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可读性”中“意蕴”的解读,对城市意象要素提出意蕴型分类方法,并选取在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生源地以及不同年级大学生认知地图的城市空间感知差异,将大学生的感知特征依照其影响因素,分为客观感知和主观感知两个维度,并分别对两种维度大学生的空间感知特征和感知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城市空间客观感知特征主要表现出宏观感知构成、感知范围的差异;而主观感知特征表现出微观感知构成、感知强度、感知序列、感知偏好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以量化及可视化表达使用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某些
稳定联系为目的,运用认知地图法、语义差异评价分析法等方
法构建城市公园认知地图,以“四图”为呈现形式:一是针对
物质要素认知,运用认知地图法分别以“景点认知频次”绘
制“公共意象图”,以“景点认知准确度”绘制“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以“景点总体认知程度”绘制“物质要素认知
程度得分图”;二是针对非物质要素认知,依据SD问卷数据
绘制“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再以“物质要素认知得分
图”“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公共意象图”和“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为主要依据,提出城市公园更新“关注区”的划分
方法及若干关注点,为城市公园市民文化、集体记忆培育与沉
淀提供具有学理性的空间认知与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四川小城镇——郫县团结镇公共空间布局出现的问题,提出四川小城镇公共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采用认知地图法、文献资料调查法以及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郫县团结镇公共空间布局的现状、公共空间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共空间的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公共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使公共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适应性、多样性得到改善和提高,使城镇公共空间得到持续、有效、合理的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系泰斯教授主导的研究团队,研发了题为“意象城市:朱塞佩瓦齐的罗马壮游”的网络地图网站,网站以意大利建筑师诺利1748年绘制的罗马地图为基础,以意大利版画家瓦齐1761年出版的《古今罗马胜景》为核心,为18世纪罗马微观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二维地图和三维绘画并置互动的创新信息化平台,并籍此展现了瓦齐城绘的独特意象,包括与诺利地图的高度匹配、对罗马城市的建筑学解剖、结合现代场景的时光之旅以及构筑历史资源的科普之窗,对我国历史城市图绘研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类型的地图对空间信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对使用者体现出不同的空间认知效果.本文概述了二维电子地图、三维模型、虚拟现实场景等地图的空间认知特性.利用现有数据设计和实施了空间认知对比试验,了解到不同类型地图的空间认知差异,以及虚拟现实在空间认知效果上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空间认知试验的改进意见,预期可以通过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滨海沿线旅游区的特点,从使用者的动态行为出发,通过对城市意向的元素的研究,建议设计者更好的从动态景观角度出发来构建游者的城市认知地图。 相似文献
9.
使用后评价作为评价建筑性能的一种手段,通过评估建成环境对今后的设计策划以及运营提供参考。该文研究以重庆大学B区为例,对校园开放空间进行建成环境空间认知使用后评价,通过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认知地图与SD语义法的调研,针对重庆大学B区寻路难、空间认知模糊的问题,剖析校园开放空间在空间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环境提出改进的策略。评价数据将作为现有校园开放空间改造的指导资料,同时为新建校园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城市空间的迅速发展变化需要建筑师运用新的图示化方法作为认知工具。本文意图从分析现有空间图示法的局限出发,从空间视角的变换、空间元素的拓展、描述层次的组织以及图示技术这几个方面.对当代城市空间认知图示法的探索做一次概述性的分类梳理与补充。 相似文献
11.
12.
空间认知作为一个交叉领域,过去80年间在神经、行为和算法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现阶段,如何面向复杂的现实环境,通过计算建模建立具有说服力和精确度的统一框架是关键问题之一。近10年来不同学科的研究在认知地图和预测地图两种假设下,开始沿不同路径建立计算模型,包括生物启发式模型、任务型的强化学习模型和预测型的表征学习模型等。展望未来研究,我们认为空间认知计算建模的突破可能来自两个方面:基于视频数据的自回归模型,以及通过探索和预测学习空间表征的强化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巨构式教学建筑是中国高校扩招的产物.是一种短时间之内迅速建成的巨型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空间复杂,往往造成空间意象性的趋弱,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这种巨型建筑内部空间特征的剖析,研究其空间意象,并进而研究作为空间意象手段的认知地图,通过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教学办公大楼的标识系统的实践分析认知地图的具体应用及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认知地图法是探求人们如何把握空间和空间要素的方法.从林奇使用它研究城市意象以来,该方法存规划设计研究领域占有独特的地位.首先阐述了认知地图的发展历程、概念、范围界定等内容.其次,进一步探讨了认知地图的研究目的和调查方法.接下来,主要分析了从该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成,在规划设计研究领域早常用的4种类型.自由描画法、限定描画法、圈域图示法和空间要素图示法.最后,案例部分演示了这4种类型具体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且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结构转型,未来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空间还将受到更广泛的影响。乡村发展和村落保护成为了现实矛盾。本文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实地调研和逻辑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手段,提出一种量化村民对于当地“传统”空间认知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厘清乡村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和建筑建造年代等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标志性历史要素对于乡村传统空间塑造的影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乡村居民“传统空间”的认知图谱。研究对于探索村民认知传统空间的方式、了解村民认知下的传统空间特征、以及寻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村民最为关切的传统空间的思维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村落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下空间的消极认知已经严重影响到空间利用与活动展开。以重庆市商圈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视角出发,分析地下空间认知过程发生的规律与机制,探析导致商圈地下公共空间出现消极认知的现实问题、原因,归纳出“从意象到意愿”的认知环境优化原则、策略、方法。旨在为城市商圈地下空间环境更新提供系统性思路与方法,促进城市商圈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几年里,有一种趋势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已变得十分明显浴室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它的设计、装饰和设备价值不断提高。为什么原本纯粹的、主要用于个人卫生的功能型房间的设计突然间让人如此感兴趣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剖面优先:空间认知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左右人们空间认知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具有关联性的空间构形。以此为基础,提出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采用剖面优先的原则,作为检讨传统空间认知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从教案设置到操作方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