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压锅炉汽水分离装置的改进: 国产中压锅炉,多以旋风分离器作为一次分离元件,一般说来,蒸汽品质都比较好。但也有由于汽包内蒸汽负荷分配不均,造成局部旋风分离器过负荷而导致蒸汽品质不良的情况。如某热电厂SG-120/39-450型锅炉就是一例,下面就介绍该炉汽水分离装置改装情况。  相似文献   

2.
某厂锅炉由于蒸汽质量不良,含盐量大,过热汽管结垢很厉害,最厚达10公厘以上,因此在运行中曾连续发生鼓包破裂事故。在进行热化学试验时,曾对汽鼓的蒸发强度及蒸汽停留汽鼓内的时间做了计算,证明蒸汽质量不良的原因是由于汽水分离装置效果不良所致。当时为了防止过热汽管破裂事故,不得不限制锅炉出力10~15%。1954年大修时改装了汽水分离装置,分离效果大大提高,锅炉在额定出力下,蒸汽质量完全达到规定标准,证明改装后的汽水分离裝置对改善锅炉蒸汽质量起了良好作用。该厂锅炉是拔伯葛制 C.T.M 型单汽鼓锅炉,汽压25公斤/平方公分,最大出力40吨/时,原设备的  相似文献   

3.
一、蒸汽品质的重要性合格的蒸汽品质是保证锅炉和汽机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蒸汽品质不良,会造成过热器管和汽机通流部分结盐垢。过热器管中结盐则影响到传热而使管壁温度升高,甚至过热爆管。如蒸汽带水很多、使过热汽温降低而影响汽机的正常运行。汽机通流部分结盐则使通流截面减小,阻力增加,而且盐垢改变了叶片的线型,影响汽机的出力、经济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角管式蒸汽锅炉预分离装置不同运行参数下汽水两相的分离效率,分析了压力、入口干度、入口质量流速及引出管内径对预分离装置汽水分离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压力升高,汽水密度差和液滴直径减小,导致水滴的重力小于蒸汽对它的浮力及摩擦力之和,使得更多水滴被蒸汽带入引出管内,从而分离效率降低;分离效率随入口干度的增高而增大;增大入口质量流速不利于汽液两相的分离;增加引出管内径会使预分离装置分离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动力化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化学监督工作,保证获得品质良好的蒸汽,从而避免蒸汽通流部分积结盐垢,和由此而起引的意外事故。随着锅炉机组参数的提高和检修周期的延长,对于蒸汽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如何获得洁净的蒸汽,已经成为动力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于科研、设计和制造部门而言,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汽水分离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净水处理工艺的不断完善方面。对于运行和试验单位来说,则主要考虑锅炉的运行方式和对炉水、蒸汽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产生积盐故障的原因:汽水分离装置不良;炉水中盐类含量过高;减温水质不佳。提出了积盐故障的判别方法:从汽水质量监测结果判别;从锅炉机组运行工况判别;利用检修辅助判断;汽水共沸有其先兆。分别叙述了带负荷清洗和停机清理积盐的条件和方法。最后列举了五个积盐和汽质恶化故障的典型例子,解说其现象、成因及处理的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前言HK-10-2和TH-230-2型高压自然循环锅炉,是带有分离鼓的双汽鼓分离系统。主汽鼓内径φ1300毫米、分离鼓内径φ900毫米,长度皆为11400毫米,采用锅内二段蒸发系统。盐段出力占锅炉总出力的13.1%。设备规范见表1。由水冷壁来的汽水混合物,先进入分离鼓进行粗分离,并消失动能,然后蒸汽(带有一定量的水分)通过汽联通管进入主汽鼓的汽室;水(带有一定量的蒸汽)通过水联通管进入主汽鼓的水室。原设计予计汽联通管的带水率及水联通管的带汽率约为10~15%。分  相似文献   

8.
亚临界锅炉汽水化学工况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热化学试验,分析了锅炉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汽水品质化规律,在额定负荷条件下保证蒸汽品质合格的炉水中盐的最大允许质量浓度,以及锅炉汽水分离装置的效果,提出了炉水运行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自行设计、制造的超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己经成批投产。随着机组容量和参数的提高,对蒸汽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水利电力部在1974年编制了新的《水、汽监督规程》。在新的形势下,原水电部技术改进局于1962年编写的《汽水分离装置设计导则》(草案)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重新修订。我们根据近几年来各有关电厂和兄弟单位在蒸汽净化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编制了《电站锅炉汽包内部装置设计方法》(以下简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汽包水位是锅炉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监控参数,它反映了锅炉负荷与给水的平衡关系。汽包水位过高会造成汽空间缩小,将会引起蒸汽带水,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品质恶化,以致在过热器管内产生盐垢沉积,使管子过热,金属强度降低而发生爆破;满水时蒸汽大量带水,将会引起管道和汽轮机内产生严重的水冲击,造成设备的损坏。水位过低会造成锅炉水循环的破坏,使水冷壁管超温过热;严重缺水时,容易使水全部汽化烧坏锅炉甚至爆炸造成更严重的设备损坏事故。因此加强对水位的监视和调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汽包水位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各种工况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一、一次分离(粗分离)元件(一)一次分离的作用: 消除进入汽包的汽水混合物动能,把蒸汽和水初步分开,并保持汽包水位平静,防止水室含汽过多。(二)对一次分离元件的要求: 1.不能有很多大水滴进入二次分离元件或均汽板。2.阻力应较小,以保证水循环的安全可靠。3.均匀低速地引出蒸汽。  相似文献   

