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猕猴桃籽油超微细处理及保健功能的动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籽油的超微细处理工艺,探讨这种油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方法:猕猴桃籽油超微细处理工艺的研究采用三因素正交试验,调节血脂、延缓衰老保健功能的研究采用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动物试验。结果:采用超高压纳米均质机处理猕猴桃籽油,控制进料温度≤60℃,操作压力135MPa,样品流量70L/h,并对猕猴桃籽油处理3次,可使油滴中位粒径达到63.4nm,90%以上粒径在100nm以下。动物试验表明,超微细猕猴桃籽油比未经处理的猕猴桃籽油更能显著降低饲料大鼠的血清TC、TG水平及提高HDL-C水平,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和增强血清中SOD的活力,即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与其它超微细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为纯物理处理,工艺简单,超微细处理后保健功效显著,可用于其它功能性植物油脂。  相似文献   

2.
在时尚和功能标准的驱动下,全球对PET微细和超微细长丝纱的需求正在稳定地增长.以PET 110 dtex/333 f为例,描述了新型现代化超微细纤维的生产(纺丝)和纺织品的进一步加工(变形工艺、卷装纱染色及用于纬纱供应的卷装).所述内容反映应用最新的生产技术实现了高效、经济的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3.
为拓展超微细糯玉米淀粉的应用范围,对超微细糯玉米淀粉与未经超微细处理的普通糯玉米淀粉在溶解度、高温持水力、酶解率、糊化液的透光率与沉降性能等加工特性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300目超微细糯玉米淀粉比未经超微细处理的普通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高温持水力、酶解率、糊化液的透光率等特性均有明显改善或提高;冻融稳定性降低,凝沉性加大。  相似文献   

4.
吴占威  胡志和  鲍洁 《食品科学》2012,33(22):133-138
鲜豆渣经烘干后,采用直接超微粉碎和螺杆挤压-超微粉碎联用技术处理,研究这两种加工方式对豆渣粒度和加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超微粉碎处理的豆渣与普通粉碎处理的豆渣相比具有良好的粒度分布和加工性质,直接超微粉碎10、20、30min和60min的豆渣D50的粒径均在10μm以内,粉碎时间20min最为适宜,在此条件下,豆渣分散性最佳,过滤截留物为4.5g,水溶性达到21.34%,同时持水力和膨胀力也较高。螺杆挤压-超微粉碎联用处理的豆渣,虽然色泽会变暗,但分散性会明显优于直接超微粉碎的豆渣,截留物质量仅为1.53g,更适合冲调产品。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设备交易大会于1998年4月3号在北京圆满结束。在本次交易大会上,一种新型的超微细粉碎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13超微细设备厂研制成功,该产品可将新鲜畜骨、禽骨、肉皮超微粉碎,粉碎后的骨泥、肉皮泥颜色粉嫩,白净细腻,可广泛用于肉制品及其它食品的填加。据行业人士评价,该产品的研制成功,给肉类工业在畜禽骨、肉皮的市场开发及利用上,  相似文献   

