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室内定位是目前普及性较小、实际需求很迫切的技术,为了实现在室内复杂环境中的准确定位,设计了一种轻型、方便、可离线的WiFi定位系统。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在K近邻值RSSI算法的基础上加了后校验方法以避免定位坐标的过度偏移。与传统WiFi定位系统相比,该系统的数据库在设备端集成,避免了与数据库连接和通信不便带来的定位延时和失败。经测试,该系统能在楼道房间等场景中稳定工作且误差范围控制在3m以内,基本能满足室内移动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分为信息采集模块、地磁定位模块、深度神经网络定位模块及联合定位模块4个模块。首先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采集室内地磁信号,以地理位置为标签保存为位置指纹文件。通过粒子滤波算法计算得出用户地理位置。然后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当前扫描的数据预测行人位置,最后对用户位置进行校正,消除地磁定位的累计误差。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定位方法在Android平台实现并进行相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地磁室内定位的平均误差为2.2m,较只使用地磁定位技术进行定位时,定位误差平均降低了2.3m,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现在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大多需要在被定位物体上安装标签或者终端设备,在一些特定场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检测出特定物体并获取其图像坐标,经过目标点判定算法判断该物体是否在待定位区域内,最后通过投影变换算法获取到该物体对应的地图坐标。在被定位物体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对其定位且定位误差在1米以内。为了方便用户直观的观察,采用网页的形式,将实际地图与物体位置显示在终端设备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BLE)的室内定位系统使用多层感知机(MLP)等机器学习算法作为定位算法,导致定位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室内定位方法,利用定位过程中的时域信息以提高定位精度。首先通过采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构建指纹数据库,然后依靠RSSI和二维坐标的映射关系进行网络模型训练获得权重系数。最后,使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构建室内定位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使用的定位方法平均误差为1.41m,与MLP和RNN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49%和16%,定位精度明显提升,能满足室内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hirp信号往返飞行时间(round time of flight ,RTOF)的室内导航系统,用于在复杂建筑物内部多个目标点的定位及跟踪。系统采用时分算法允许多标签同时定位,移动标签与锚节点之间实现双边双向测距(symmetrical double‐sided two‐way ranging ,SDS‐TWR)算法,移动标签并把测距结果传送给定位基站,定位基站再将结果透传到计算中心处理。计算中心利用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减弱NLOS误差影响,采用加权矫正三点定位算法计算出移动标签位置信息,并存储定位结果于定位服务器。客户端可访问定位服务器查看所需要标签的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复杂楼层内,系统定位精度能达到2m,满足室内导航精度需求。本系统实现了定位刷新时间与标签个数的最优化,也具有较好的规模伸缩度以及易部署性。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资源,其中人们对位置信息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加。介绍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使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定位系统(CNSS)和RFID射频技术实现的室内外组合定位的位置服务系统。该系统提供时间信息、空间定位信息及数据通信服务。系统分为管理所有终端的服务平台和用Android实现的提供时空服务的多模终端两大部分。本系统的优点在于:利用北斗定位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兼具定位和通信能力;结合室内RFID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采用基于Android平台的终端提供了可交互界面,方便用户使用;终端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间独立性高,易携带。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定位和时间服务精准度高、通信可靠、功耗低,可应用于车载环境。  相似文献   

7.
抽水蓄能电站既是良好的调峰电源又具有电网调度的高度灵活性,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1种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基于RFID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地下厂房定位系统的架构设计和系统的构建过程,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数据采集存储、软件系统开发等环节.该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人员管理效率,并实时了解电站厂房内人员和设备情况,对保证电站的安全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雷 《黑龙江电力》2021,43(2):186-188
传统电力计量系统对电网短路故障的检测效果不明显,为此,设计基于RFID的电力计量系统.硬件设计中,选择AT89S52作为数据采集器的CPU,改进通信电路,使输出的信号为电力能耗脉冲的能耗值;软件设计中,基于RFID获取通信信号的电子标签,识别电力计量目标并计算其平均功率,实现电力计量数据的实时获取.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现有单天线超高频RFID技术在室内静态目标定位中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线视轴信号传播模型的RFID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天线纵向扫描确定目标的高度位置;其次,调整天线高度与目标高度一致,然后步进旋转扫描以识别目标的方向角;进一步的,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路径损耗模型并用于测距;最后,综合高度、方向角和距离数据完成目标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环境测试中,所提出的方法平均定位误差为7.2 cm,能够满足一般室内场景下物品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0.
董智颖  张亮  陈璐  张楠  侯琦 《电工技术》2022,(9):117-118
量值溯源是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量值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无论是量值传递还是量值溯源都是通过对测量设备的检测,使测量设备满足工作的需要,保证测量设备量值的准确有效。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射频技术来识别库存物品,追踪停车场的汽车,识别图书馆的书籍。RFID技术也可应用于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对计量设备进行管理。RFID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技术,用于从最近的距离识别物品或物体。RFID还可与计量标准器具管理系统集成。RFID技术可用于快速、方便地追溯和识别计量标准器具,还可取代现有的识别计量标准器具的条形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姚恺  叶敏  李暑坚 《电子测量技术》2011,34(10):49-52,63
描述了1种运用扩频体制的RFID到达时间差实时定位系统的工程实现方案,设计了1种扩频RFID标签,使得标签的位置信息可以由本定位系统实时地计算出来.给出了标签的总体架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元器件的外围电路和参数设置.标签以Z87200数字扩频调制解调芯片为扩频核心,使用MSP430F449超低功耗单片机进行控制,运用A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军事物流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资产可视与物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对系统设计阶段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出了整个软件系统的模块式设计方案和数据库系统的ER图,最后利用VC++6.0和SQL Server 2000实现了RFID信息管理系统,并成功实现了RFID信息管理系统与RFID硬件系统的数据对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室内定位方案,利用红外作为发射超声信号的同步计时信号、FPGA内部多路计数模块同步对超声计数,并将采样得到的多路数据通过SPI总线分别上传至主控芯片STM32,并对数据进一步处理,最后由定位算法得到目标点的位置。主要实现的功能是FPGA多路信号采集、FPGA与SPI通信的设计以及定位算法的设计,精度可以达到cm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STM32的北斗/RFID组合定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人们对各种定位信息的需要急剧攀升,对各种类型定位系统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对定位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当前定位系统的优劣势,提出了一种全面、实时、安全而高效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CNSS)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外组合定位系统。系统采用了高效嵌入式STM32芯片为控制核心,组合运用CNSS和RFID定位技术,摆脱了对GPS定位的依赖,同时克服了当前卫星系统不易实现室内定位的缺点,实现了在室外范围和一定的室内范围内对目标的准确性、实时性定位。同时,该系统终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并具备图形化显示界面,具有便携性、低功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低功耗有源RFID标签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有源RFID标签,从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降低了有源RFID标签的功耗。设计中给出了RFID有源标签的总体构架、工作原理及软件结构框图。标签基于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进行控制,并结合NRF24XX系列射频芯片,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标签采用两种工作模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功耗,并可对供电电池进行非接触式充电,大幅度延长了标签使用寿命,提高了标签识别的可靠性。这种标签可广泛应用于装备管理和仪器设备跟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