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建永 《建筑施工》2020,42(1):74-78
浅基础文物建筑的托盘梁结构是移位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计算模型及方法对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总结分析浅基础文物建筑整体平移顶升工程案例,提出一种逆作式移位托换施工工艺、设计计算模型及方法,包括:先施工上托盘梁,利用托盘梁对文物建筑基础进行加固,然后再施工下反力基础,以提高托换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交替顶升、液压悬浮技术,以解决临时基础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春浩  邱会安 《建筑施工》2022,(11):2662-2664
既有历史优秀保护建筑因建造年代久远,整体刚度相对较差,可能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倾斜甚至裂缝。为了此类保护建筑的长久使用,整体结构需进行必要的加固。结合上海市黄浦路106号(红楼)基础加固施工中托换层-上托盘梁的施工,着重对上托盘梁标高与房屋外观结合、管棚安装和土建工序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历保建筑托换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基础沉降与上部结构倾斜的联合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的实际工程监测数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建筑基础沉降与上部结构倾斜间的数学联系,总结出了基础不均匀沉降与上部结构倾斜间的经验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无约束整体旋转平移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筑物无约束整体旋转平移中滚轴铺设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托盘梁的受力情况并建立了其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四川北路街道HK172-13号地铁建设过程中,需对1幢具有近百年历史的独栋花园建筑进行平移、旋转与顶升等工序。通过对平移托盘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摩擦面材料的确定、使用PLC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对移位施工时油缸的动作进行控制等技术的研究,制定出平移、旋转、顶升3个工况的控制要点,保证了保留建筑移位施工的顺利完成,也为类似工程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曹斌  赵磊 《中州建设》2010,(13):74-75
非均匀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上部结构或墙体产生开裂或者整体倾斜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本文介绍了非均匀地基变形控制方法和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措施,并用一个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文物建筑整体移位保护技术是最有效的文物建筑整体搬迁保护技术,而建筑物的定点旋转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结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州泛船浦天主堂神父楼的整体搬迁保护工程,详细介绍了该文物建筑在进行整体旋转平移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及文物建筑整体移位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锚杆静压桩技术在沉降开裂建筑物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叙述了锚杆静压桩技术用于加固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和倾斜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孙静 《建设监理》2021,(6):65-67,92
随着建筑平移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在实施建筑整体平移工程过程中,迫切需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的管控要点.结合上海市黄浦区喇格纳小学旧址整体旋转平移工程实例,通过梳理整体建筑平移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探讨平移工程的管控要点,以期为今后开展类似平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地基不均匀沉降常常伴随着结构的倾斜,故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考虑倾斜的固定支座模型,并与传统固定支座模型进行对比,得出地基不均匀沉降下,上部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为将来类似的鉴定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二军 《工业建筑》2005,35(Z1):879-880
轨道沉降和沉降差是影响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安全的最关键的指标之一。采用了无限长弹性地基梁计算简图模拟平移轨道,在弹性地基梁变形理论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移轨道沉降和沉降差的实用计算方法,并提供了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2.