6.
茶叶的超微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健康饮品,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多种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防癌、抑菌等多种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利用茶叶的功能成分研究与开发新型茶食品是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超微茶粉主要采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粉碎成微米级甚至纳米粒的超微粉,能有效利用茶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超微茶粉是将茶叶原料经超微加工技术处理后研制而成的新型茶产品。将超微茶粉添加到食品中而制成的茶食品,改传统的喝茶为吃茶,使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利用。本文介绍了茶叶超微加工技术研究概况以及超微茶粉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与开发前景,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超微茶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超微细保健食品就是将食品原料用高科技手段将其加工为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超微细产品,这种产品有很好的溶解性,很强的吸附性和多方面的活性等一系列理化新特性。这些新特性的好处在于可以使食物中那些人体不可缺少而又较难吸收的营养能最充分地进人人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食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保健功效。就国内而言,真正的超微细食品也是才开始起步,已知的有利用超声速超微气流粉碎,机生产的“华神牌天然蜂花粉”,平均粒径已达到5微米以下(花粉单细胞为15-30微米),细胞破壁率为99%,开创了生物活性细胞破壁的先例。超微细保健食品的加工对象十分广泛,原料极为丰富,大致有: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技术在功能性油脂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介绍微胶囊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功能性油脂生产中的意义,着重探讨了几种常用的微胶囊壁材和生产技术,总结了功能性油脂微胶囊的研究现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不仅可保护其中的功能成分,防止氧化,而且产品有较优的稳定性、流动性,以及较高的生物消化率,因而微胶囊技术在功能性油脂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子蒸馏技术具有加热温度低,过程温和,受热时间短等优点,适合于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特别适合应用于油脂的精深加工。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功能性油脂制取、天然维生素和甾醇提取、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甘一酯和甘二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冷饮的竞争渐趋白热化,在消费者需求层次提高的市场现状及前景下,摆在厂家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提高产品品质,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超微细食品粉体的出现则为厂家提供了一种能改善和提高冷饮品质量、增加冷饮的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食品原辅料和添加剂。食品超微细粉体是利用九十年代高新技术——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加工生产的。食品(或药材)原料先经过低温干燥处理,待含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料油脂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脂及蛋白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等,概述了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于营养和安全为评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体系;突破了零反式脂肪酸专用油脂生产技术,能满足各种食品加工场景需求;功能油脂制备技术成果渐次落地,推动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多款结构脂产品进入量产,跨国公司垄断局面得以改变;新油源开发方兴未艾;植物蛋白结构功效关系基础研究促进了植物基产品开发;油料油脂综合利用规模扩大;食用油安全防控技术、绿色储油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大型浸出器和浓缩蛋白制取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化工厂建设支撑我国油料油脂加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油脂加工厂臭味气体包括油脂氧化生成小分子物质及豆腥味气体,浸出车间因正己烷、油脂和豆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气味,精炼和污水处理中的油脂和化学剂等接触氧化产生臭味气体,小品种油料浓香油机榨车间产生的油味等。阐述几种脱除臭味气体技术,对芝麻油机榨车间的臭味气体采用3级静电场+氧聚解,压榨和精炼车间采用微波等离子光氧催化恶臭气体净化,对预处理、浸出和精炼车间产生的臭味气体采用脱臭液喷淋洗涤+复合光催化+VP布气脱臭。3级静电场+氧聚解的臭味气体脱除率达83%,脱臭液喷淋洗涤+复合光催化+VP布气技术的臭味气体排放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3.
油脂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越来越多地关注油脂的风味品质。油脂原料本身的差异以及加工制备过程中的脂肪氧化降解、热分解、美拉德反应等是影响油脂形成不同风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口腔加工中油脂及其制品经过味觉、嗅觉、三叉神经感觉等方面相互作用,在大脑特定区域形成风味的认知。目前有研究证明脂肪酸转位酶(CD36)、G蛋白偶联受体(GPCR)等受体参与到一个专门用于感知脂质的感官系统。因此,有人提出脂肪可能是第6种味道。复杂的多感官交互依赖于人类所有感官的反应,未来关于脂肪感知以及脂肪参与多感官交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油脂纳米乳作为亲脂性物质载运体系被认为是有效且安全的,近年来国内外对功能性油脂纳米乳潜在价值的研究日渐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应用前景广阔。为促进功能性油脂纳米乳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更好地拓展其应用领域,综述了功能性油脂纳米乳的构成、理化特性与制备方法,分析讨论其在脂溶性营养素包埋与传递、抗菌与抗氧化、营养药物递送载体等方面的探索性应用研究成果。建议重点探究、优化新型功能性油脂纳米乳的制备方法,赋予其更多的营养性、功能性,以满足食品工业对纳米乳体系优质原料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曹万新  徐廷丽 《中国油脂》2004,29(12):42-45
概述了油脂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及目前油脂与健康的研究动态,并综述了功能性油脂和功能性脂肪酸在保健食品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应用.提示人们应重视油脂食用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吃好的同时应注意吃出营养与健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脂工业的现状和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美清 《中国油脂》2003,28(11):5-8
为了实现我国油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油脂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并对新时期我国油脂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油脂行业应向5个方向转变: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转变,要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要向实施标准化、名牌化战略方向转变,要向实施纵横发展战略方向转变,向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机制转变,以全面提升我国油脂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油脂加工业以及对油脂产品的深入研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非常重要,这要求综合考虑该方法的灵敏性、精确性以及实用性.介绍了一种物化分析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监测油脂氧化过程中的应用,并且简要地介绍了DSC在监测油脂混掺及评估油脂含蜡量中的应用.这种物化方法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加快并加深对油脂物理性质的研究,其在油脂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中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左青 《中国油脂》2022,47(3):143-147
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短时间下采取温和加热,分离、浓缩和提纯一些热敏性物质及高分子质量的化合物,不存在热分解的风险。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分子蒸馏系统组成,综述了分子蒸馏技术在油脂深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分子蒸馏技术的不足,并对分子蒸馏技术在油脂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废油特性对生物柴油制备工艺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废弃动植物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在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废弃动植物油具有来源多样、结构相似和酸值波动等特性。这些特性所带来的理化性质特别是酸值、饱和度以及碳链长短的变化,显著影响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选择和产品质量,对此予以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油脂科技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扼要阐述了21 世纪中国油脂科技的研究方向。我国仍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油料产量及含油率,开辟新油源,满足21 世纪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为使21 世纪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开发生物技术、膜技术及超临界萃取方法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加强油脂营养的研究,为民众的健康饮食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