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晋语是不同于北方官话的方言语系,晋语方言区以山西为自然地理中心向其周边的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四省区辐射;晋系风土建筑与晋语方言区相关联,呈地域性分布,是风土环境的外在表现.晋系风土建筑是依据民族、民系的语支划分的中国风土建筑谱系的重要分支.研究发现,在同一语言谱系的区域中,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殊异,技艺传承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建筑形态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风土特征.依据历史地理、农耕区划、语言谱系、内在机制和外部表现的不同,文章将山西境内的晋系风土建筑划分为5个风土区域.通过分析不同区域风土建筑的空间、构造及视觉形态,揭示形成晋系风土建筑独特风土个性的规律和机制,为真实传承遗产的文化基因,奠定理性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3.
粤西南地区是广东广府文化的一个亚区域,民居建筑呈现广府文化特色,但是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通过对粤西南一些代表性的祠庙建筑进行平面特色的研究总结,主要发现粤西南祠庙普遍使用拜亭连接空间,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祭拜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深化粤西南祠庙建筑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风土环境与建筑形态——晋西风土建筑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广大乡民的理想与追求,记录着社会最基层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其形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与特定地区的风土环境分不开的。本文以晋西地区的风土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风土建筑的表面形态与其风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足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土家族的风土建筑更是独具风采。下面就介绍一些。鄂西咸丰县尖山区唐崖河的土司皇城是土家族地区遗存的规模最大的土司皇城遗址。它依山傍水,地势险绝,不仅风光独具,且可进行军事防卫,堪称磐石。该城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有三街十六巷,三十六院,虽历经沧桑,街道墙垣仍清晰可辨;特别是石牌坊、石人、石马和土王墓等遗址保存完好。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博大精深,既体现受汉族雕刻艺术的影响,又不失浓郁醇厚的土家风味,真乃巧夺天工。奇险而神秘的鱼木泰…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里的建筑类型与风貌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其复杂、多样面貌已经很难用乡土、民居等概念来进行概括,但是从当代风土建筑观念的视角正好可以解释其缘由,特别是乡村建筑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开放性、动态性以及对于当下生活的适应性特征。通过梳理相关概念的内在差异及其流变,并以杭州近郊以及周边地区乡村里大量村民自主建造的建筑以及景观设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风土建筑在当下乡村里的典型表现形式与特点,提出了在乡村建设中以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的理念与态度,不拘泥于地方材料的应用或形式上的延续,强调“风”与“土”如何更好地适配,从而使建筑获得更加丰富的外在表达与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8.
9.
10.
我国各地风土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亟待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探讨区系划分和建筑谱系归类等问题,结果显示出粤中广府地区确实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风土建筑谱系,并阐述了其特有的基质特征和文化特性.该文分析了谱系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厘清了广府风土谱系的影响范围和谱系中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风土建筑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文章借助建筑人类学、语言学研究成果,从主匠关系出发,引入分级风土特征图谱的概念,探讨浙江省范围内风土建筑区域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在梳理陂下古村落历史源流的基础上,通过撷取古村落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建筑,并结合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文化为视角,从儒家文化、风水文化、道家文化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古村落人文建筑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岭南粤系地区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文化多样,留存了大量独具特色的风土建筑;粤系风土建筑谱系是其建筑特征的集中表现。而聚落的特征要素作为风土建筑最宏观的层级是风土谱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聚落的文化背景出发,分析了粤系风土聚落的形态类型和组成要素,并对反映聚落功能性的防御与排水系统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点,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徽派古民居建筑文化审美文化内涵着手,分析了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徽派建筑特点,充分表现出徽派建筑文化的丰富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自工业社会起,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之间的关系呈现从矛盾到融合的复杂演变.其中,建筑师考察、认知和转换风土世界中的设计资源,修正现代建筑自身进程的思维轨迹和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聚焦于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在德国、日本、土耳其等若干地区所对应的人生阶段当中,与风土建筑相关的文本著述与设计作品,分析其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的相应改变,重拾风土建筑在现代建筑自身进程中的反思和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风土话题切入,梳理意大利理性主义与风土建筑相关的学说和代表作品,聚焦“佃农住宅”和“天井民居”对风土原型的设计转换,分析驱动意大利理性主义研究风土建筑的原因与后续影响,引出以研究20世纪现代建筑运动中对风土传统的认知及其应用的历史促进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文章对风土建筑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以及风土建筑与方言的关系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分析晋语及晋语区的形成,参考方言分区,结合政区边界、交通网络、山形水势等因素,尝试将山西晋语方言区的风土建筑分为大同—忻州、并州、吕梁、上党四个片区,并从聚落形态、宅院形制、结构类型、装饰技艺、营造禁忌五个方面对各片区进行分析,得到四个晋语方言区风土建筑谱系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