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业遗产因具有触媒化特质,其改造及再利用方式对所在片区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城市触媒的视角,以永城市旧水泥厂的改造为例,通过分析触媒化潜力、选择触媒要素、完善及塑造触媒、控制及引导触媒等方面对改造策略进行研究,并从"项目—片区—城市"多层次综合分析改造项目的触媒连锁反应,为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面对城市与社会更新中的大量工业遗产,应当依据适合的空间改造原则进行合理的再利用,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城市文脉。通过对保定百年工业遗产的调研,选取乾义面粉厂进行改造,在保留老工业建筑原始外立面形态与承重结构体系的同时,将工业遗产与体验型空间结合,对厂房内部空间进行全新的改造,为保定的工业遗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张兴建 《工业建筑》2022,(2):254-255
<正>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和记录,工业遗产浓缩了一部又一部的城市工业发展奋斗史,刻录着一座座城市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呈现的产业、科技、经济等文化要素,能够成为城市转型的“新矿产”。在工业遗产文化传承实践过程中,理解与认知工业遗产文化的类型、意义是开头戏,价值利用是工业遗产文化传承的重头戏。触媒效应是指触媒在发生作用时对其周围环境或事物产生的影响。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  相似文献   

4.
李论  刘刊 《室内设计》2017,(4):91-95
德国鲁尔区工业城市群中留存的工 业遗产通过“博物馆式更新”的模式被改造 和再利用,锚固记忆的文化策略、融合记忆的 空间策略、呼应记忆的文化策略和扩展记忆的 事件策略等一系列策略在“博物馆式更新”中 被有机整合,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赋予了城 市新的活力,同时,还为其他工业遗产再利用 与类似的城市群复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娜  黄经南  周俊 《规划师》2023,(2):117-124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遗产,一方面区位优势明显,利用价值较高;另一方面“冻结式”“修旧如旧”的传统保护方式使其很难融入城市功能,难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复兴。文章从保护理念、功能配置及改造再利用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的难点,提出更新、激活及缝合三大策略,并以湖北省黄石市华新水泥厂旧厂址为实例加以应用,希望能为同类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佳 《北方建筑》2023,(3):42-46
鉴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资料的梳理与研究,探究工业城市应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产公园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的契机进行“城市更新”,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再利用属性,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连接内容及策略,以期激活工业遗产地的物质与文化功能、盘活失落空间、促进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构建符合地区文化内涵的特色化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抚顺西露天矿工业区城市更新设计方法及策略的讨论,提出工业遗产的区域生态修复、保护及再利用策略,其中打造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工业遗产产业复兴的关键;利用地形条件、现状地貌特征,保留场地历史工业遗迹及要素,更新并植入现代城市文化创意是工业遗产改造的重要策略。工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可以作为东三省的工业游览路线。将保护性再利用体现在单体建筑、厂区群体建筑、区域整体等不同尺度层级上。  相似文献   

8.
要在城市由增量扩张走向存量更新的新时期,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问题亟待关注。传统上从工业遗产作为功能载体出发进行再利用的方式存在种种问题,研究提出在空间媒介化转向的背景下,从工业遗产的本体出发,借助网红经济发掘其媒介化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利用机制。首先是前端服务,对再利用进行分析和市场定位;其次是内容生产,探讨工业遗产空间媒介化和网红“出圈”的动力机制;最后是营销传播与内容消费,将工业遗产禀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传递。在此基础上,研究以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地段为例,具体提出了从前期策划分析、媒介塑造与意义生产,到营销传播与意义消费的转型策略,试图为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的再利用提出方法,也为同类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9.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是当前城市存量更新活化的重点。本文以厦门沙坡尾艺术西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及触媒理论分析其改造后空间形态,并结合实地调研印证其计算结果,提出工业历史存量空间改造更新活化策略:适当开放园区边界,依据整合度调整园区空间布局,促进沙坡尾片区联动发展,同时功能的置入应契合本地文化,合理整合周边产业资源,以期为厦门工业遗存空间更新活化利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哲  朱捷 《中国园林》2024,40(1):86
后工业景观作为保护及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范式, 体现出生态修复、形象展示、文化传承、功能重组和产业开发 的复合价值,已逐渐成为城市片区更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 当前后工业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发现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 背景下,有必要从全局视角对成群成片的城市后工业景观更新 进行整体性、持续化、多维度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景观 触媒效应的理论方法,剖析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的特质,总结 城市后工业景观在山地城市中的显著特征与设计关键;提出通 过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效应的激发推动老旧城市片区有机更新 的实施途径,从而促进山地城市朝着生态功能健全、山城形象 凸显、文化氛围浓厚、功能活力焕发、文旅业态兴旺的方向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触媒理论通过介入特定元素产生链式反应,带动周边元素变化,为工业园的改造更新提供了新思路。运用城市触媒理论、POI数据、空间句法等分析方法,以厦门龙山万物工场为例,解析其触媒特征。构建包含街区、园区和建筑单体三个尺度层面的触媒要素激活与更新框架,从功能定位与构成、交通联动与优化、空间改造与利用、文化延续与发展四个方面提出:注重街区功能组成复合共生,以及业态分布结合人流规模与园区主题的功能定位与构成设计策略;合理人车分流并综合立体停车与立体慢行系统的交通联动与优化设计策略;尊重原有空间触媒特征,增强弹性空间设计,塑造特色触媒吸引点的空间改造与利用设计策略;空间重构依循城市肌理并融入工业文化语汇,业态与活动组织结合工艺与空间特色的文脉延续与发展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郑越  张昕楠  唐浩 《工业建筑》2012,42(6):12-15
