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国谊 《中国机械》2014,(17):16-17
本文在对K-树脂进行材料工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分析其进行制品和模具的设计、注塑加工等的工艺性能,并分析了其制品在注塑成型生产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注塑成形用树脂材料的选择对注塑制品的功能、质量、精度、模具的加工制作及注塑成形的生产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树脂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每一种材料的特性项目又有很多,因而仅凭经验进行人工选择材料越来越难以适应要求。目前,在国外,计算机辅助材料选择系统已有应用报导,但大多是利用大型计算机进行的商业性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在国内,  相似文献   

3.
注塑成形模具上的流道及浇口,是树脂从注塑成形机射口注入模具型腔的通道。特别是连接型腔的浇口,其位置、数量、形状和尺寸都对塑料制品的成形、精度和性能等方面有极大影响,也与塑料制品的成形周期、生产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它的设计不能仅从塑料制品的形状结构考虑,而且要从树脂在型腔内的流动方向、融接线的产生、浇口后处理对制品质量的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超薄塑件注塑成形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薄壁注塑成形技术具有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减少制品重量和外形尺寸等优点,可促进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超薄塑件的注塑成形技术在微机电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随着制品厚度的减小也使注射成形难度加大,填充过程更为复杂,成形特性有待探索。设计制造出可成形超薄塑件的模具,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田口方法)进行充模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各工艺参数(注射速度、注射压力、熔体温度、注射量和制品厚度等)对超薄塑件注塑成形充模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品厚度对超薄塑件的填充起决定性作用;注射量及注射速度对超薄塑件注塑成形的填充起主导作用,提高注射速度能大幅度地提高填充率;熔体温度和注射压力相对于注射量和注射速度只起次要作用,但在填充过程中,高的熔体温度和注射压力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管道布局、最大允许能耗给定条件下快速热循环注塑成形(RHCM)注塑模具型腔表面快速均匀加热的问题,提出以单根加热棒热流密度为设计变量,以模具型腔表面升温效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为目标,结合有限元模拟、响应面设计以及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技术来优化RHCM模具电加热系统。与优化前相比,加热系统优化后,模具型腔表面最大温差降低63.4%,加热系统总能耗降低9%。对比了不同注塑成形工艺条件下成形的平板塑件表面质量,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注塑成形(CIM)工艺,RHCM工艺将制品表面粗糙度Ra从320 nm降低到118 nm,并有效抑制了制品表面熔接痕、缩痕等缺陷;发现制品表面粗糙度与型腔表面对应点温度成负相关,说明优化后的型腔表面温度分布更有利于提升制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管道布局、最大允许能耗给定条件下快速热循环注塑成形(RHCM)注塑模具型腔表面快速均匀加热的问题,提出以单根加热棒热流密度为设计变量,以模具型腔表面升温效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为目标,结合有限元模拟、响应面设计以及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技术来优化RHCM模具电加热系统。与优化前相比,加热系统优化后,模具型腔表面最大温差降低63.4%,加热系统总能耗降低9%。对比了不同注塑成形工艺条件下成形的平板塑件表面质量,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注塑成形(CIM)工艺,RHCM工艺将制品表面粗糙度Ra从320 nm降低到118 nm,并有效抑制了制品表面熔接痕、缩痕等缺陷;发现制品表面粗糙度与型腔表面对应点温度成负相关,说明优化后的型腔表面温度分布更有利于提升制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7.
钱应平  薛杭  梅建良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9):1073-1076,1083
结晶性材料的结晶度与塑料制品质量有紧密联系.利用电容传感器的物理特性,通过测量注塑成形过程中的结晶度来实现制品质量的在线监测,重点研究了熔体温度、注塑压力、注塑时间及保压压力对结晶度的影响机制,同时分析了工艺参数结晶度力学性能的关系,设计并制造出了一套注塑模具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度的增大,注塑件的拉伸强...  相似文献   

