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干旱缺水区大田作物滴灌灌溉制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自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9(4):9-13
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滴灌次数、滴灌定额与作物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函数关系.在春小麦—玉米间作的模式下,设计了11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3个小区.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玉米间作滴灌次数与玉米产量的函数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得到了间作玉米组分的滴灌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灌溉定额的函数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并得出了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滴灌的优化灌溉制度,为大面积推广大田滴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25(1):43-43
一种被称为膜下滴灌的节水技术在中国最干旱地区之一的新疆推广应用了 11 33万hm2 ,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农田采用滴灌节水技术规模最大的国家 .这标志着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在农业节水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膜下滴灌 ,顾名思义 ,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 .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 .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 ,加上地膜覆盖 ,棵间蒸发甚微 ,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大田使用后 ,较常规灌溉省水 5 0 %左右 ,省肥 2 0 % ,省农药 10 % ,增产 10 %~2 0 % ,增加综合经济效益 4…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农田“三灌”工程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成功的节水灌溉模式,分析了其经济效益,指出了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滴灌条件下土壤渗流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水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传输及其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形式的研究对提高农业灌溉精度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采用人工配置试验土壤,研究小尺度下,不同土壤条件下水在土壤中的传输及其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形式,通过获取土壤中水的渗流在空间分布的图像,经过计算分析得其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水分在小尺度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分形特性,而且其分形维的大小与土壤的密实度、土壤种类及入渗时间等土壤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城市园林节水灌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城市园林植物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城市供水更趋紧张。通过分析,指出了城市园林节水灌溉特点,即科学选用灌溉设备,改善灌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展望我国城市园林灌溉的发展,认为其将具有节水化、综合化、精准化、管理科学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8.
杨慧丽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3)
我国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严重浪费,更加重了水资源的危机。解决目前干旱缺水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根据龙江县的地形、水资源、喷溉效益、费用等,提出了龙江县发展6.66×104hm2喷灌的可行性;分析了龙江县节水灌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艺珍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20(2):105-107
随着全球化水资源危机的出现,灌区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水技术落后,管理粗放;(2)水资源不足,上水量逐下降,为此,提出了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因地制宜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完善水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结合国家3号高速公路枣庄段中央分隔带绿化灌溉工程,试验研究了渗灌技术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灌溉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室内微孔渗管渗水性能试验和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实体模型试验,研究了渗管出流规律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并给出了渗灌设计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流量为2.5L/h的渗管,适宜的最低水头为6m,渗管长度为50m;对于平均流量为6.0L/h的渗管,适宜的最低水头为5m,渗管长度为35m;渗管的埋深为45cm,双排布设间距为1m。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涡阳为例,分析了当前发展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申琦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27-30
该文针对节水灌溉技术在阜阳市井灌区的推广应用,分别从管灌、喷灌、微灌、渠道防渗、地膜灌水、田间灌水技术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微咸水灌溉对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影响的测坑试验.试验共设计了3种灌溉方式:淡水(1.08g/L)、微咸水(3.00g/L)和咸淡交替轮灌(1.08与3.00g/L).试验结果表明:淡水灌溉对土壤的脱盐效果最好,采用微咸水灌溉时最好采用咸淡交替轮灌方式,它可以避免土壤发生积盐现象;在灌溉定额为5250m3/hm2时,非轮灌情况下,盐峰发生在20cm处,轮灌可将盐峰下移至40cm处,这为咸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环状补偿式滴灌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环状补偿式滴灌带,其由四部分组成,即压力补偿器、环状分水管、快速接头和φ4连接管.该技术具有省水、灌溉均匀性高、抗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和适用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树木灌溉.该技术已经用于陕西省宝鸡市北坡公园生态林灌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一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稳产高产,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滴灌用水力旋流器的颗粒分离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用于滴灌系统水力旋流器的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得到旋流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应用单颗粒流体动力学模型,在正确理解平衡轨道理论意义的基础上推导出旋流器的颗粒分离粒度公式,计算出水力旋流器的颗粒分离粒度和分级粒度.计算结果表明,水力旋流器能够对水源中泥沙颗粒进行有效的过滤,保证滴灌系统滴头不因物理颗粒而堵塞.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自适应灌溉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代农业智能化灌溉水平低、浇灌水质监测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的节水农业自适应灌溉系统;该系统将水质测量信息、水坝水位信息、土壤的温湿度信息通过无线发送模块传输到中心计算机,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解决了农田处于野外环境而无法获取电源的问题;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自适应灌溉、智能泄水、水质监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