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水溶性取代吡啶甲酰腺席夫碱缓蚀剂对铜的缓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三种水溶性取代吡啶甲酰腙席夫碱缓蚀剂,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研究其在3.5%NaCl介质中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三种缓蚀剂都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当温度在35℃、缓蚀剂质量浓度为75 mg/L时,缓蚀效率最高,在缓蚀过程中未发生分解.三种缓蚀剂对铜在3.5%NaCl溶液中均具有较好的缓蚀...  相似文献   

2.
盐酸体系不锈钢缓蚀剂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法,测定了五种缓蚀剂对浸没于8%盐酸介质中不锈钢的缓蚀作用,确定了在盐酸体系中对不锈钢具有较好缓蚀性的单组分、二元和三元缓蚀剂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在使用浓度为700 mg/L时,缓蚀率为90.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三乙醇胺、咪唑啉及硫脲复配后,缓蚀剂各组分浓度为单组分最佳浓度一半的情况下,缓蚀率分别达到为91.8%、90.8%和89.7%,缓蚀剂的成本得以下降;三元复配缓蚀剂中,咪唑啉-硫脲-乌洛托品和咪唑啉-硫脲-三乙醇胺两种缓蚀剂的缓蚀率均高于90%,且使用成本低,是理想的盐酸体系不锈钢缓蚀剂.扫描电镜图像表明,添加了缓蚀剂的金属表面腐蚀轻微,表面光滑,且不存在明显的点蚀倾向,缓蚀剂对金属表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室内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固体缓蚀剂,用静态失重法和扫描电镜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设计了现场应用固体缓蚀剂所使用的井下装载筛管,提出了缓蚀剂加量计算公式,探讨了固体缓蚀剂的长效缓蚀机理,即缓慢释放原理、低溶解度原理和工具控流原理。使用动态玻管法测得研制的固体缓蚀剂样品需80天溶解完毕,在有效释放期内,缓蚀率均大于80%。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实验,利用四种组分缓蚀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制备了一种高效环保型盐酸介质中锌缓蚀剂,并对该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盐酸浓度不大于15%、温度不高于50℃时对锌具有优良的缓蚀作用。电化学研究确定该缓蚀剂是一种混合控制型缓蚀剂,缓蚀率高达99.66%。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该缓蚀剂存在的盐酸体系中,锌不发生非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一种双子表面活性剂(DBA2-12)对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的吸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DBA2-12对N80钢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率增大;随着实验温度升高,缓蚀率减小。该缓蚀剂在N80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是一种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新型希夫碱缓蚀剂1-苯基-3-(1-环己胺)-1-丙烯(PCP),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扫描、电化学阻抗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对油套管钢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该酸化缓蚀剂对N80钢在盐酸溶液中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属于混合型缓蚀剂,温度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研究了1-十四烷基-4-羟甲基-1,2,3-三唑作为一种盐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作用机理,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加入不同浓度缓蚀剂的盐酸溶液中的钢片在腐蚀实验前后的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缓蚀剂分子在钢片表面的吸附规律并对相关的拟合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三唑缓蚀剂是一种阴极抑制的缓蚀剂,其钢片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所合成的烷基三唑缓蚀剂具有优秀的缓蚀性能及较好的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8.
钨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协同缓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了研究钨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协同缓蚀作用,采用浸泡法、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而成的复合缓蚀剂对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该复合缓蚀剂具有很好的协同缓蚀作用且当缓蚀剂总的质量分数为0.3%,两种缓蚀剂的质量比为2:1时其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硫脲、二乙烯三胺和有机羧酸为原料制备一种咪唑烷硫酮衍生物缓蚀剂(CI-R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扫描电镜(SEM)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缓蚀剂CI-R在85℃、500μg/g HCl+1%NH4Cl(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模型。结果表明:缓蚀剂CI-R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对试验溶液中的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加入量为20μg/g时,缓蚀率可达90.9%;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通过在碳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碍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的接触,抑制了金属的腐蚀。  相似文献   

10.
张云云  杨道武  任卓 《腐蚀与防护》2011,(6):413-416,425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主剂,与KI、三乙醇胺、OP-10及平平加复配,通过挂片正交试验筛选出一种高效、环保型柠檬酸复合酸洗缓蚀剂.利用失重法、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对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静态条件下对A20钢的缓蚀率为98.8%;复合缓蚀剂以阳极控制为主,为电荷传递控制...  相似文献   

