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废弃油脂来源及流通,以大豆油异黄酮类标志物为切入点,利用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探究了异黄酮类标志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大豆异黄酮在食用植物油和餐厨废弃油脂中的分布。模拟反复加热实验结果表明,标志物经过14h持续加热,依然可以检出,热稳定性相对良好。对芝麻油、菜籽油、茶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大豆油及餐厨废弃油脂中的异黄酮标志物含量测定分析后作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六种食用植物油以及废弃油脂区分开。大豆油中同时含有四种大豆异黄酮,而餐厨废弃油脂中含有黄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以及少量染料木苷,不含黄豆苷。其他食用植物油不含有或者不同时含有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含量关系可以将餐厨废弃油脂与其他食用油区分开。因此,黄豆苷元、染料木素可以作为餐厨废弃油脂标志物。以芝麻油为例,掺伪5%餐厨废弃油脂的芝麻油的色谱图中可明显观察到黄豆苷元、染料木素特征峰,表明该方法可靠有效,可以为餐厨废弃油脂检测和市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综述以餐厨废弃油脂为碳源生物转化鼠李糖脂的研究进展,概括鼠李糖脂的研究现状,总结提高鼠李糖脂产量的优化途径,并对餐厨废弃油脂生物转化鼠李糖脂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餐饮业废弃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餐饮业废弃油脂是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介绍了餐饮业废弃油脂的分类及概念,分析了餐饮业废弃油脂的特征成分,概述了目前餐饮业废弃油脂的鉴别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将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鼻、光纤波导传感等检测方法作为今后餐饮业废弃油脂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雷曼云  杨建斌 《中国油脂》2023,48(10):77-80+115
为提高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的储存稳定性,以餐厨废弃油脂为原料,采用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并向其中添加0.2%的抗氧化剂,测定其在90 d储存过程中酸值、水含量、硫含量及氧化安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满足GB 25199—2017《B5柴油》中BD100生物柴油S10的技术要求,硫含量最低为2.1 mg/kg;当添加0.2%的抗氧化剂时,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由3.6 h提高至12.0 h,储存90 d后,生物柴油的硫含量、酸值、水含量、氧化安定性仍符合国标要求。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易于控制产品的各项指标,且工艺更加绿色环保,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生物柴油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6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烷基酯(包括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并研究其在植物油煎炸、废弃及废弃油脂精炼等环节中的变化。结果发现,6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烷基酯的含量均低于30 mg/kg,而植物油在废弃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大量脂肪酸乙酯,生成量与油脂是否烹饪及废弃物中乙醇含量有关。脂肪酸烷基酯在脱色工艺中不能被去除,但在脱臭中可被去除。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烷基酯含量发现废弃油脂,为废弃油脂的鉴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餐饮业废弃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雄  郑晓  何东平 《粮油食品科技》2011,19(4):33-35,60
餐饮业废弃油脂是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对目前餐饮业废弃油脂的鉴别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试纸法、电导率检测法、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检测法、电子鼻检测方法可作为今后餐饮业废弃油脂的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蒸煮、酶解、挤压对油脂和水分的去除作用,最优条件为:蒸煮过程温度160%,时间30mm;酶解过程选用纤维素酶,加酶量5%(酶与原料的总质量比),20min;挤压过程选用30MPa。结果表明,最终固相中油脂含量为8.7%,脱水率达到74.3%.适合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餐厨垃圾和废水为原料,利用油脂酵母和藻类联合培养生产油脂,结果表明油脂酵母Y1油脂产量可达16.9 g/L,餐厨垃圾和废水混合液中的COD、N和P分别为1500、37.8和3.2mg/L,此联合培养技术可用于生产油脂并去除餐厨垃圾和废水中的N、P和COD。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生活》2012,(1):25-25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餐厨废弃油脂的管理工作,2005年发布了全国第一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的政府规章《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2010年以来,上海市多次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但餐厨废弃油脂地下违法加工“黑窝点”在部分郊区县还时有发生,在收运和处置的整个过程中,从严监管还不够,长效监管机制还未形成,科学检测的标准和方法还缺失。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物柴油应用于船舶柴油机的可行性,将餐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在船舶柴油机上进行试验,测试其对船舶柴油机性能、排放特性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混合物的高黏度以及低热值会降低有效热效率,并导致燃油消耗率略有升高;由于生物柴油的高含氧量促进完全燃烧,相比于柴油,燃烧生物柴油混合物后,一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下降17%,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下降5.1%,二氧化硫排放量最高下降41%,碳烟排放量最高下降36%;生物柴油过快的燃烧速率提高了气缸内的燃烧温度,以及高含氧量促进了氮氧化物的排放;生物柴油混合物燃烧时的缸内压力与柴油非常接近。餐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对船舶柴油机的性能、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均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以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用于船舶柴油机。  相似文献   

11.