鲁能文昌山海天精品酒店为多层框架结构,由于使用要求需进行移位,移位施工采用SPMT拖车进行,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拖车移位工程。介绍了该建筑移位方案的比选、路线的确定、托换结构、移位道路及连接设计。在托换结构设计中,采用固定反力和弱弹簧模拟车轴反力,采用等刚度钢梁模拟车架,进行了SPMT拖车与上部结构协同受力分析,研究了移位运输过程中车架与托换结构的受力性能;移位道路的坡度设计需根据建筑物的倾斜率控制限值与车辆的液压补偿行程量来确定;连接设计采用隔震连接,给出了连接的构造处理措施;同时给出了施工中应变、频率、加速度及整体倾斜的监测结果。工程实践表明,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拖车移位,应考虑车辆与上部结构的协同受力,在合理设计、精细施工的前提下,采用拖车移位可保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施工监控指标及其限值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二军  李爱群 《建筑结构》2006,36(7):57-59,66
分析了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施工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因素,提出在工程施工中应对轨道平整度、沉降差、各轴行程差与横向偏差、最大移动速度和房屋振动加速度等指标进行控制。根据实际工程的实时监测结果和结构受力分析,结合现行国家规范,分别给出了上述参数的控制参考限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常州红星大厦平移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评价平移就位后结构的性能,对该建筑物平移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分别在结构顶层和层1布置了加速度传感器以监测结构的振动响应,在柱根部、上托架梁底部和下轨道梁顶部等关键部位布置了应变传感器以监测结构的应变。监测结果表明:首次启动和顶推机构失效会引起较大的结构振动,正常平移过程中结构的振动与普通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动相当;平移施工过程在上部结构中引起的附加应变可以忽略不计,在轨道中引起的应变较大,设计时需要引起重视。实时监测数据为结构平移施工过程提供技术支撑,监测结果可为以后的平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近f6地裂缝处框架结构为原型,基于地裂缝场地50年沉降预测情况,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裂缝场地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模型,在不同年限场地沉降基础上施加El Centro波、Tangshan波及上海人工波3种地震波,研究地裂缝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地震及不均匀沉降双重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下盘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在土体沉降前后随避让距离未出现明显变化,上盘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小; 3种地震波作用下沉降前后框架结构的剪力时程曲线基本一致,正负向剪力峰值出现的时刻也近似吻合; 上下盘结构层间位移角变化规律相似,均随避让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距地裂缝越近,结构破坏越严重; 下盘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受不均匀沉降影响较小,最大变化幅度不足14%,上盘结构受影响较大,最大变化幅度超过50%,其中上海人工波作用下变化幅度最大,为73%,Tangshan波次之,为70%,El Centro波最小,为63%; 对于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地裂缝场地,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对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进行调整,以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吴伟 《山西建筑》2007,33(8):103-104
对柱下独立基础连系梁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在考虑基础的水平移位、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基础转动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系梁的设计建议,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度为99.9 m的桩基础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事故工程,为减小其地基压缩量及更好地增强建筑基础的整体刚度,从而制止沉降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结合该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以及地质条件,基于“加强基础刚度,止沉调平”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增补筏板+外部筏板外扩+锚杆静压桩”的纠倾加固方法,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增补筏板+外部筏板拓宽+锚杆静压桩”技术为主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是可行的;对于过量沉降以及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桩基础高层建筑,采用“增补筏板+外部筏板外扩+锚杆静压桩”的综合纠倾加固方案将原桩基础转化为桩筏复合地基,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地基基础承载力,同时利用锚杆静压桩布置数量、施工的先后顺序、施工时间差异对基础承载力进行调整,可以为大楼自然回倾创造条件,达到既制止其沉降与倾斜又适当纠倾的目的;外部筏板拓宽既能在纠倾过程中减缓沉降趋势,也能在建筑物使用过程起到防止复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福建濠景大厦复杂旋转移位工程,简单介绍了濠景大厦旋转平移工程轨道梁设计方案,并针对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具有本工程特点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轨道定位放线方法、管桩偏位处理、土方开挖、轨道梁与原基础连接部位的处理和旋转轴施工等.  相似文献   

19.
莱芜高新区15层综合楼平移设计与现场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莱芜高新区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地上总高度67.6m,对其进行平移设计与现场监测。介绍了该高层建筑平移设计中行走机构及托换结构选择、移动动力施加方式确定、现场监测内容及方法,提出了平移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新基础设计方法及其与原基础连接措施、柱下托换节点设计与分析、建筑物移动水平动力计算、施力点设计及PLC液压同步控制技术应用。实际应用及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方法设计新基础,能够很好地控制新基础沉降量;柱下托换梁采用倒置牛腿设计,托换结构受力合理、安全可靠;采用大直径钢滚轴作为行走机构,可以有效降低移动阻力;采用PLC控制同步液压动力系统,可以保证建筑移位中动力同步施加和位移同步控制。通过监测得到了平移建筑物初始启动和正常移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特性及该建筑平移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