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2016,(6):143-144
为了控制燃煤As和Se环境污染,有必要对煤中As和Se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以水城矿区汪家寨矿煤(14#)和那罗矿煤(18#)为研究对象,对煤采用连续化学浸提法进行连续浸提,得到As和Se的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4种形态,并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各形态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汪家寨矿煤(14#)和那罗矿煤(18#)中As和Se存在不同的形态分布特征。总体来看,2种煤中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Se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中硫氮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洁净煤技术》2008,14(1):73-77
煤中的硫、氮在煤利用转化过程中的释放对环境和生物健康影响巨大。笔者从煤中硫、氮的分布、结构,同位素研究等几方面对中国煤中硫、氮的赋存状态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简要介绍了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主要研究方法:(1)间接方法。a.浮沉实验;b.单组分分析;c.逐级化学提取;d.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e.数理统计分析。(2)直接方法。a.显微分析;b.光谱分析。并指出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地区)煤田煤样中总硫和汞含量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煤中硫与汞的赋存状态、不同成煤时期硫与汞的含量分布进行探究,发现高硫煤中的汞与硫化物关系密切,且与黄铁矿存在密切的伴生关系.结果表明,煤中汞的含量一般为100 ng/g~450 ng/g,平均含量220 ng/g.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软件等对煤样中的总硫与汞含量进行相关性模型研究,探索了煤中总硫与汞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0.95条件下(α=0.05),煤样中的汞含量与含硫量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贵州兴仁某村煤中砷的含量及赋存状态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砷含量分布范围在17.83mg/kg~140.64mg/kg,平均值为93.31mg/kg,远高于中国(4.09mg/kg)和世界(5mg/kg)煤砷含量.其赋存状态复杂多样,煤砷各形态含量比例分布为:残渣态(56.7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0.74%)硫化物结合态(15.20%)有机结合态(5.07%)碳酸盐结合态(1.73%)水溶态和可交换态(0.52%).煤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含量也较高.其中一个煤样砷含量相对于其他样品较小,有机砷结合态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结合前人研究推断:此次研究的煤样多以大分子有机砷结合态存在,但不易提取,导致残渣态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郑伟 《山西化工》2021,41(3):32-34
富硒农产品是人们摄取微量元素硒的重要途径之一.就硒元素的形态、作用,市面上富硒农产品的种类及硒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测定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ICP-AES和HG-AFS法分析平圩电厂和田家庵电厂的飞灰和灰渣中微量元素含量,发现不同粒径的燃煤副产品中化学元素成分基本相同.但是,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出现增加趋势.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规律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元素在煤中的存在形态以及电厂的燃煤设备等有关.对煤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挥发程度和迁移规律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9.
为降低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商品煤质量,以大河边矿原煤为对象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测定有害微量元素在分步浮选产物中的含量,研究矿物质的迁移特征;对4个选煤厂的8个煤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其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计算有害微量元素脱除率,研究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特性和洁净潜势。结果表明,煤中矿物质大多集中在灰分中,基本可以随灰分的脱除而脱除;有害微量元素与矿物质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08,说明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大多数以无机矿石的形态赋存,其迁移规律主要受控于无机矿物的迁移,少数有害微量元素以有机态存在,普通物理分选对其脱除效果较差;还有一些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多样,脱除率表现在较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郝素娥  滕冰 《精细化工》1997,14(1):27-29
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培养出了五种不同含硒量的硒酵母,并对硒酵母中总硒、无机硒、有机硒、硒蛋氨酸和硒胱氨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从所测数据中可以得出酵母同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基本规律,确定了在硒酵母的培养过程中最适宜的亚硒酸钠添加量为15~20μg/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9台超低排放在役机组硒迁移转化规律,探究了循环流化床(CFB)和煤粉炉(PC)机组飞灰特性差异对硒吸附能力的影响。燃烧后煤中硒几乎全部呈现挥发态,底渣中残留量极低。与浓度归一化和质量分布法相比较,相对富集系数法可以客观地评价燃煤副产物中硒的富集能力,两类机组中硒均主要富集于飞灰中。CFB较低炉膛温度和添加CaO可以降低入炉煤中硒释放比例并增强飞灰对硒的吸附能力,故其底渣和飞灰中硒的富集程度均高于PC,导致脱硫石膏中硒富集程度低于PC。飞灰对硒的吸附量随比表面积或孔容积增大而增大,但随粒径或孔径增大而减小。CFB飞灰中未燃尽碳含量高、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且存在较多蜂窝状孔隙,导致其对硒的富集程度高于PC飞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关键技术。分别对固定床、流化床及气流床气化工艺进行了简介,列举了典型的煤气化技术,分析了各自的工艺特点,并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邹潺  王春波  郭辉  王贺飞 《化工学报》2018,69(4):1670-1677
选取3个国内煤样,利用自制恒温热重装置研究了燃烧过程中砷的赋存特性及其挥发规律。通过测定不同停留时间下燃烧样品中砷的含量,拟合得到砷的挥发曲线和挥发速率曲线,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对原煤和不同停留时间下的燃烧样品进行形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砷挥发的重要因素,700~1000℃是砷挥发的主要温度区间。煤粉燃烧过程中,砷的挥发速率与煤粉的失重速率具有同步性;伴随着煤中水分和挥发分的快速析出,砷也具有较高的挥发速率;随着燃烧过程的深入进行,砷的挥发速率变得缓慢。煤粉燃烧结束,3种煤(五里庄、红岩和梅花井)砷的挥发比例分别为49.5%、80.7%、65.0%,且在燃烧过程中煤中残渣态、硫化物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砷相互作用迁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焦作矿区构造特征和底层分布,说明焦作矿区属典型的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内断层非常发育,多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的正断层。通过对矿区地质分层及目标煤层赋存情况的研究,说明焦作矿区主煤层山西组二1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属结构简单型煤层;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上石炭统太原组。最后对二1煤层煤岩煤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组二1煤属高变质程度无烟煤,宏观煤岩特征为灰黑色,似金属光泽,半暗型,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棕色条纹,质轻、污手,块煤为参差状断口,煤芯呈块状、粉状及颗粒状,粒径0.1~1.0 cm。  相似文献   

15.
蒋婧 《安徽化工》2003,29(1):8-9
介绍粗硒经过蒸馏法生产99.95%工业精硒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原理。  相似文献   

16.
在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谭力红 《广东化工》2003,30(2):38-4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硒的测定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试样消化,基体改进剂效应,分离富集,以及介质条件。着重综述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认为探索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测定方法仍然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选煤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在中国选煤发展的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选煤厂的建设和生产情况;目前,我国原煤入选能力和入选原煤量迅速提高,选煤技术明显进步,重点发展了重介质选煤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要求煤炭入选率由目前的32%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