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电厂配备2台350 MW进口三菱机组,为了提高电厂的供热能力,在2号机组安装热泵的基础上,对1号机组进行低压缸零出力改造,通过运行实践评价了机组的安全性,并针对不同的热量需求,实施双机组联合供热模式。在1号机组投入、退出低压缸零出力过程中未出现颤振和超温,维持冷却蒸汽流量23.8~26 t/h、减温喷水流量5~7.4 t/h下,次末级叶片温度为46.3~80.2℃,末级叶片温度为13.3~16.3℃,轴振和瓦振均在正常范围内,机组在零出力工况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调节1号机组切缸/非切缸工况下的供热抽汽流量以及2号机组热泵的投运台数,双机组在供热期的供热量同比增加226万GJ,供电煤耗降低96.15 g/kWh,为电网提供125 MW的调峰能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国家和东北电网关于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政策要求和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提高机组供热期深度调峰能力和供热能力,增强机组在电力辅助服务调峰市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以某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的改造为例,介绍了低压缸零出力的改造方案、运行情况及注意事项,从调峰电量及发电煤耗两方面对低压缸零出力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2017年国内首台汽轮机低压缸零出力运行试验成功后,其供暖期调峰灵活、改造工程量小、投资少、回报高等优点让热电联产企业获得了增加效益的新途径。但引起更多关注的是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对汽轮机振动、轴串、瓦温和末级叶片等设备的影响情况。通过阐述350MW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过程和运行实践,论述了低压缸零出力运行灵活实现热电解耦,满足供热期间深度调峰需求。通过运行中主机振动、轴串、瓦温等参数和运行后对低压转子末级叶片的检查情况,给其他电厂低压缸零出力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热电厂日益加剧的热电矛盾,机组灵活性和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对某330 MW机组进行低压缸零出力的改造方案,介绍对汽轮机本体、低压通流部分冷却蒸汽系统和低压缸喷水减温系统的具体改造设计方案,分析机组改造前后的供热与调峰能力.通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改造设计,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提高了机组的调峰能力和供热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建燃煤发电机组的装机方案与城市供热需求的增长情况,提出在供热期不提高机组运行负荷的情况下,采用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提高采暖抽汽量,增大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面积,满足城市采暖热负荷需求的装机方案。从发电量、供热量与节约燃煤的角度分析该方案在提高供热能力方面的优势,通过采用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实现了电网对燃煤机组提高调峰性能的要求,证明低压缸零出力在提高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运行灵活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低压缸切缸运行后,汽轮机鼓风、水蚀等安全问题,为供热汽轮机切缸运行提供理论指导。论文采用SSTκ-ω湍流模型和非平衡相变模型,以某350MW供热汽轮机为研究对象,对次末两级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深入分析切除低压缸后,不同冷却流量下低压末两级蒸汽流动特性、温度变化及蒸汽凝结特性,分析异常工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机组切缸后,流动恶化和鼓风超温等异常工况主要在低压缸进汽流量由60t/h下降至20t/h的过程中。冷却流量下降到60.1t/h时,进汽角增大,蒸汽偏转冲击叶片背部,叶栅通道沿流向压差减小甚至出现逆压区,在末级形成涡流;冷却流量下降到40.3t/h时,末级进入鼓风工况;随着冷却流量进一步下降,在30.4t/h时发生鼓风超温,末级动叶顶蒸汽温度超过100℃。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通过对一种典型的350 MW亚临界汽轮机组结构特点的分析,阐述该型机组在FCB工况运行时对汽轮机结构以及寿命的影响,推荐350 MW_亚临界汽轮机组在配置高-低压两级串联旁路时的两种FCB工况运行方法及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350 MW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状况.以8台已投产的35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比较了典型350 MW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差异,总结了其性能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影响热耗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降低热耗率的主要措施和大修内容,经实施后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对两台新投产国产超临界6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采取结构优化、高速动平衡等方法措施解决低压转子以及发电机轴系不平衡振动问题,将发电机组的振动值有效控制的允许范围内,保障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超临界机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的过程和特点,分析了机组启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旁路投入切除时程序故障、再热蒸汽压力偏高和高压缸排汽温度高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