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低虫口密度下蛀食性害虫生长多代对小麦质量和储藏品质的影响,基于GB/T29890—2013中对虫粮等级的划分,以感染了3种代表性蛀食性害虫(米象、玉米象和谷蠹)的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密度(5头/kg、10头/kg、15头/kg)害虫侵染不同时间后,小麦水分含量、千粒重、虫蚀粒率、降落数值、脂肪酸值和面筋吸水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害虫后小麦的质量等级及储存品质均下降,其中感染害虫后的小麦水分含量、虫蚀粒率、降落数值和脂肪酸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千粒重和面筋吸水量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仅受成虫感染的情况下,不同虫口密度对各指标的影响相差不大,但是随害虫繁殖代数的增加,各指标上升和下降速率增大。同时,各指标数值间的差异性也表明,感染时间对小麦质量和储存品质指标的影响大于害虫虫口密度的影响。由此可见,要保证粮食的质量及储存品质,需要在害虫感染初期、开始繁殖后代前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储粮主要害虫印度谷螟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危害特性,对其进行科学防治,将水分含量12.5%的小麦以4头/kg的密度感染印度谷螟1龄幼虫,于密闭条件下调节环境氧气浓度至8%、11%、14%和21%,之后在不同时间取样检测小麦千粒重、虫蚀粒率和脂肪酸值。在氧气浓度11%以上环境中,第1龄印度谷螟幼虫感染7 d后小麦虫蚀粒率显著增加,小麦千粒重显著降低,至21 d后小麦的脂肪酸值显著增加。在氧气浓度8%条件下,至第14天时小麦的虫蚀粒率变化不显著,至21 d后其虫蚀粒率增加显著,经过42 d感染后小麦的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经过35d感染后小麦脂肪酸值变化显著。结果表明,在11%以上低氧气环境中,印度谷螟幼虫在感染一周后即可对小麦造成明显危害。在氧气浓度8%环境中,印度谷螟幼虫的危害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经过感染3周后小麦虫蚀粒率明显增加,经过1个月后小麦脂肪酸值明显增加,印度谷螟感染对小麦的千粒重降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谷物选筛对小麦、玉米和稻谷中3种储粮害虫进行筛检,研究在不同筛动频率、筛动时间、筛动方式、筛孔直径的条件下,粮食样品中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的筛出率.结果表明,筛选无虫蚀粒的小麦时,选用筛孔直径为2.5 mm的上层筛和1.5 mm的下层筛,筛动频率为120r/min,小麦样品一次筛,筛动时间60 s,或小麦样品分两次筛,每次的筛动时间为20 s,两种方式均可达到100%的筛出率;筛选无虫蚀粒的玉米时,选用筛孔直径为3.5 mm的上层筛和1.5 mm的下层筛,筛动频率为120 r/min,一次筛,筛动时间为20 s,回旋筛动和左右筛动均可达到100%的筛出率;筛选无虫蚀粒的稻谷时,选用筛孔直径为2.5 mm的上层筛和1.5 mm的下层筛,筛动频率为120 r/min,分两次筛,每次筛动时间为20 s,筛检稻谷中的玉米象时采用回旋筛动,筛检稻谷中的谷蠹和赤拟谷盗时,两种筛检方式都可以.对于有虫蚀粒的小麦、玉米、稻谷来说,在筛检玉米象时,在筛动的过程中静置30 s,玉米象从粮粒内爬出,有助于筛出粮粒内的玉米象,便于准确地统计储粮中玉米象的密度;对于筛检粮粒内的谷蠹,静置对筛检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谷蠹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小麦品质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品质和粮食储藏安全提供量化指标.选用河南产储藏1 a的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在设定谷蠹最适生长发育条件下(温度(32±1)℃、RH(75±1)%)进行小麦侵害,测定谷蠹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侵害的小麦的千粒重、水分、硬度、粗蛋白以及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量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谷蠹侵害后,样品的千粒重和硬度指数与谷蠹的生长发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谷蠹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幼虫期和成虫期侵害的小麦与其他虫期侵害的小麦相比,其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性更显著.随着谷蠹在侵害过程中的生长和发育,小麦籽粒中的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在谷蠹卵期、幼虫期和蛹期逐渐升高,到达成虫期后则开始下降;而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量在谷蠹整个发育期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蛋白资源,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害虫的感染与危害,印度谷螟是花生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对花生储藏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在20、25、30℃下测定被虫口密度分别为0、2、6、12头/kg的印度谷螟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在不同时间的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花生仁在相同温度下被不同虫口密度的幼虫感染,其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升高,含油量显著降低。30℃条件下,花生仁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20 d后,虫蚀粒率由0. 00%上升至19. 67%,酸值由0. 57 mg/g升至2. 25 mg/g,含油量由48. 71%降低至47. 31%。在不同环境温度中,花生仁感染相同虫口密度的幼虫,其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变化显著不同。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分别放置于20、25、30℃的环境中,感染30d后,虫蚀粒率分别为14. 00%、18. 33%、21. 33%,酸值分别为0. 82、2. 17、2. 60 mg/g,含油量分别为47. 60%、47. 09%、47. 01%。结果显示,随着害虫感染时间延长、龄期增长、虫口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花生仁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增加,含油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辐照防治储粮害虫及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束动态辐照的方法对我国南方主要储粮害虫米象、谷蠹、赤拟谷盗等的辐照感应性及致死剂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辐照后小麦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0.3kGy和0.6 kGy低剂量电子束辐照后能够有效防治储粮害虫,4~5周内,0.3 kGy剂量对3种试验虫种的致死率为100%,而0.6 kGy剂量辐照后成虫在一周内死亡率达100%,成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分别为米象>赤拟谷盗>谷蠹.辐照后对小麦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所影响,小麦(面粉)品质变化不明显,辐照样品的面团流变学特性、面筋指数和气味色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米象、玉米象、谷蠹3种蛀食性害虫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小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变化,以期为虫蚀小麦的利用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选用河南农业科学院豫保1号小麦为材料,探讨米象、玉米象、谷蠹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侵害小麦后,小麦粗淀粉含量、淀粉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吸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被不同虫态的蛀食性害虫侵害后,粗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幼虫期侵害后粗淀粉含量降幅最大;3种害虫相比,谷蠹侵害后的小麦粗淀粉含量降幅最大;小麦淀粉溶解度、膨胀度、析水率、透明度、吸水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3种害虫蛹期侵害后的小麦淀粉析水率变化极显著,且谷蠹侵害后的小麦淀粉析水率增幅最大;3种害虫幼虫期侵害后小麦淀粉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害虫幼虫期和蛹期侵害后对淀粉的破坏较明显。