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变材料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能够很好地降低建筑的能耗,尤其是在空调耗能比较大的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屋面又没有遮挡,导致屋面内表面的温度急剧升高,耗热量也最大。就夏热冬冷地区相变屋面的隔热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封装技术,对相变屋面的隔热机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相变材料性能对屋面的隔热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相变屋面在隔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夏热冬冷地区相变屋面隔热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制冷》2015,(2)
本文建立了地板采暖在空间内的传热模型,并且根据空气源热泵的特点,分析了在夏热冬冷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分户式采暖热源时,运行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的对比,确定了辐射地板热阻对于本采暖方式运行费用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改善辐射地板热阻才是解决夏热冬冷地区采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现有供冷供热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一种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热泵系统——热源塔热泵系统.指出该新型热泵系统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综合分析该新型热泵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得出该新型热泵系统适合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建筑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利用Design Builder对武汉市某建筑进行模拟和分析,得到通过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可以大大降低空调和建筑全年总能耗,且对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效果最好的是中空窗和活动外遮阳技术。  相似文献   

5.
长沙地区空气源热泵地板采暖系统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用于地板采暖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实际采暖效果,本试验以长沙某栋写字楼的一套办公室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在初始运行、连续运行、间歇运行工况下的室内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机组供回水温度作了测量,得出相关曲线图,测算出能耗及运行费用情况。基于实测数据。对长沙地区空气源热泵地板采暖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南方夏热冬冷地区供暖制冷需求逐年增长,但由于供暖设备能效低导致能源的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造成了极大浪费。为了获得舒适节能的空调供暖制冷技术,研究将热源塔热泵应用于南方空调供暖中,针对传统热源塔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从主动和被动方面优化热源侧温差参数,加入间歇运行模式,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立南方小区开式横流热源塔供暖模型。通过实验表明,主动优化后能耗降低16.8%,被动优化后全年单位面积耗电量总和为19.34kWh/m2,比未改进前降低了20.4%。降低能耗是目前南方空调供暖领域的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优化的热源塔热泵系统能为该技术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南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空调的特点,指出了单一热源的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冷却塔辅助散热的混合式热泵系统、冻土蓄冷混合式热泵系统以及能源塔热泵系统等复合热源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混合式热泵系统的性能较单一形式热泵系统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提高热泵系统的节能性和可靠性,基于"用、补、蓄"的思想,本文提出一种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冷能的混合热泵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数值模拟,探讨了其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热源塔热泵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作为冬季热源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建立开式横流热源塔内部的传热传质数值模型,并在TRNSYS中建立热源塔热泵系统模型.确定建筑模型后计算出重庆地区的全年逐时负荷,然后确定供暖季的冷热源选型.选取成都、重庆、武汉3个城市作为分析对象,综合分析建筑用3台热源塔的冬季换热性能.结果表明,热源塔溶液进、...  相似文献   

9.
内嵌管式围护结构是一种在墙体内预埋管道利用管道内流体循环在墙体内部实现冷热量转移的建筑结构。通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无内嵌管道的常规墙体及内嵌管式墙体在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下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了内嵌管式围护结构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大的减少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及墙体蓄热量,降低了夏季/冬季时的室内冷/热负荷,并提高热舒适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水温对该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南方供暖的议题分析空气-水型热泵系统可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房间的采暖,讨论该系统的工质、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控制技术等。指出,不仅要提高热泵系统本身的完善性,对房屋围护结构、除霜的排水系统、室内换热器和整体系统的控制也要有良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