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场所精神”与当代日本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建筑还是特定文化的反映, 担负起文化同含的创造,它的表现方式就必然根植于它所建造的文化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建筑存在独特性和特殊性之中原因是因为建筑处在特定的场所,并要体现其“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2.
日本多震,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较高。但如同人摆脱不了衰老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建筑的抗震性能会有所下降,所以日本十分注意定期给建筑做“体检”。  相似文献   

3.
4.
日本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世界建筑》的编者给我出了《日本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这样一个题目。我是研究建筑史的,而历史是观察现在的一面镜子。我想,如果要了解日本建筑的传统如何生存并延续至今,在现代作品中如何反映这种传统,就要了解日本建筑传统的特质是什么,这些特质在日本现代化的历史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它经受了怎样的考验与锤炼。这可能与这个特集的主题稍有偏离,但我还是想站在历史学者立场上讨论问题。日本建筑的传统特质建筑传统是由一个国家的风土和社会以及在这种风土和社会中出生、成长的国民所创造的。日本建筑的传统也是如此。这个创造过程今天还在继续。形成日本建筑传统的特质的根源,可以举出以下四个方面: 1.日本的自然与社会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端,是一个南北方向细长的岛国,四周被大海围绕。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形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思考和表达本国建筑传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族主义背景下,这一主题引起了很多日本建筑师的注意,他们热衷于将现代建筑表现为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加上一个倾斜的瓦屋顶。但也有日本建筑师认为这只是对中国建筑的继承而非日本建筑本质的转译,并进而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下发展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郭玲 《世界建筑》1991,(1):18-20
六十年代是日本经济大发展时期。由于大量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加速了日本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同时,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更加重  相似文献   

7.
8.
日本建筑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复杂科学对日本建筑师建筑观的影响,消隐建筑和轻薄表皮,追求机器形象以及宁静的禅意空间4方面归纳了日本建筑的新动向,并以日本传统建筑理念的延续,建筑技术美学的追求及个人主义建筑理论的指导作用剖析了这些动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的住宅设计有两个大的主题。一个是追随欧美现代主义潮流,引进合理主义的住宅形式;一个是对“日本的”东西的追求。尤其是后者,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时,总是强烈地意识到,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日本的”东西来。因为住宅是与生活有着最深、最紧密关系的建筑类型。就象在家庭里,日本人丢不开传统的日本饭菜一样,在住宅中把“日本”丢开也很难。虽然每个人都想追求这个“日本”,但究竟什么才是“日本”,看法却各种各样,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验出发,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打算,把自己的“日本”纳入自己的住宅里的。例如池边阳的“立体最小限度住宅”(1950)是个建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日本建筑中最具大和民族特征的建筑形式-神社进行了分类和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禅宗与日本茶室建筑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颖 《中外建筑》1999,(2):38-39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中国的饮茶方式及相应的茶舍、茶室及茶馆建筑自古就呈现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本在引进中国茶文化后,不仅寓道于茶,发展成了日本特有的“茶道”,并因此衍生出了富有特色的日本茶室建筑。 是何种因素使中国茶文化的幼牙能在日本落地开花,并有了这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果呢? 日本茶道专家千宗室先生曾在《“茶经”与日本茶道的所史意义》一书中写道:’平安时代对茶的兴趣完全在平安贵族阶层一方,到了镰仓时期,对茶的药物性作用的关心占了主流,表现了  相似文献   

13.
14.
我是一名建筑师,并不打算在这里对历史做忠实的说明.反倒想谈一下日本的建筑做法及这种做法在反映时代的同时是如何变迁的.日本的建筑历史中,在飞鸟·奈良时代,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来的寺院建筑是真正的样式建筑的开始.中国寺院建筑的伽蓝(寺院)布置,是设置一条中轴线,在该轴线上对称布置门、金堂(安置佛像的建筑)、塔(安放舍利子,可以说是释迦墓:佛塔)、讲堂(和尚们的学习场所)、此外还布置有藏经楼、钟楼等.  相似文献   

15.
谈日本本土建筑文化与异质建筑文化的交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莹 《南方建筑》2003,(2):64-66
本土建筑化与异质建筑化的交织是形成今天日本建筑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重点分析了这一交织过程的特点、层次、以及形成这一交织的原因,最后通过中日对比,提出日本建筑化的发展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阿禾 《建筑工人》2005,(5):57-57
日本清水建设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承整个建筑物。  相似文献   

18.
日本历史上有许多次灾难性的地震,每年又受到台风的袭击。这些巨大的自然力使房屋结构遭受到很大的破坏。寻找阻止这种经常性威胁的办法是日本建筑技术界很久以来的一项主要工作。由于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很久以前日本就采用木结构。根据多年积累的抗震技术,房屋由木柱、木梁构成。到了1868年明治时期及随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引进,使建筑技术日趋现代化。1923年关东大地震使东京横滨地区遭到巨大的破坏,显示了现代建筑抗震的迫切性。当时的经验也证明墙体在抗震结构中的重要性。抗震墙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也使得抗震与抗风设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当时依据地震和台风的直接经验仅认为,如果提高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刚  相似文献   

19.
吴耀东 《华中建筑》1994,12(3):66-66
日本建筑界的新动向吴耀东说新动向,是从现时点来说,但并不是说所有薪的东西都是好的。日本建筑界的新动向,就先从自己身边的事谈起。新动向之一是日本建筑师向中国的运动,这同时也是中国建筑界的新动向。80年代,日本的大成建设、熊谷组、日本设计、黑川纪章等便在...  相似文献   

20.
本试图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伊势神宫,传统住宅,茶室、数寄屋,枯山水庭园的设计手法、空间品质、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剖析,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现代性,以此来说明为什么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这一百多年中,现代建筑的进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