米象、玉米象、谷蠹的虫期与小麦淀粉溶解度、膨胀度、析水率、透光率、吸水率都呈显著正相关,而粗淀粉含量与不同虫期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897、-0.879。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小麦被蛀食性害虫侵害过程中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建立害虫预警机制寻找一种新的途径。以一般虫粮要求密度10头/kg的3种主要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为研究对象,每30 d取样测定小麦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米象侵害小麦后共检测出64种挥发性物质,玉米象侵害小麦后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谷蠹侵害小麦后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对照样和感染米象、玉米象和谷蠹的小麦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等其他物质,随着侵害时间的延长,其中烷烃类物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烯烃类和酮类物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醛类物质含量波动下降,醇类和酯类变化相对不明显。感染3种蛀食性害虫的小麦挥发性成分中的十六烷、十九烷、壬醛、椰子醛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感染米象和玉米象的小麦挥发性成分中的红没药烯和雪松烯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感染后期较为明显,感染玉米象的小麦挥发性成分中的十二烷和十三烷含量在第60天时明显上升。这些物质的含量随着小麦储藏稳定性呈现较明显变化,可以考虑参考它们的数值来预测小麦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市售橘仁为原料提取橘仁油.对橘仁油的理化性质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橘仁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1%、25.4%、38.1%;通过测定橘仁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确定了橘仁油脂肪酸的分布、使用GC/MS对橘仁油的不皂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出10种主要物质,其中7-烯豆甾醇含量最高,占总量的78.8%.橘仁油中总磷脂含量为2.15%.VE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12.
油菜籽仁皮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油菜籽仁皮分离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仁皮分离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麦受谷蠹侵害后,不仅造成数量上的严重损失,而且易引起品质劣变.综述了小麦受谷蠹侵害后其蛋白质、脂类、淀粉、酶等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变化的内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小麦受不同程度虫蚀后对其最终使用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南坡西段核桃仁主要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秦岭南坡西段当年核桃仁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发现核桃仁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比较全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并从营养学的角度阐述了核桃中几种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鸦胆子的主要组份和鸦胆子仁油的一些主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鸦胆子粗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5%(干基),鸦胆子仁油的粗脂肪含量高达56.9%.鸦胆子的粗蛋白含量为4.4%(鸦胆子仁的粗蛋白含量为1.6%).鸦胆子仁油的一些理化指标皂化值为198.0,碘值为98.3,不皂化物0.75%.经气相色谱分析,鸦胆子仁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构成.其中油酸含量达到63.3%,亚油酸为21.2%.因此,鸦胆子仁油很可能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新油源.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在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种植面积较大且新收获的小麦品种西农979、郑麦7698、矮抗58、泛麦8号、良星66、济麦22等感染米象虫卵后其子代成虫羽化初现时间、羽化高峰时间、羽化终止时间、子代成虫数量、从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等,计算小麦品种对米象的敏感系数.主要结果为:米象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平均发育历期、子代成虫数量以及小麦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值等差异性显著,如米象在济麦22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42 d,在良星66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 d.子代成虫数量在郑麦7698中最少(21头),在矮抗58中最多(62头);郑麦7698对米象的SI值为7.76,矮抗58对米象的SI值为11.02等.不同小麦品种间米象成虫的羽化初现时间、羽化高峰时间和羽化终止时间差异显著,但大小变化与敏感系数SI值在小麦敏感性上表现不一致.不同小麦品种感染米象后,不同时间的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麦对米象的敏感性差异显著;不同小麦品种中,米象子代成虫数量与敏感系数SI值的大小成正相关,平均发育历期与敏感系数SI值成负相关,羽化时间与小麦的敏感性不具对应性;感染害虫后小麦质量变化与品种对害虫敏感性相关性小.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提取橘仁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橘仁油,考察了溶剂类型、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微波辅助提取橘仁油的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7m in,料液比1∶6.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法的提取时间明显缩短,提取温度和溶剂用量均有所降低,提油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花椒籽皮油和仁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别提取的花椒籽皮油和仁油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发现仁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均低于其皮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 .对皮油和仁油总脂肪酸测定表明 :皮油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 ,其中在其它植物油中含量很少的棕榈油酸 ,在花椒籽皮油中含量约 2 0 % .仁油中不饱和酸含量高达 90 %以上 ,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 70 %以上 .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the bioce-ramics which began to be researched on and developed inseventies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medical clinic sincethe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iological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to bioce-ramic performance by the biont and comes to that the bioce-ramics is the most promising biological material in the mod-ern medical clinic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20.
黄斑露尾甲在重庆地区一年可发生6代,世代重叠明显。主要以成虫在陈酿醋醅及各种缝隙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和第一代幼虫生长发育,5~7月虫量迅速增加并出现高峰,8~9月醅内虫量下降,10~11月有所回升,成虫陆续进入越冬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酿造厂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