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需水特性及各生育期的水分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需水情况不同。文章从栽培学的角度阐述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介绍相应的水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计算不同频率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时的生态用水量与需水量,主要结论为,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原理;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根据不同水资源条件下年生态需水量进行生态配水。  相似文献   

3.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湿地的水文情势与湿地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提出在确定湿地的中心区及活动区的基础上计算湿地最小生态需水及适宜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例,通过ArcGis9.0对DEM数据插值计算,利用1956-2000年45年月降水蒸发资料及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得出扎龙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6亿m^3,估算出适宜生态需水量为2.34亿m^3。这对于扎龙湿地的生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系统基本需水得不到满足是造成目前流域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模块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生态需水整体综合性、模块复杂性、空间连续性、时间差异性以及自然、人工双控性的特性,建立了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的理论框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各水系的主要河流湿地、湖沼湿地以及河口湿地不同时空条件和不同恢复方案下的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需水量是由叶面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两部份组成,也就是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而生理、生态需水都有其本身的变化规律,而且两者是相互消长的,当叶面蒸腾量逐浙增大时,棵间蒸发量就相应的减少。它的变化是叶面蒸腾量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而棵间蒸发量则相反,它是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这种需水规律是进行科学灌溉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流域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敏建 《中国水利》2004,(20):25-26
一、为什么研究生态需水 在我国,水资源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水生态系统退化和人类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不断增加构成的矛盾,使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合理地安排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比例,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流域规划和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需水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总结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生态需水、生态耗水、生态用水以及生态与环境的概念进行阐述。对生态需水的分类体系进行探讨,认为按空间的一级分类可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生态需水,若按尺度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生态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又可分为水土保持需水、河道生态与环境需水、流域湿地保护需水、河口生态需水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河道外生态需水指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防护林体系需水、湿地补水等。介绍计算生态需水的6大基本程序:生态水文分区、分区生态功能识别、现状评价、确定管理目标、生态需水计算以及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流域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使得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和生态用水的挤占问题。流域河湖生态需水及保障措施是实施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通过分析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采用历史流量法、湖泊最小生态水位法和重要水生生物生境模拟法推导珠江流域重要河湖的枯水期生态需水和敏感生态需水,并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需水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少英 《山西水利》2011,27(10):55-56
生态需水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从生态需水的基本概念出发,回顾了生态需水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分析了目前有关生态需水的定义,概述了生态需水的类型,讨论了河道内外生态需水计算方法,提出了目前生态需水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生态需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与水的关系分析,认为"生态环境需水"是个多维向量;对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两个来源,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生态用水决策过程、研究层次及生态需水重要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生态用水和生态需水研究的发展历史,确定了生态用水决策过程的5个部分:生态问题、水与生态及价值关系、期望生态状况决策、保障措施和实施监测,并提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根据生态用水决策过程,提出生态需水研究的6个层次:(1)生态问题;(2)水与生态关系;(3)生态价值;(4)决策;(5)保障;(6)实施监测.通过对国内外生态需水概念的研究,提出生态需水、生态用水、生态耗水、生态保留水、期望生态需水、临界生态需水等定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受到空前的重视。本文从生态需水量的定义出发,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张家港市为实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阅海湖是银川市内最大的人工湿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维持湖泊生态水量是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本文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出阅海湖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及适宜生态需水量,并从节水、开源截污、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生态水量的保障对策,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阅海湖是银川市内最大的人工湿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维持湖泊生态水量是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本文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出阅海湖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及适宜生态需水量,并从节水、开源截污、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生态水量的保障对策,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量计算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需水,并综述了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提出对生态环境需水的4点认识:①生态环境需水的内涵应界定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②生态环境需水量具有时空特性;③生态环境需水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相互统一的;④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对应于区域不同环境质量的一系列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沂河临沂站的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资料,遵循水量平衡基本原理,结合河流生态需水量、可取水量,提出一种新的河流生态需水分析方法,以满足河流生态需水量要求为前提,分析沂河河流可取水量、可取水比例及不同水平年条件下沂河河流生态需水保证程度。结果表明:沂河河流生态需水量、生态需水比例阈值分别为3.43亿~20.63亿m3、12.50%~75.17%,河流可取水水量、可取水比例的阈值分别为6.80亿~24.0亿m3、24.79%~87.50%,河流实际取水量、实际取水比例分别为8.65亿m3、31.53%;丰、平、枯、特枯水平年条件下,仅有特枯水年部分月份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不能够满足,河流适宜生态需水保证程度则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减少河流取水量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水利工程调度,适当增加河道内生态用水量,以维持沂河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水循环生态效应与区域生态需水类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敏建 《水利学报》2007,38(3):282-288
本文从水循环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水文循环过程的能量转化规律,揭示水循环生态效应变化机理,提出判断生态系统演变与水循环关系的基本准则,以此区分生态需水类型。降雨分布决定了内陆河干旱区与外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格局,降雨径流关系的稳定性决定了半湿润半干旱区与湿润地区生态需水的差异,依附于地表水体的水生态系统随水量发生变化,其临界点取决于径流量的丰沛程度。我国区域生态需水类型可分为:西北内陆河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需水;半湿润半干旱区河湖与地下水连通系统的整体生态需水;北方湿润地区河湖水生态系统需水;南方湿润地区维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的流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定额法、趋势预测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宁夏的生活、生产及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确定了宁夏地区未来不同水平年、不同降水频率下的需水总量。结果表明:宁夏生活需水量与第二、三产业需水量呈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农业需水量下降较大,使宁夏总需水量呈下降趋势。需水量预测结果为宁夏的水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