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清敏  韩腾飞 《城市建筑》2023,(20):129-132
随着乡村发展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红村”在我国乡村地区逐渐涌现。已有成果重点关注其空间生产过程,对网红村空间本身的演变过程及机制的探讨略显不足。研究以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为例,根据乡村规划建设主导主体的不同,划分其发展阶段,梳理过程中社会关系、主体行动与空间表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铁牛村空间演变的规律和机制。研究表明,铁牛村在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区位提升、要素循环、空间赋魅及主体博弈的过程中实现了向“网红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媒介传播理论揭示网红现象、从管 理营销视角建言网红打卡点持续发展等方面已 形成一些研究成果,但对支撑打卡点网红化背 后空间特征的挖掘仍需展开。对感知觉理论解 读,梳理网络文本与感知觉关系基础上,建构 了空间感知分析模型;通过整理重庆市4个典型 网红打卡点的网络评价文本数据,从感知主题、 感知情绪2个方面对打卡点进行解读,进而通过 整体空间感知的总结,深入剖析数据背后呈现 出的空间特征,揭示出新媒介传播方式下,具象 征意义空间主题是网红打卡点IP的根本核心, 强特征性空间要素则构成了网红打卡点主题的 重要基础,并且该传播过程强化了目的性游览行 为,并弱化个体空间感知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有机集中规律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空间演化是在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分散中有集中,集中中有分散是空间演化的表征。如何从复杂的空间现象中抽象其本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提出了城市空间演化的规律是有机集中这一命题,并试图以城市空间研究的学说渊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律的剖析.论证此规律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一种效应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蔚镇  郑炜 《城市规划》2005,29(3):15-21
从溢出效应理论分析的视角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空间形态指数测定与人口密度空间分析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表征进行描述,进而揭示上海空间形态变迁的内在作用效应在于郊区化进程与扩散主导型溢出效应的时空耦合。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各种体育设施和文化场馆借由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博览会的契机不断涌现,出现了不少新型空间结构,折板空间网壳结构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已建成的折板空间网壳结构和已完成设计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对已建成的折板空间网壳结构进行梳理,探讨结构与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下,城市群作为主要的城乡空间形态左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趋势及其机理:在理论研究中,对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进程进行四阶段划分并简要归纳了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三种模式;采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对演化机理进行探讨,梳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驱动要素。在实证研究中,通过Kernel空间分析法总结出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群空间演化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演化阶段城市群的发展动力,并对城市群未来空间演化模式及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交通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在不断发展中,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不断地演化中。空间形态的演化与交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交通因素的分析来探讨武汉市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街区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城市老区发展空间受限,已建成区的建筑、道路、社区及设施老旧,引发空间品质降低、人群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开放街区的网红商业化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常见实例,自此形成的“网红街区”成为新时代生活与消费方式转变下“自下而上”城市微更新的典范。因此,分析城市开放街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品质对城乡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网红街区”为例,采用POI、OSM开源地图等多源数据,结合调研访谈,从街区、街道和建筑3个尺度着手,基于意象性、围合度、人尺度、透明度和丰富度5个维度评价街区空间品质,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开放街区品质提升提出机制性建议和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叶玉瑶 《城市规划》2006,30(1):61-66,87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自然生长力、市场驱动力以及政府调控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主导动力与空间演化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丽丽 《山西建筑》2010,36(35):23-25
为提高住宅的设计质量,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尺度、空间组合、居住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实例对住宅空间计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设计尝试,通过合理的计划弥补空间劣势,从而打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冉 《山西建筑》2009,35(2):44-45
说明了数字建筑与空间解放的联系,从空间概念的演化、数字建筑的定义、数字化在空间解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数字建筑在空间解放方面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打开了空间解放之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空间发展演化态势研究--以福厦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认识。在此基础上,以辐厦城市群为例,对其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和国家政策新要求带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下,城市消费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日渐密切,重塑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外延和内涵,也孕育出新的消费空间形态——“网红打卡地”,成为当代城市消费发展的重要建构性力量,重塑着新时代的城市空间。一方面,网红打卡地空间清晰地透视了人们当下新的符号消费需求,完成了类型划分和场景拓展,并实现热度积累和热度变更,其发展和盛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虚拟空间中的消费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网红打卡地的出现,城市地理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空间热度持续集聚流动,城市实体空间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阐述了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用与发展的基本情况,这些空间钢结构包括有大跨度大面积网架结构、大跨度大悬臂网壳结构、组合网架结构、组合网壳结构、预应力网架与网壳结构、斜拉网架与网壳结构、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料的网架与网壳结构、特种网架与网壳结构等。最后,本文展望了二十一世纪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  相似文献   

16.
空间基因蕴含着聚落与环境互动形成的空间信息, 在空间特色传承上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疆天山北坡地区聚落 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互动演化的聚落空间形态,因此以 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卫星影像图和三维数据采集其中的12个 典型聚落样本,在从自然环境、空间片段形态、聚落形态、路 网形态和拓扑连接五方面提取空间基因的基础上,构建聚落 空间基因图谱,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聚落进行分 类,阐释其背后蕴含的环境-空间互动影响模式,并提出保护 与改造建议,以期为不同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基因研究提供借 鉴,为聚落类型划分、乡村特色保护与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历史城区的物质环境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相结合,营造“高语境”、“原真性”的历史空间环境,是历史城区保护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叙事学视角,从叙事簇群、叙事廊道、叙事点核的单元结构出发,引入空间句法量化方法,对历史城区叙事空间的空间权力表征、功能表征、特质表征给予量化解释,并为历史城区活化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我国空间钢结构——空间网格结构发展应用中的基本情况。重点评述空间网格结构发展与开拓中一些新技术、新结构,诸如大跨度、大面积网格结构、组合网架、组合网壳、3层网架结构、局部双层(单层)网壳结构、预应力网格结构、斜拉网格结构、特种网格结构、新型节点等,展望了21世纪的空间钢结构。  相似文献   

19.
商林艳 《山西建筑》2007,33(29):51-52
针对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以赣州南门文化广场西园为例,通过对其开放空间设计进行的分析,探讨了打造人性化城市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和设计手法,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古镇通过其历史积淀,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使其有别与普通城市,成为旅游热点。本文选择以五凤古镇为例,从空间格局分析出发,结合空间意象,对古镇整体空间、街巷空间、节点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古镇旅游开发应加强整体景观线路规划、保留现有优势、进一步统筹老街区古镇的关系、加强纵向街道打造、打造重要景观节点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