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不具有民粹主义的性质。产生于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以亨利.乔治为桥梁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孙中山民生主义之中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是有意识的理性的,而其所谓的民粹主义主张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主张的变种,而且往往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表露,是无意识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应为国家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思想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已有之,但把“民生”作为一种大众观念,为中国普通民众所知、所用,则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主义而开启的。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个方面。尽管这一理论由于受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未能实现,但它的开启性作用深远地影响着之后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的早期思想中,重农、富民是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他提出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主义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的实现,一靠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二靠发展经济,节制资本。民生思想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研究对现今进行的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两个层面,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及现代化进程,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三步走”战略构想.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后期,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任务合二为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三步走”构想第三步目标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现在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政体,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提出与其多年的留美生活密切相关:有感美国夏威夷的反抗斗争首倡民族主义;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绘制民权主义;借鉴美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规划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开发西部战略构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基础,以培养人才、合理地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为重要内容,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重要战略条件.学习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战略构想,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服饰文化观.民生幸福是这一服饰文化观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从《上李鸿章书》到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演讲,他都以“民生关怀”为终极目标,尤其在1924年的“民生主义”讲演中,他把穿衣问题作为民生主义第二个重要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根本策略.上述观念是先生在1912年《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时针对改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式时提出的,它从卫生、方便、经济、美观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山先生“民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生史观指导下的社会福利思想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试从其民生主义概念的界定引入,分析民生史观的目标——国利民福,总结民生史观指导下社会福利思想的有关社会政策,在此基础上对民生史观做以历史与现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后,为中国前途和命运日夜操劳的孙中山先生欲开始实践他的民生主义。他通过一系列论述,反复强调开放与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在一些开放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主张,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对目前全国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开发西部战略构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基础,以培养人才、合理地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为重要内容,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重要战略条件。学习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战略构想,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胡汉民曾经是站在历史潮头的弄潮儿 ,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他反帝反蒋又反共 ,逆历史潮流而动 ,最终成为悲剧式人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搞好宏观调控;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三是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共产党宣言》无疑是最伟大的一部著作,过去150多年后的今天再次重读它,特别是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必须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论断,可以说为我们建设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德育考评方式,重知识评价,轻现实表现,造成学生人格缺陷。本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创新教育为主旨,探索在德育工作中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德育考评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三个代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点,第一,“践行三个代表“,大力发现社会先进生产力,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第二,“践行三个代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三,“践行三个代表“,为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平等、自由的人文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原始社会、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以及我国建国以来技术扩散的情况 ,提出加快构建我国技术扩散通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必须寻找对策,综合治理,解决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模式化再现与农民工传媒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媒体近两年来关于农民工的各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传媒对农民工群体形象的再现出现了刻板化、脸谱化、模式化倾向,存在着沐恩、进取向上、遭遇不幸和失范违法四种再现模式。传媒再现的高度模式化与实际生活中农民工形象的丰富多彩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媒体对农民工群体真实生存境遇的淡漠。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从已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基本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途径等方面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为五个有机统一: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有机统一;四是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统一;五是扩大基层民主与推进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报告中的一大新亮点,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此,每位公民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一是要构筑新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二是要转变传统的价值观,树立"自然价值"观念;三是要转变只顾发展经济,不顾生态文明建设的片面发展观;四是"灌输"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全民族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