三种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售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常见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0个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三种食用植物油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分别占相应品种调查数量的6.38%、7.14%和47.37%,部分食用植物油中存在掺杂现象。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67个食用植物油样品中,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大豆油中的亚油酸,花生油中的油酸和菜籽油中的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54%、42.20%、38.87%。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6,(4):72-75
建立食用植物油营养评价的模型,以量化指标评价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品质,根据植物油中主要营养成分选定评价指标,对各种营养成分的价值分配对应权重值,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特定油脂的其他营养价值分配分值,从而根据权重值以及成分含量权重值加权计算并调整特殊模糊分值获得综合分值。其中,分值250分及以上为A类,150~249分为B类,低于149分则为C类。将模型应用于常见植物油,获得营养品质分类表。应用此模型将解决现有食用油脂价值评估体系中侧重于定性、特定油脂、特定成分的论述或评估,改变目前学界和产业缺乏科学、全面的不同油脂营养价值的普适性指标和量化对比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氯丙醇酯是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污染物,进入人体胃肠道后在脂酶作用下可水解释放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氯丙醇类物质,食用油中氯丙醇酯污染已成为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建立准确、可靠、高灵敏的检测食用油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不破坏氯丙醇酯结构直接检测,间接法将氯丙醇酯转化为游离氯丙醇,以测得的氯丙醇含量反推计算出样品中氯丙醇酯的含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氯丙醇酯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仪器条件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展望了氯丙醇酯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检测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O.O. Fasina  M. Craig-Schmidt  H. Hallman 《LWT》2008,41(8):1501-1505
The enthalpy and melting characteristics (onset melting temperature, endset melting temperature, peak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melting) of 12 vegetable oils we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with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60 and 25 °C by means of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ata obtained showed that vegetable oils melt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19-44 °C). The enthalpy required to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vegetable oil samples from −60 to 25 °C was between 241.1 and 325.7 kJ/kg. Results from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the monounsaturated or polyunsaturated is highly correlated (R2>0.91) with the onset melting temperature, peak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melting for the 12 vegetable oil samples. Poor correlation (R2<0.27)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mel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mount of saturated or unsaturated fatty acid. A linear equation was therefore used to relate each of the mel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vegetable oil sample to the amount of monounsaturated or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The models developed are valuable for predicting material behavior and for modeling processing operations for vegetable oils.  相似文献   

15.
食用植物油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不仅富含人体所需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的脂肪,而且还能提供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因而与人们的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食用植物油的保质保量供应事关国家食品安全。食用植物油种类众多,不同食用植物油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和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开发现状、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以及主要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改良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食用油中脂肪酸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脂中的脂肪酸进行检测,比较三种甲酯化方法,并对比了DB-5 ms,VF-23 ms两种毛细管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甲酯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VF-23 ms色谱柱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4%盐酸甲醇法具有最好的甲酯化效果.研究为油脂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容容  刘超  杨驷承  刘婷  刘建芳 《中国油脂》2023,48(8):54-60+95
植物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润滑性可作为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旨在为评价不同使用功能的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从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两方面综述了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讨论比较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植物油在不同行业中氧化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和改善方式的差异。作为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和茴香胺值等理化指标以及氧化诱导时间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工业润滑油,酸值、运动黏度和起始氧化温度是常用的评价指标。植物油的使用功能不同,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针对指标要求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或者联合应用多个方法,对于最大程度发挥植物油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及降低措施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武丽荣 《中国油脂》2005,30(3):42-44
反式脂肪酸能增加患心脏病、冠心病、乳腺癌的几率,同时还有抑制幼儿生长发育的负面作用.对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各国的限制性规定,以及油脂加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措施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论述.通过降低油脂脱臭温度和时间,选用填料脱臭塔可有效降低油脂脱臭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通过控制油脂氢化反应条件,选择Pt作催化剂或选择超临界流体反应器可降低油脂部分氢化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另外,通过基因改良生产多不饱和脂肪含量低的油料,或采用交酯化反应也可生产低或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该法使用SYMMETRY SHIELD RP_(18)(150×3.9mm,5μm)柱为固定相,280nm紫外线检测,分析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液相色谱方法,并对流动相的组成、比例(甲醇:磷酸=80:20,60:40,50:50;甲醇:醋酸=80:20,70:30,60:40,50:50)和离子强度变化进行优化,确定甲醇:0.001M磷酸(60:40,V/V)作为流动相为最佳条件,该法最低检测量为0.02μg,回收率在91.55%以上,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39%,分析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GB/T 22110—2008色谱运行条件进行调整,将柱温初始温度由60℃调高至115℃,保留时间由5 min缩短至1 min;阶段1升温速率由5℃/min加快至10℃/min;增加1个阶段,即采取10℃/min的升温速率由165℃升高至185℃;并将最后1个阶段运行时间由17 min缩短为5min。通过缩短各组分间空白运行时间后,色谱运行时间由74 min缩短为35 min,图谱的分离度、基线、峰形都较好。重复性符合GB/T 22110—2008中"同一样品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算数平均值的10%"的要求。时间缩短后,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