8.
目前塑料己发展成为金属的代用材料。而在注塑成形中由于塑料的收缩特性,成形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注塑成形参数的设置及注塑件几何形状设计等因素的影响,使注塑成形件与金属零件相比,较难获得高的精度。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注塑件的精度,加速精密零件的塑料化,以适应电子、家用电器等行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机械》2018,(11)
分析了旋钮工艺性能,确定其分型面;对注塑机进行合理选型;根据聚乙烯材料的注塑特性,确定了注塑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结合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理论,完成了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E完成了注塑模具的参数化建模;基于3ds Max对模具注塑过程进行三维加工动态模拟。通过理论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模具的设计制造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注塑成形制品收缩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注塑成形生产过程的特点,将模具型腔划分为由浇注系统起始的若干条流动路径,建立注塑制品收缩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由模具成形结构预测注塑制品收缩率分布趋势,并结合塑料供应商提供的收缩率数据,确定注塑制品各点收缩率。  相似文献   

11.
塑料制品注塑成形收缩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作了一套一模四腔的模具(包括正方形、凸形、凹形和扇形等4种形状制品的型腔),通过注塑成形实验,来确定这几种特殊结构制品的收缩特性。实验材料选用收缩率比较大的PP,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实验样品。结果表明,凸形、凹形制品具有向心收缩的趋势,而扇形制品内径收缩率大于扇形制品外径收缩率,扇形制品收缩后扇面角度具有变大的趋势。因此,在精密成形中,必须考虑扇形制品扇面角度的收缩对制品尺寸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材料选取,温度控制及模具的材料和结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并对制品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注塑的保持架毛坯材料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模具排气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设计注射模、压铸模、吹塑模、镦挤模及拉延模等成形模具时,必须考虑排气系统的设计,尤其对成形大型制品、精密制品及其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树脂尤为重要。排气系统可以置换出模具型腔内的空气和物料中逸出的气体,确保制件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花盆注塑模具的设计。首先对塑件制品进行分析,确定了具体的加工方案及材料的选择。对模具的结构包括浇注系统、流道的选择、型芯型腔以及顶出系统进行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工作性能良好,产出的塑件能够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电器盒盖制品为研究对象,基于CAD/CAE技术进行注塑模具设计.首先确定塑件的分型面,采用一模两腔的设计.使用Creo软件自带的模流分析功能进行模拟,从材料选择、模具设计以及成形条件参数设定等方面,对模具进行填充分析,设计出合适的成型零件及模架.  相似文献   

16.
以手机外壳注塑模具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刚强度进行分析。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内壁会因热载荷及压力载荷产生变形对制品的成型精度产生影响,因此需对成型过程模具的变形量进行研究,保证制品的成型精度。主要以ANSYS workbench中的稳态热分析及静力结构分析模块进行耦合对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内壁的变形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模具质量进预测,为模具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注塑成形过程仿真系统HSCAE3D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实验和实践证明 ,HSCAE3D系统为注塑制品和模具的虚拟制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构成了注塑制品成形质量全面控制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电铸模具作为一种新兴的制模新技术新工艺已日趋广泛应用于搪塑、吹塑、压塑以及中、小注塑成型模具的型腔制作。电铸制模工艺的起点——母模,其材料选择、设计和制造是决定电铸型腔性能和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专门研究。一、母模设计母模设计即确定母模的结构,其内容包括母模的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材料选择、挂钩的位置安排、脱模方法,以及使电沉积作业和后加工容易等。与一般模具设计程序相同,电铸模具的母模设计也是根据制品图纸或制  相似文献   

19.
对注塑模具的标准化与其自动化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包装行业发展现状,从注塑模具标准化、标准化设计、自动化设计等方面对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工具——注塑模具的标准化与自动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注塑模具设计能够始终跟上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塑料材料被认为是20世纪材料革命的主流,是21世纪三大材料(钢铁、塑料、新陶瓷)的支柱之一。在塑料成形加工工艺中,注塑成形所占比重很大。从日常用品到电子、航天航空、生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方面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于华同志往1985~1989年期间先后在日本山梨大学、JVC 及日本汽车公司下属企业从事电加工、注塑模具及成形工艺的研究与学习。为了掌握国外有关这方面的先进技术,本刊特邀于华等同志从这期开始,陆续发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