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泥石流的发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地震活动与泥石流的活动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研究地震作用对泥石流的活动形成极为重要。本文从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水源、物源、地形三方面入手,简单探讨了地震引起滑坡崩塌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物源,地震引起冰湖溃决,泉涌等为泥石流提供水动力条件;地震作用加剧地质构造运动,改变地貌特征为泥石流提供有力地形条件。最后基于地震对泥石流三方面的影响,对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进行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不仅直接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崩塌、滑坡直接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这些泥石流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以地震九寨沟地区某沟泥石流沟为例,在分析泥石流沟流域和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二,对物源储量进行估算,并根据泥石流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受我国地形特征的影响,我国的泥石流现象比较多,每年的泥石流灾害的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本文提出了几种常见的泥石流防治措施,为我国的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道212线在漳县境内多次出现泥石流将公路掩埋的情况,泥石流是本路线所遇到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特殊的地质坏境、集中降水、地形高差悬殊是本区域泥石流频发的主要原因,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到了加剧的作用。本次通过对漳县境内路线经过区域各泥石流冲沟的详细勘察并加以分析,依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地震灾区震后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治理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依据。在对白沙沟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作出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白沙沟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冲击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泥石流冲击力是许多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但泥石流冲击力的计算还未有适当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冲击力实测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得到了泥石流冲击力频谱特性曲线,并利用此曲线阐明了泥石流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计算冲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对地区经济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的自然灾害。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出发,从防治原则、防治措施以及改进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泥石流及其防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蒲实 《中国科技博览》2013,(22):484-484
承德地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此区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小型沟谷发育,遇强降雨易形成小型泥石流,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本文以滦平县湖门村北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为例,作为该地区此类小型泥石流的一个缩影,提出此类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思路,该设计减少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马家后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结合地形地貌、固体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条件三方面研究了泥石流特征及诱发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泥石流各影响因子进行了数量化评判,综合判定该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属于中易发。从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堆积储量和泥石流灾害危害性等级划分分析,该泥石流属于中型。治理工程建议采取在主沟流通区设置两道谷坊拦截和在堆积区利用民房外墙设置排导渠疏导。  相似文献   

10.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了解国内外泥石流次声监测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可同时记录信号过程的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警报仪研制及其监测系统构建原理和方法。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仪主要功能是监测、采集泥石流发生时的次声特征频率、主频振幅及持续时间等信息,该仪器便于安装和维护,适合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则是由次声监测终端及中心计算机系统组成,监测终端可同时发出灾害预警及进行信息传输;中心计算机系统实现监测点参数信息设置管理、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及泥石流预警等功能。该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能实现泥石流发生位置准确定位和大致发生规模,并根据监测到的泥石流次声信息及时向铁路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查明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孟宗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危害,对其易发性和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泥石流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通过对和平沟泥石流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做了全面的阐述。主要就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增强碰撞算子格子的Boltzmann方法,分析泥石流作为非Newton体的特点,根据泥石流的Bingham体模型,构造了一个特殊的增强碰撞算子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并由此成功地模拟了泥石流入汇主河的运动过程,为预测和防治泥石流入汇主河所造成的灾害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洪泥石流往往爆发突然,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巨大,然而工程措施对大规模泥石流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种有效的非工程措施,风险评估在特大型泥石流的防治规划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其研究成果的定量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本文从五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了目前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估存在的困难,并建议对于小尺度地区,应当结合危险度和易损度耦合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Hertz弹性碰撞理论的修正公式是计算泥石流块石冲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公式中的修正系数目前尚无具体的量化方法。在Hertz接触理论和Thornton弹塑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块石冲击构筑物的计算模型,推导了修正系数的表达式。研究表明,修正系数是材料强度、泥石流块石尺寸和速度的函数而非一个常量,其随泥石流块石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泥石流块石半径、构筑物材料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板子沟泥石流沟防治工程计算结果显示,修正冲击力仅为Hertz弹性碰撞冲击力的15.58%。当泥石流块石冲击速度小于3 m/s,修正系数大于0.20;当泥石流块石冲击速度大于3 m/s,修正系数介于0.10~0.20,计算结果与实践估计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受台风影响,盖州市发生多次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对盖州市小石棚乡某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对水电站开发建设无论从规划选址、设计以及施工都会造成很大的的危害,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建立泥石流活动性的分析评价方法,对库区内的泥石流的活动性从其主要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关联分析,区分活动性的大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张立刚  刘墨 《硅谷》2010,(11):141-141
泥石流从其组成上看,主要是水及其固体颗粒,由于泥石流多发生于山区,运动速度可达10M/S,甚至达数十米每秒,因此在严格意义上讲泥石流属于气、固、液组成的三相流,泥石流体中,土体与水体所占比例直接决定泥石流体性质,分析泥石流的运动的特点,以期能够对于相关自然灾害的预防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小波分析方法对5种浆体黏度、5种固相比与4种颗粒粒径组合的85组泥石流冲击室内模型实验所得冲击信号进行消噪、时频处理,通过对降噪的泥石流冲击信号进行冲击能量计算并分析实验中泥石流冲击能量与频谱间关系。结果表明,随浆体黏度、固相比及颗粒粒径增大,泥石流冲击信号能量呈增长趋势,且相同浆体黏度下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3~1.5 cm时,泥石流冲击能量增幅明显。将冲击信号分解为9个频段(0~1.958 Hz、1.958~3.906 Hz、3.906~7.812 Hz、7.812~15.625 Hz、15.625~31.25 Hz、31.25~62.5 Hz、62.5~125 Hz、125~250 Hz、250~500 Hz),泥石流冲击信号96%以上能量聚集在频率0~1.958 Hz的低频段a8内。该结果对推动泥石流动力特性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梳齿坝等结构体在受到泥石流石块撞击时可被简化为悬臂梁。基于悬臂梁变形的静力学理论方法是求解石块撞击悬臂梁的冲击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它无法反应泥石流石块撞击结构的动力学场景。针对石块撞击悬臂梁的动力学特性,该研究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通过落锤模拟泥石流中的石块,开展了7组不同工况的落锤冲击试验,并通过格林函数对落锤的冲击力时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格林函数能有效反演石块撞击悬臂梁的冲击力时程。冲击力反演结果的精度受制于解调仪的采样频率,其试验标定的误差为15.3%,静力学法计算结果比该计算结果高3倍~5倍。因此,本研究在解决了如何描述泥石流石块撞击悬臂梁的动力学特性这一科学问题的同时,反演结果也进一步获得提升,可有效为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