
贾湖遗址发掘出含有酒残留物的陶片,将人类酿酒历史文化史提前到了距今9000年前。贾湖牌白酒是用不同的基础酒组合后,再针对性加调味酒勾调、过滤处理而成,具有窖香幽雅、酒体丰满、香味谐调、绵甜净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沐春 《中国酒》2007,(2):68-69
“和酒”的出现是一个奇迹。毋庸置疑,和酒是新型营养黄酒的开创者。和酒将“创新”精神最早带入了黄酒行业,并引领着中国黄酒行业向新的消费群体进军。和酒是新型营养黄酒中当之无愧的领军品牌。一部和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当代黄酒创新文化的简史。 在对和酒充满敬意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来拜访一下和酒的母亲——冠生园华光公司。我们应该知道,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孕育了这个出众的儿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毛青钟  徐春显 《酿酒》2021,48(4):84-88
论述了黄酒酒体调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组成,阐述了黄酒酒体调配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分述了各模块对应控制黄酒酒体调配工段;黄酒酒体调配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中国黄酒行业首先实施;黄酒酒体调配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经生产运行,运行良好,为酿酒行业科技创新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阿牛 《中国酒》2009,(4):74-75
世界上黄酒、葡萄酒、啤酒三大古酒。其中黄酒源于中国,而绍兴酒是中国黄酒的代表,具有走向世界的“气质”和“神韵”,也具备纯正的“贵族”血统,绍兴酒的文化内涵之广、历史之悠久,这是世界上酒界所公认的事实。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受到中外名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谢洪山 《四川烹饪》2001,(11):21-22
酒不仅是一种饮料,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调料用于烹饪。在菜肴的烹调中,酒有着其它调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烹制动物性原料时,酒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料。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属极性分子,在烹调时能引起蛋白质变性,而且有去腥解腻、调和增香的功效。烹饪中常用的酒主要有黄酒、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下面就分别介绍它们的功效和用法。一、黄酒黄酒又称料酒,因常被用作烹饪调料而得名。黄酒具有酒精浓度低、含酯量高、香味浓的特点,在烹饪中主要起以下作用:1除异解腥。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能够除去动物性原料中的腥膻异味,如…  相似文献   

20.
《新食品》2008,(10):62-62
黄酒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酒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黄酒,同样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在当代中国,却已经远远落后于白酒、葡萄酒、啤酒。但这却并不能阻挡黄酒努力追赶的决心和执着拓展的脚步。近年来,黄酒全国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这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起步较晚的黄酒企业,却在通胀的压力下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