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思齐 《中国计量》2013,(12):103-105
一、低碳经济与碳计量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一个经济系统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并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将导致人类社会从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宋群 《中国包装》2010,30(7):15-18
<正>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实现绿色GDP,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促进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背  相似文献   

3.
吴国荣 《中国包装》2010,30(12):20-22
<正> 一、废纸回收利用与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现在,低碳经济已经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大到世界经济,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甚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绿色、发展新能源已是主流趋势。仪器仪表行业作为创新的源泉,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中必将起着重要作用。低碳经济让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群 《塑料包装》2010,20(3):11-13
<正>一、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实现绿色GDP,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下食品包装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也将成为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随着低碳经济的活跃,  相似文献   

7.
<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也将成为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随着低碳经济的活跃,  相似文献   

8.
陈希荣 《中国包装》2010,30(4):17-21
<正> 一、低碳经济模式与背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革命"正在成为"工业革命"之后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低碳经济与碳计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一个经济系统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并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将导致人类社会从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换挡期",多年粗放式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使得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倪晓东 《中国包装》2010,30(9):33-34
<正> 一、现状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玻璃包装(容器)行业目前存在一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也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  相似文献   

12.
面向低碳经济的成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论文分析了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全球气候变暖;②碳关税制度;③能源危机;④人们对低碳经济的意识和需求;⑤低碳产品;⑥低碳服务;⑦低碳消费.对低碳产品、低碳服务和低碳消费中的成组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表明成组技术是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技术,它从系统优化的角度,使能源利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出现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那就是"生态文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体现便是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条件。创新的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然而现在我国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低碳技术的创新过程分为: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环节、引用环节、尝试推广环节等等,创新低碳技术之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于低碳经济发展而言,现阶段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健全,因此需加强低碳技术经济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安装》2021,(8)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相似文献   

15.
尊重自然,建设生态文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走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道路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     
《世界标准信息》2011,(12):44-45
作为工业文明的副产物,大气中浓度越来越高的二氧化碳让享受着文明成果的人类伤透了脑筋。“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单单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有“低碳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标准化技术引导市场向“低碳经济”发展。而最最重要的还是在未来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时,如何依据标准化打好一场胜仗。  相似文献   

17.
颜秉姝 《中国科技博览》2012,(16):214-214,216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突破陈规、创新思维、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约束,空间有限: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方面,大有可为。本文就此作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球能源的高速枯竭和气候的反常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此而产生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地产”、“低碳建筑”等一系列的新理念,将人类带入了低碳经济时期。建筑业高能耗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和高能源消耗,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自然已经向人类发出警告,人类也开始反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于现代经济环境,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其实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倡清洁能源开发,从而最大限度上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当前大气污染的现状。低碳经济是人类关于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一场革命,对于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低碳经济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对策,旨在为实现绿色GDP目标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内容有交叉,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