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克兢  田合伟 《丝绸》2013,(3):44-47
中原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其如何在现代时尚品牌服装设计中进行活化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以中原传统服饰的材质选择、手工艺和图案纹样等元素为研究基础,通过实物分析,对中原传统服饰的天然面料、盘扣工艺和刺绣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中原传统服饰是面料的自然风、盘扣的休闲风及刺绣的和谐统一,并实例分析了中原传统服饰面料及手工艺能够契合现代时尚服装品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再现了中原传统服饰面料及手工艺的魅力,为现代时尚品牌服装设计提供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7,(4)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目前中国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进行类别细分及设计技法研究。中国民族风格的服装可分为少数民族风、基于汉服和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和概念民族风等,它们的风格表现与设计技法不同,尤其是对民族传统元素直接运用的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从基本沿用的"形似"到以隐喻手法表达"形之上"文化内涵的变化。少数民族风较多沿用民族传统服装的款式、图案与色彩搭配;基于汉服和中式服装的设计、时尚民族风、民族风高级时装则以不同的侧重对民族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基于汉服的设计细节变化丰富;基于中式服装的设计款式稳定,多为局部改良;时尚民族风强调时尚化的表达方式;而民族风高级时装多以不拘中西的款式与设色表现国际性与民族性的融合。概念民族风较少直接运用具体的民族元素,而是以间接、抽象的手法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2009年,翠绿首饰旗下的炫舞金、闪耀铂、魔丽钻等系列产品,因文化而时尚,因时尚而受宠。面对新的2010年,翠绿首饰将延续一贯时尚的手法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国际和国内文化潮流中最流行的色彩和元素,打造富含中国韵味并为世界所认同的时尚品牌。  相似文献   

4.
讲述中国传统服饰元素通过立体裁剪、面料上的选择应用、传统纹样的改良创新等,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后,成为具有传统元素的时尚现代服饰。  相似文献   

