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粉体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撞击流技术 ,实现粉体的超细粉碎与表面有机化改性工艺于一体。阐述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装置的流程特点及工作机理。用硬脂酸作为改性剂 ,对重质碳酸钙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 ,研究系统中工质压力、加料速度、改性剂用量等参数对改性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改性粉体的活化指数、红外图谱及其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变化 ,证明改性粉体的改性效果良好 ,试验流程及装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重质碳酸钙超细与改性一体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质碳酸钙是应用广泛的矿物填料.利用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工艺,在粉碎的同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在粉碎机械力作用下产生的矿物新鲜表面和高活性表面,有利于提高改性效果.讨论了改性剂种类与用量、给料速度与给料粒度对改性与粉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绢云母的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砂磨机为粉碎设备 ,得到对绢云母进行超细粉碎的最佳工艺条件 :磨矿时间 6h ,矿浆质量分数 40 % ,助磨剂用量 0 .2 0 %。应用三种改性剂对超细绢云母进行干法改性并将改性后的产品充填于丁苯橡胶中 ,通过改性预评价及充填丁苯橡胶性能测试 ,得到铝酸脂改性效果最佳。探讨了改性超细绢云母用于丁苯橡胶中做补强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硬脂酸作为改性剂、六偏磷酸钠作为助磨剂,采用搅拌球磨机对凹凸棒石黏土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研究.探讨了搅拌转速、改性时间、球料比、改性剂用量及助磨剂用量对超细粉碎及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搅拌转速为750 r/min,改性时间为40 min,球料质量比为4∶1,改性剂硬脂酸的加入质量为凹凸棒石黏土质量的4%,助磨剂六偏磷酸钠的加入质量为凹凸棒石黏土质量的0.5%.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改性凹凸棒石黏土粉体的活化指数可达0.97,吸油值为0.34 mL/g,产品粉体中位径d50为0.64 μm.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的红外光谱比较,说明了凹凸棒石黏土机械力化学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的机理,以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几种粉末涂料用硫酸钡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具有优良性能的超细硫酸钡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超细材料的制备 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细材料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它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应用范围十分广阔。本文简单介绍了超细材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并指出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表面改性超细硅酸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以硝酸钙[Ca(NO3)2·4H2O]和硅酸钠(Na2SiO3·9H2O)为原料,在合成超细硅酸钙的同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比较了聚乙二醇、硬脂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不同分散剂对硅酸钙粒径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其分散作用机理.采用激光粒度仪对产物进行粒径分析,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物相、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并控制工艺条件,可制得团聚度小的硅酸钙超细粉体.当在反应中添加占硝酸钙质量1%的聚乙二醇时,所制得的硅酸钙粉体的平均粒径为0.12 μm,且晶粒尺寸均匀,结晶良好.  相似文献   

8.
从物理机械改性和化学包覆改性两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比表面积、颗粒级配、物理包覆、化学包覆改性和CO2气体碳化等方面对氧化钙类膨胀剂颗粒表面改性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氧化钙类膨胀剂颗粒表面改性方法和效果,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超细碳化硅(SiC)颗粒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陶瓷颗粒表面改性研究的一个热点。介绍了超细SiC颗粒改性的目的和机理,从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两个方面对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超细SiC颗粒的表面改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超细电气石粉体的表面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细电气石粉体在使用基体中的分散性直接影响其释放负氧离子的性能.本文以提高超细电气石粉体在亲水性体系中的分散性为目的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通过对超细电气石粉体的聚丙烯酸改性处理,并通过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了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对超细电气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时,聚丙烯酸的最优用量为电气石粉体质量的1.0%,改性处理后样品在水中的分散性大大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丙烯酸与电气石粉体表面的结合方式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化学沉淀法、醇盐水解法、微乳液法、固相合成法、溶胶 凝胶法和喷雾热解法的主要特点与优缺点,并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方法:即表面包覆改性法、表面化学改性法、机械力化学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外膜层改性(胶囊)法和高能表面改性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安全建  曹敏  张岁利 《工业催化》2015,23(11):897-899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与碳酸氢氨等碱性物质反应,制备不溶性铁的氧化物,将其与活性氧化锌和特殊助剂混合,经混碾和挤条成型工艺制得以氧化铁、氧化锌为活性组分的KFS2型复合氧化铁脱硫剂,并与某常温氧化锌脱硫剂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评价条件下,KFS2型复合氧化铁脱硫剂性能明显优于对比剂。  相似文献   

13.
裴秀中 《安徽化工》2003,29(2):11-12
研究了表面改性剂配比、用量、改性时间等对氧化铝超细粉体填料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浅析了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4.
偶联剂表面改性Sb2O3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松 《塑料助剂》2008,(5):46-48
研究了不同偶联剂表面改性Sb2O3的改性效果和条件,结果发现钛酸酯偶联剂NDZ-101的改性效果最佳,其最佳用量为1.0%与理论计算值相当;当改性时间大于30min,改性温度大于60℃,改性效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锑/水滑石复合阻燃微粉,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活化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4%,改性时间40min,改性温度60℃。单硬脂酸甘油酯对阻燃微粉的表面处理属于氢键吸附,表面处理效果理想,氧化锑/水滑石复合阻燃微粉的晶体结构并未因改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微细ZnO表面改性及PP/ZnO共混体系流变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超微细ZnO的表面改性条件 ,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粉体改性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偶联剂的用量。由于粉体的团聚 ,导致粉体表面活性点的封闭 ,因此实际偶联剂用量小于理论计算值。研究发现 ,粉体表面改性中的偶联剂用量对PP ZnO共混体系流变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当偶联剂用量适当时 ,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趋于最小 ,过多或过少的偶联剂用量均导致共混体系表观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徐景文  张文龙  赵洪  王暄 《塑料助剂》2009,(6):34-36,49
以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镁(MgO)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纳米MgO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活化指数实验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表征了纳米MgO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2%(质量分数),改性温度为50℃,改性时间为60min时,纳米MgO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及其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可赋予粒子许多新的机能,因此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受到诸多关注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改性方法、影响因素、效果评估等多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19.
超细氧化铁红颜料粉体的表面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表面改性后超细氧化铁红颜料粉体的分散稳定性能及其它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接近国外同类产品。通过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IR)、差热热质量(DTA/TG)、表面ξ电位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聚丙烯酸盐)不仅与铁红粒子表面的羟基产生作用,而且还能与铁红粒子晶格中的Fe-O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