通过捷克比尔森古泉啤酒厂更新的实例研究,总结出通过工业遗产更新的方式将衰落的传统产业重新激活,以带动地区产业复苏,并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方法,即:运用遗产保存与文化传承、遗产旅游与经济反哺、新工艺与活化利用等更新理念,以及采用原真性修复、新旧空间及功能的融合、厂区景观改造等更新手段。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更新,特别是现存传统产业及相关的工业遗产的更新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怡晨  李昂 《中国园林》2022,38(7):91-96
中国正面临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更新的双重挑战。分析美国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复兴相结合的成功案例——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MASS MoCA是通过当代艺术,推动位置偏远的中小型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心的经典案例。认为MASS MoCA成功的方法在于共享遗产理念下城市遗产与城市更新的相互促进,即基于价值共享、空间共享、利益共享下的可持续更新路径。MASS MoCA的案例研究将为我国以文化创意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和中小型工业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以文创产业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工业遗产更新的第一选择。长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其旧工业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样丰足。文章对长春市主要的文创产业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改造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长春市工业遗产在文创产业导向下的保护利用的发展规律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社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工人住区标准化模式探索的历史载体,是城市发展重要历史见证。沈阳作为重要近现代工业城市,拥有较多工业遗产社区资源。近年来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加之工业遗产社区用地具有优越的城市更新条件,伴随用地更新地上遗产损毁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工业遗产社区保护更新背景,以微更新、社区共治理论为指导,建立“优化社区共治技术、加强社区共治制度、完善社区长效服务机制”的更新技术方法,以沈阳市三台子工人村地区为例,研究历史、土地、空间、建筑等现状条件,针对历史沿革、建设历程展开价值评估、提出重点保护区及建设要求,利用拓扑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创建社区共治工作体系、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复兴地域邻里空间、完善体制机制”等保护更新策略,构建工业遗产社区有机更新路径,实现人居环境优化、存量更新提升、地区文化传承等多元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一五”项目之一的郑煤机老厂区更 新改造为例,结合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 引入“共轭理论”,通过对保护和开发的内在矛 盾梳理,构建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四种“共 轭模式”:历史和现代的文化共轭、生产和生活 的功能共轭、新增与旧有的空间共轭以及当地 和外来的人群共轭。根据四种共轭模式对郑煤 机老厂区进行改造,建立以文化、功能、空间和 人群的内在平衡。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保护工业 遗产,又能让其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共生模式, 为城市老工业区持续更新和有机演进提供研究 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更新进程中,我国城市工业遗产逐步重获新生。社区参与下的工业遗产是可持续发展和活化利用的重要内容。该文以重庆市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的改造为范例,以社区活力为导向,从社区商业活力和社区文化活力两个方面挖掘社区活力与遗产的关联性,从而延伸出社群介入下“物质空间需求”“社群互动交往”“场所精神构建”三大空间体系架构,提出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策略,同时为实现重庆现存工业遗产由单社区参与试点到多片区扩展利用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过程中老工业区被大面积拆除、工业遗产整体性价值被忽视等问题,探讨了文化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对老工业区保护与更新的现实意义,提出以文化规划为指导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主张,并以重庆钢铁厂老工业区城市设计为例,从文化资源评估、文化规划内容纲要和文化规划空间实践三个方面提供老工业区文化规划的实施方向,希望为解决我国城市老工业区改造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和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为导向的产业空间更新,是传承工业文化、重振工业衰退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网络文本和图片数据,对阳朔老糖厂更新利用项目进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整体空间体验三个层次的体验感知特征研究分析,从“原真性”“设计感”和“整体性”三方面得出结论,并在空间本底、空间记忆、空间功能和空间体验四个方面提出保护空间肌理、挖掘文化内涵、推进价值共创、丰富体验内容,以期为其他中小型工业遗产游憩化更新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脚步。主城区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再利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大城市更新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北京798艺术区、南昌699文化创意园和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探索了它们共性和特性的改造策略,以此来研究主城区工业遗产的地域性改造问题,希望能为其他城市主城区工业遗产的地域性改造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