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传承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建筑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直观地体现了道教的文化思想。邯郸道教建筑在我国的道教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布局的空间组织手法更有自身的特色,着重表现在,通过将建筑群分为多个空间,进行层层展开,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来反映道教建筑群层层递进的组织规律和礼乐之制的布局思想。该文通过对邯郸道教建筑布局中的空间组织进行探究,提炼其地方及民间特色,可以为邯郸道教建筑乃至我国其他同类型道教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道教历来重视宗教建筑的精神价值,其建筑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道教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道教文化着手,研究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对现存的道教建筑艺术进行研究,从其选址相地、布局立基、建筑形式以及装饰艺术特点中分析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将道教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对开封延庆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从宏观的层面的了解延庆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设计时考虑道教文化、道教建筑、延庆观原址等要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并将道教文化元素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索道教建筑布局的共性以及其在成都地区的特点,首先通过对成都片区著名的道教建筑:青羊宫、青城山诸宫观的实地调研,并对其他地区道教建筑群布局的分析总结,将同一布局类型的布局方式进行对比。根据成都地区道教发展特点与地方文化,探求该地区道教建筑群布局规律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4.
鲍丽蓓  玄峰 《华中建筑》2011,29(12):173-178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于武当山敕建的六座祀奉真武大帝的道宫,是明朝初期皇家道教宫观的代表作品。六座宫殿一次性规划,一次性投资,一次性建成,建筑布局规模宏大、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显示了皇家宫观的恢弘气度,并充分反映了当时武当山皇家道教宫观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该文即以这六座建成于永乐十一年至永乐十六年的道教宫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明永乐年间武当山皇家敕建道宫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因素、基本形式和主要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礼制思想、道教思想)、女娲补天传说的研究,以及对娲皇宫古建筑群的实地调查、测绘,分析出娲皇宫古建筑群在选址和建筑布局上打破了传统的宫殿和寺观的规则布局形式,按照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布局,形成了娲皇宫古建筑群选址自由和建筑布局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纪明媚 《门窗》2020,(1):45-46
道家文化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一,在建筑环境营造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在建筑文化、审美思想、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空间营造、材料和色彩七个方面探讨道家文化思想对建筑环境营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轴对称是世界各民族早期共同的建筑构图方式,它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它也是礼乐制度的感性呈现。该文通过对巍宝山道教建筑平面布局以及空间形态的分析,充分论述"中轴"精神体现的"对称性"与"礼制性"等空间特性,说明了"中轴"精神不仅存在于巍宝山道教建筑的实体中,而且已形成一种深厚的建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洞天福地作为道教神仙思想的物化形式,在2 0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囊括了道教建筑、道教宫观及周围的园林化环境,"洞天福地"思想中所蕴含的景观理想也逐步融入社会建设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洞天福地的研究成果,介绍洞天福地的发展历程、生态思想和江南洞天福地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洞天福地背后承载的景观理想、文化内涵和造景手法等对传统园林营造模式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以尼山圣境儒宫为例,从传统建筑在当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出发,重新阐释了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了文化建筑如何在传承文化理念和风格基础上,与现代建筑的实用性相融合。文化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文化建筑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对文化建筑性质、功能、角色的重新定位,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表明了文化建筑的设计需要在延续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季文媚  卢泉 《华中建筑》2022,(11):135-139
道教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齐云山坐落于徽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建筑群,位列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该文从地域化视角对齐云山道教建筑展开分析研究,探究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归纳分析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精神及民居、宫观浑然一体的民间性和乡土性。  相似文献   

13.
吴迪  刘卫国 《城市住宅》2016,(11):60-63
正石堰坪村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的土家山寨,村落风貌完整、布局考究,风景宜人,建筑形态丰富,人居环境极具民族地域特色。通过实地调研对该村的村落文化内涵、景观及民居建筑、传统人居方式进行研究,挖掘思想根源,总结其在营造村落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进而指导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巍宝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古朴的民风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底蕴。重点分析了长春洞的建筑布局,探索了彩画纹饰的经典图案及其道教思想内涵,研究了彩画的设色和工艺特点,最后对长春洞彩画的传承提供了见解,对我国地方彩画艺术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客家围龙屋为研究对象,包括其布局和特色, 其化胎的哲理意匠、化胎形态的历史演变,其五行石的形态和文化内涵,论述围龙屋体现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哲学思想,并研究了围龙屋适应山区环境营建的生态智慧。 得出如下结论:围龙屋是客家民居中最能适应山区环境的生态建筑,是能够有机生长的建筑,是最具深层文化内涵、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及哲理智慧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道教发源的圣地。又作为豫东平原主要地级市,是研究平原道观的不二之选。本文从道教文化着手,建立在对开封地区道教宫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如:开封延庆观、洧川城隍庙、大关帝庙、盘石庙等),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开封地区道教宫观的选址布局、建筑形式、装饰纹样进行分析。通过收集整理道教文化在道教宫观中的表现方式,研究平原道教宫观与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开封地区道教宫观未来的保护、修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徽派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传统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中涵盖的显山露水、简约淡雅、以人为本、精巧有机的设计理念无不体现着徽州人对于儒、释、道哲学观点的清晰认识,其丰富的空间规则和文化内涵带给我们许多设计上的启示。文章就徽州建筑中的宅居建筑内部布局入手,从文化内涵和功能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建筑中所蕴含的徽州人的文化思想。通过理解提取元素为现代设计寻找新的灵感和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庐山牯岭别墅群与厦门鼓浪屿别墅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庐山牯岭别墅群与厦门鼓浪屿别墅群在历史背景、影响因素、发展过程、规划布局、建筑风格、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异同,反映出西方建筑的侵入在沿海与内地都留下了优秀的建筑遗产,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但在形式上并不相同,在沿海表现在建筑形式的融合,在庐山的山地环境中,表现在规划布局上的文化思想融合。这种对建筑环境,建筑意境的追求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为保护和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而建设的大型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以保护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对遗址价值和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对空间布局、交通流线组织、遗址展示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还在建筑与遗址文化内涵的关联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方面给予了诸多思考和关照。南越王宫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会对城市中的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的景观设计实例的分析,阐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式,进而探索如何深刻地挖掘道家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底蕴深厚、体现自然之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