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实现感应加热电源高频化、高效率化及高功率输出能力,提出了以MOSFET作为开关的T型并联谐振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它能够输出理想的正弦电压波形,开关元件工作在零电压开关(ZVS)状态,降低了开关损耗,提高了工作频率和效率。逆变器的ZVS工作状态不受负载影响,且工作状态稳定,易控制。详述了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研究并分析了电流、电压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高频感应电源大多采用多个逆变器并联来提高整机的功率,针对大功率电源LC谐振逆变器与LLC谐振逆变器,对并联逆变器之间的均流情况与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仿真研究与实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并联逆变器之间的均流。  相似文献   

3.
针对感应加热过程中负载谐振频率不断变化的问题以及功率调节的需要,通过对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中直流软斩波功率调节与定角锁相环频率跟踪的控制方法,并对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该控制技术使逆变器开关管一直工作在ZVS状态,降低了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提高了中频加热的工作效率,使系统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能得到改善,让逆变电路始终工作在小容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逆变器并联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保证各单台逆变器之间频率、相位和幅值的基本相同.逆变器并联时的初始同相位和同频率是通过锁相环来保证的.在此分析了传统数字锁相环用于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的不利影响;基于全数字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锁相环控制方案.采用DSP的捕获功能和改变计时器的周期值可快速、平稳地实现单台逆变器对并联交流母线相位和频率的跟踪.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负载调整特性好的IGBT逆变电路,详细分析了工作原理和特性,并给出了仿真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IGBT并联谐振逆变器工作方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路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对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主要对逆变器换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以确定并联谐振式电流型逆变器安全、可靠、高效的电路结构及其小容性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光伏并网多逆变器并联建模及谐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多逆变器并联谐振问题,首先,建立包括电流控制、电压前馈和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谐波特性的单台逆变器小信号电路模型,并扩展成多逆变器并联小信号模型,提出基于2台逆变器和同类激励源合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小信号模型简化等效方法,分析多逆变器的基本谐振特性,并得出谐振与各逆变器控制和载波同步性有关的结论。最后,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多逆变器简化等效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张自强  高建勇  时翔  钟诚 《电气传动》2021,51(10):23-29,44
诺顿等效阻抗方法是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稳定性分析重要方法,但其建模过程忽略锁相环,无法分析锁相环对控制稳定性影响.对现有诺顿等效阻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含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的单相并网逆变器等效导纳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锁相环环节对多台单相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稳定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并网逆变器等效导纳的低频段特性主要由锁相...  相似文献   

9.
并联谐振逆变器控制策略的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逆变器工作在硬开关条件下,即电压、电流是突变的,会带来开关损耗与器件损坏、二极管反向恢复、感性关断、容性开通和电磁干扰等一系列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一种新型并联谐振PWM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了实现逆变器的零电压开通,针对其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软件的控制策略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仿真与实验的对比证明了控制策略的软件实现方法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此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交器。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单元,实现了逆交桥开关器件的脉宽调制(PWM)软开关动作,同时,辅助谐振单元的开关也为软开关操作,逆变器中的续流二极管和辅助谐振单元中的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也减小了。而且开关器件承受的电压都没超过直流电源电压。该软开关逆变器控制简单且不依赖于负载条件,过渡过程所需时间可自由选择。对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制作了一个10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感应加热逆变电源已广泛用于金属熔炼和金属表面热处理.对于微小工件的表面淬火,要求频率高,功率也比较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介绍了采用高速场效应管组成的频率为1MHz、输出功率为5kW的感应加热逆变电源,利用高速锁相环MM74HC4046,实现频率跟踪与功率自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样机已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串、并联逆变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电路结构,并通过电路分析,从整流、滤波、带不同负载的逆变环节上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串联谐振逆变器中谐振极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在串联谐振逆变器中的谐振极的一种设计方法及其实验结果。谐振极电容对串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的影响可用一个实际电流源的方程式表示。利用该方程式及其改进形式,可以很容易地选择合适容量的电容器,并决定相应的最小触发角。实验结果表明,一个合适的谐振极电容,可以减小开关损耗,该设计方法适合于为串联谐振逆变器设计谐振极电容 。  相似文献   

14.
孙祎  孙伟  李建文  梁宾 《电力电子技术》2011,45(10):40-41,67
分析了CLC高频电流型谐振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提出设计适合高频电流型CLC谐振逆变器的可控容性角度锁相环( PLL)的必要性.总结了模拟PLL中调节容性角度的缺陷,并设计出实现容性工作角度可控的全数字锁相环( DPLL)原理图,并将其数字化成基本的门电路.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此DPLL可灵活调节容性角度在高频电流型C...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移相全桥零电压脉宽调制(FB ZVS-PWM)弧焊逆变器谐振原理,分析了主电路中谐振电感、谐振电容、以及变压器磁心气隙,给出了逆变器电路中各个元件参数的定量计算以及仿真和试验波形.  相似文献   

16.
李甜  肖文勋  张波  黄雅琪 《电源学报》2017,15(3):100-106
E类逆变器用作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MCR-WPT系统的激励源时,其等效负载由线圈参数和系统负载决定,由此导致E类逆变器的优化设计较为困难。为此,研究了两螺线管线圈间的互感算法,分析了互感随线圈间距变化的特性,并探讨了MCR-WPT系统两螺线管线圈的传输效率、输出功率及E类逆变器的等效负载与线圈间距的解析关系,给出E类逆变器实现零电压开关ZVS(zero voltage switch)的参数设计方法,仿真验证了互感算法和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当线圈间距为26 cm时可实现ZVS,且系统效率达到86.3%,验证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微机控制太阳能逆变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微机控制太阳能逆变电源,在这里微计算机按照给定的功率来控制逆变电源的输出电流,由于采用了锁相环技术,保证了逆变电源的输出与电网电压严格同步。控制器选用 Intel 89C51单片机,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单相数字锁相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准确并快速地检测到电网电压的频率、相位和幅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数字锁相环检测电网电压的过零点从而实现锁相,但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差.基于二阶通用积分器的单相锁相环较传统的数字锁相环具有不受电网频率变化影响、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但该算法在离散化实现时会引入二次谐波而导致锁相准确度降低.这里在基于二阶通用...  相似文献   

19.
Cascaded H-bridge multilevel inverter (CHB-MLI)-based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SAPF) is one of the finest solutions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case of medium-voltage distribution sector. Performance of SAPF degrad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DC offset and harmonics in the grid voltage since this will result phase angle and frequency error. Therefore, modified single-phase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theory comprising of advanced PLL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advanced PLL can track frequency and phase angle accurately even though source voltage is having DCor harmonic content. A detail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is PLL is presented using Routh-Hurwitz criteria. A novel systematic design procedure using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GSA) and an Eigen value analysis is proposed for calculating optimal PLL parameters. Closed-loop SAPF control stability is tested using root-locus analysis. A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lied to CHB-MLI-based SAPF has been performed under distorted source voltage and non-linear loading conditions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over recently published work. Source current maintains its sinusoidal shape, properly synchronized with grid voltage and having distortion limit in compliance with IEEE-519 standard irrespective of source voltage condit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SAP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