5.
吴萍  黄李澜 《辽宁丝绸》2013,(3):42-43,16
中国传统纹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及繁多的品类,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铸造出的艺术宝库,为现代的服饰设计提供了造型、色彩及纹样图案方面的参考。以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几何形纹样在服饰配件设计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传统几何形纹样的再处理及元素的提炼等手法,探讨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配件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蓝印花布纹样的设计虽然有少量的创新作品,但大都离不开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题的设计思路,即喜爱吉祥寓意纹样,但现代社会更多需要的是融合时尚元素的纹样风格。现代化的生活使人们缺少对手工艺的了解,想借由安溪蓝印花布使更多人了解到蓝印花布这种传统工艺,并结合我所学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进行服饰花边面料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纺织品产业的发展,纺织品也随着设计初期的稚嫩走向了成熟,中国传统元素和文化的借鉴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具有中国风的纺织品也越来越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中国特色,但是将信期绣纹样与纺织品结合的成功案例甚少,所以如何将具有丰富传统文化色彩的信期绣纹样与纺织品结合以及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产品相结合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李欣欣 《湖南造纸》2021,(2):109-111
中国传统水墨元素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将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创新融合,将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观念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不仅使设计造型语言更加丰富,还可以强化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水墨元素的视觉语言,分析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更好地将水墨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绞胎瓷纹样融入服饰设计中,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设计理念,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服饰作品,是一个突破传统思维的创新实践。绞胎瓷服饰因其独特的质地所展现出的独一无二的外观表现,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元素。绞胎瓷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为服装设计注入了新鲜的思路和灵感,更有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纹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其运用手法一直以来都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且仍然存在无法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完美结合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元素楚纹样的研究分析,并从中提炼元素进以调整创新,探究传统纹样从直接应用向创新型应用转变,开拓设计者的设计思维的同时让传统元素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元素更深层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满族生活中的吉祥纹饰、服饰造型和闲暇生活中的文化元素,撷取满族吉祥纹样艺术设计手法、服饰造型和拼接、满族闲暇文化素材,以及几何纹与具象纹、传统纹、西方纹组合等纹样设计技法,探讨该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尝试将满族生活元素、拼接形式、混搭纹饰嵌入到流行时尚图案设计应用中。满族文化为现代纹样创新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来源和设计灵感,可为当代纹样设计增加民族元素和文化精神,对图案、服饰的设计创新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蔺武强 《印染》2022,(1):94-94
设计说明:本作品着重研究民族纹样在现代舞蹈服饰中的应用,将民族纹样元素运用到现代舞蹈服饰设计中,主要借鉴其廓形、纹样等元素进行改良创造,旨在把民族纹样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民族纹样元素通过禁咨服饰的设计呈现越来越个性化与时尚化,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从而使中国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作品也试图在民族文化中提炼一种统一的设计语言,通过该作品探索民族文化与设计之间存在的多元关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化归属感不断加强和民族自信兴起,传统与现代在激烈碰撞中逐渐相融,国潮设计成为一种时尚,是中国设计走向主体、独立的一个必要阶段。以仙鹤纹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借助国潮服装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让世界了解到东方古典美学的魅力。梳理仙鹤纹样的起源及发展,研究其文化内涵,着重探析仙鹤纹样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与碰撞,以国潮服装为依托,分析仙鹤纹样的创新设计,为传统纹样在国潮服装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璇  覃会优  邱兴远 《西部皮革》2021,(9):134-135,144
近几年从商业插画中新兴的线条中国风插画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融入到线条中国风插画之中,会赋予线条中国风插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与线条中国风插画的联系,分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造型、色彩和表现手法等形态,解读吉祥纹样的文化意蕴,并提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形态与意蕴融入线条中国风插画中的建议。通过借鉴传统吉祥纹样概括的造型,参考传统吉祥纹样色彩搭配,效法传统吉祥纹样意蕴表达,以此来提高线条中国风插画的民族风格,同时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传承和创新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传统几何纹样的表现形式和几种代表性纹样的内涵,表现形式包括单独形式、散点形式、几何形式和缠枝形式。阐述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融合的4种传统几何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包括形态简化、夸张变形、分散重构和中西元素融合。最后,结合小学校服设计,从色彩呼应、风格匹配、整体布局3个方面,阐述传统几何纹样的创新应用,为小学校服的设计以及传统几何纹样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不同的案例,从传统纹样、传统织物材料、水墨意向、空间围合等几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元素在室内软装饰中的非凡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韩沈平 《西部皮革》2024,(3):114-116
在当今中国服装市场,真正富有“中国风”韵味的时尚服装,一定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结合中国古老纹样等多种传统元素进行设计的服饰,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彰显了当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现代中国风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研究,以中国设计师经典案例为样板,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为服装设计师探寻中国风服装表现形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崔丽娜 《西部皮革》2009,31(16):12-14
随着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我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风格作品已在世界时尚领域掀起新一轮的时尚风潮.时装设计师们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片沃土上汲取中国传统元素精髓,展现中国主题,使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国际流行时尚,这种经过解构、重组等手法重新演绎的戏剧般的艺术效果,给时尚带来无限新意.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云纹和鹤纹进行归纳和再重组,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在传统纹样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的过程中加入新的元素,赋予中国传统纹样新的活力和延续力。  相似文献   

20.
徐舫 《丝绸》2012,(8):43-47
中国民间传统蓝印花布印染纹样为丝巾图案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立足于设计实践,取材"乳燕迎春"和"凤戏牡丹"的蓝印花布纹样,在系列丝巾图案设计中,以应用方法为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说明。通过选择和提炼蓝印花布纹样、融合时尚元素进行丝巾图案设计、提炼蓝印花布纹样和其他独特的纹样组合设计丝巾图案,以及使用其他方式对提炼出来的蓝印花布纹样再设计四方面,来分析和说明如何采用一系列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设计方法,将蓝印花布纹样应用于丝巾图案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