11.
米糠提取液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盐酸酸化浸取法从米糠中提取植酸,并将其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主要成分;采用失重挂片、线性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评价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并初步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碳钢在1 mol/L HCl 溶液中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缓蚀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属于阴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2.
植物废料提取液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树叶中提取桉叶油;并将其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主要成分,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了复合缓蚀剂配方;采用线性极化法评价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复配缓蚀剂对碳钢在5%的盐酸溶液中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属于混合控制型缓蚀剂. 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在0.8mol/dm^3盐酸中,盐酸吖啶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对锌的缓蚀作用,求得相关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二者均对锌表现出较强的缓蚀作用,盐酸吖啶在锌表面的吸附属于放热反应,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在锌表面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4.
P110钢盐酸酸化缓蚀剂QL-1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O溶液作为合成反应的溶剂,喹啉和卤代烃经季铵化反应合成一种喹啉季铵盐酸化缓蚀剂QL-1。借助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对药剂QL-1进行了缓蚀性能评价及电化学机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该产物分子结构符合预先设定结构。静态失重法结果表明,随着该缓蚀剂浓度的增加,P110钢试片在15%和20%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随之减小;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和腐蚀温度的升高,P110钢试片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逐渐增大。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P110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保护性膜,并且是一种以抑制阴极反应过程为主、作用机理属于"负催化效应"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失重法首次研究了钓鱼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竹叶提取物(NALE),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叶提取物(ABLE)和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叶提取物(MYLE)在盐酸中对锌的缓蚀作用。详细考察了缓蚀剂浓度(0.1~1.0g/L)、温度(30~60℃)、腐蚀浸泡时间(6~72 h)和盐酸浓度(0.01~0.05 mol/L)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提取物在0.01 mol/L HCl溶液中均对锌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在锌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盐酸浓度和腐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三种植物提取物的缓蚀率排序为:NALEABLEMYLE。  相似文献   

16.
桉叶油盐酸酸洗缓蚀剂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敏  毛逢银  忤建平  曾宪光 《腐蚀与防护》2006,27(11):576-578,560
用蒸馏法从樟树叶中提取桉叶油,运用正交试验法对以桉叶油为主的复合酸洗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初步研究,采用线性极化法评价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初步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最优配方对碳钢在5%的盐酸溶液中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属于混合控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7.
适用于带钢酸洗的盐酸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以乌洛托品、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0P-10乳化剂等为主要成份的盐酸缓蚀剂配方的一种高效复合型缓蚀剂,并研究了缓蚀剂添加量和温度对其缓蚀效果的影响,以及该缓蚀剂对废酸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缓蚀剂的缓蚀率可以达到90%以上,控制合适的缓蚀剂添加量对废酸回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适合大型钢板连续酸洗生产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复配咪唑啉缓蚀剂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溶性咪唑啉为主剂与其它增效剂复配出一种用于催化裂化分馏塔顶的缓蚀剂。通过失重法分析了缓蚀剂在盐酸介质和催化裂化分馏塔顶酸性水介质中A3钢的缓蚀率。结果表明,pH为3.5,腐蚀时间8h,温度50℃,该缓蚀剂加剂量150μg/g时,缓蚀率可达98.24%,远低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甜甜  马士越  吴坤坤  王博  李谦定 《表面技术》2015,44(9):102-107,115
目的:研究废酸液中介质离子对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以解决碳钢在酸液中的腐蚀问题。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法,研究SO2-4,PO3-4对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在10%(质量分数)盐酸、0.1%(质量分数)曼尼希碱的缓蚀介质中,随SO2-4质量分数的增大,腐蚀电流密度由2.81μA/cm2增加至7.32μA/cm2,腐蚀速率显著增大,缓蚀效果变弱;随PO3-4质量分数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由2.81μA/cm2减小至2.41μA/cm2,腐蚀速率减小,缓蚀效果变强。结论 SO2-4会通过钢铁表面已经形成的吸附膜上的细孔和缺陷渗入膜内,使膜发生开裂,从而侵蚀和破坏已经形成的吸附膜,抑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PO3-4与腐蚀产物Fe3+络合并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使缓蚀剂形成的吸附膜更加致密,阻止腐蚀性介质与金属表面接触,同时增加对离子或溶解氧的扩散阻力,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20.
Inhibitor efficiency in long‐time protection of steel tanks for the chemical surface preparation against local corrosion by process solutions containing hydrochloric acid The efficiency of prevailing acid inhibitors is examined by age hardening heavy tank‐steel plates in technically usual hot‐galvanizing solutions for 1000 hours. With acid inhibitors local corrosion emerged as shallow pit formation first and foremost in hydrochlorid acid pickles (20 g/l HCl)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s well as in cleaners containing hydrochloric acid (10–30 g/l HCl) at 40°C when other conditions also applied. Above all, local corrosion was produced if the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became too low (0.2 g/l) in connection with a minimum hydrochloric acid concentration (10–30 g/l). However, oxidizing agents like iron(III)‐ions (5–10 g/l), atmospheric oxygen and free chlorine (100–1000 mg/l) lead to local corrosion, too. Local corrosion did not emerge in rinse baths (2–10 g/l HCl) and fluxing material solutions of zinc chloride and ammonium chloride (pH value: 2.0–5.5). Here uniform corrosion developed. Acid inhibitors turned out to be very effective against uniform corrosion in the examined long‐time period (inhibiting values up to 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