12.
对1号机汽轮机转子叶片进行检查,发现高压转子叶片和部分中压转子叶片上的积盐厚达0.7 mm,通过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表明,积盐主要成分是磷酸钠盐和硅酸钠盐。对汽包内汽水分离装置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检修,提出了可能导致积盐的几个因素,结合热化学试验,对1号机组提出整改措施,大修启动后饱和蒸汽钠含量较大修前降幅约15.5%。  相似文献   

13.
闵行电厂两台400吨/时超高压锅炉是上海锅炉厂产品,汽包内径φ1600毫米,汽包内部装置采用铁丝网分离器作分离元件,没有清洗装置。第一台400吨/寸锅炉(8号炉)72年底投运以来,因蒸汽品质不良限制汽包压力和限制出力运行,目前在汽包压力125~130公斤/厘米~2。以凝结水作补给水条件下,排污率须在1%以上方能保持蒸汽品质合格,遇有凝汽器泄漏,即使排污开足,蒸汽品质也不能保证。另一台400吨/时锅炉(9号炉)在安装过程中经电厂要求由制造厂修改设计,在汽包内  相似文献   

14.
220t/h锅炉屏式过热器蒸汽介质通过集箱内两个隔板进行折流,隔板通过螺钉与集箱固定,如果制造质量不良,运行中会使隔板倾斜或平倒,形成汽流短路,造成屏式过热器超温爆管,本文通过分析确认屏过爆管系统隔板制造工艺不良造成,并提出现场隔板修复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某型船用射汽抽气器在运行时排空口排出了大量白雾,经分析,是冷却水温度升高后致使冷凝器的冷却性能下降,增大了射汽抽气器的负载,使排空管内有较多携带水滴的汽气混合物,从而形成了白雾。为此,首次将汽水分离装置应用于射汽抽气器排空管上。经试验,加装了反射板的汽水分离器和金属丝网汽水分离器,有效地阻挡了汽气混合物中携带的水滴,对于改善排空管冒白雾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振文 《热力发电》1991,(2):60-64,59
本导则是列入原水电部1987年下达部标中的第61项,曾于1989年12月由能源部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了审查,并获一致通过,在本导则中,编者根据国内有关单位在锅筒内部装置的试验研究及现场改造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高,并从保证蒸汽品质合格的角度,对锅内装置的制造、安装质量及验收方法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作为锅内装置制造安装中的指导性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汽包水位是汽包锅炉极其重要的运行参数,维持汽包水位在允许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和汽轮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水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装置的正常工作并且蒸汽的品质也会降低,使过热管壁和汽轮机的叶片结垢,如果蒸汽带水还会对汽轮机造成水冲击损坏叶片。  相似文献   

18.
一、蒸汽空间负荷强度Rv: Rv是指汽包中每1立方米的汽空间(按水位计指示的正常水位以上的空间)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蒸汽容积流量(米3/时),是按汽包内无任何分离元件且汽流很均匀的条件下得出的假想指标。以前由于对汽水分离元件的性能掌握不全面,又无确切的设计数据,故设计锅内装置时,常以经验所得的Rv作为一个控制指标,按资料推荐的不同压力下允许的蒸汽空间负荷强度Rv见图F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苏联制造的ТП-230-2、ПК-10-2、ПК-14-2及国产仿苏HG-321/230-100型带有分离鼓的双汽鼓高压锅炉,在运行中蒸汽品质不良的现象,初步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的途径,可作为同类型锅炉改进蒸汽品质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广煤矿发电厂3号机1号高加联成阀(图1)泄漏检修。当时A给水泵运行,高加汽侧及水侧已隔离24 h,汽、水侧压力表指示均为零。当阀盖与阀体联接螺丝拆除时,法兰面有汽冒出,5 min后有大量的汽水混合物从联成阀冲出,由于检修人员躲闪不及造成2人被烫伤的重大事故。图1 3号机高加给水系统图1 事故原因1.1 现场检查发现给水并未经高加进口电动阀漏入高加联成阀,而高加联成旁路却有水流入高加联成阀,并间歇性有汽水从联成阀冲出。可以判断有两路阀门存在泄漏现象:一路是1号高加进汽电动门少量漏汽进入高加气侧;另一路因高加出口电动阀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