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工程领域的检测、评估、鉴定和验收等活动是典型的合格评定活动,该领域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的认可也是我国开展较早、认可机构数量较大、相对成熟的重要技术领域之一。但在认可评审管理工作中,面对各种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检测检查机构,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领域的检测检查机构作系统性的分析,针对其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便进一步改进认可评审工作,提高认可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认证认可》2007,(2):36-39
截至2006年12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14个认可领域的296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0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292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633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398557张;累计认可实验室2771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348家、校准实验室393家、医学实验室8家、生物安全实验室8家、标准物质生产者2家、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12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71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认证认可》2007,(8):12-15
截至2007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100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1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29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727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420194张;累计认可实验室2900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458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认证认可》2009,(7):12-12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领导下,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认可领域不断拓展,认可规模不断扩大;认可体系公开透明,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认可制度证实“能力”,认可结果得到广泛采信;认可结果被多国承认,中国认可值得国际信赖;创新发展的行业自律体系为规范中国的认证活动、提高认可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信息安全检查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检查机构的重要认可领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推动信息安全领域检查机构认可工作,不断提高认可有效性,对促进信息安全检查机构提高对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产品的检查水平,从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可”是指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认可”的内在特征包括权威性、独立性、公正性、国际性等,但是认可工作与各利益相关方在外在关系上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认证认可》2011,(1):47-47
2001年8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中国认证认可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国家认监委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来,认证认可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认证市场在规范管理中迅速发展,认证有效性不断提高;认证认可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为确保消费安全、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认证认可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认证认可》2011,(2):29-29
2001年8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中国认证认可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国家认监委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来,认证认可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认证市场在规范管理中迅速发展,认证有效性不断提高;认证认可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为确保消费安全、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认证认可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认证认可》2008,(2):28-31
截至2007年12月31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272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32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31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900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493221张;累计认可实验室3044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576家、校准实验室426家、医学实验室11家、生物安全实验室16家、标准物质生产者3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认证认可》2011,(3):19-19
2001年8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中国认证认可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国家认监委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来,认证认可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认证市场在规范管理中迅速发展,认证有效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认证认可》2010,(11):71-71
2001年8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中国认证认可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国家认监委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来,认证认可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认证市场在规范管理中迅速发展,认证有效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认证认可》2005,(8):47-48
为了监督CCC指定认证机构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CCC认证制度健康顺利的发展,维护中国认证认可工作的权威性,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认监委决定开展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认可代码分类是支持认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认可申请申报认可项目(参数)、评审派员工作安排、评审员专业能力评定、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的表述以及实验室分类和管理的统计等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系统收集有代表性的境外认可机构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的信息,研究境外认可机构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的情况,归纳和总结境外认可机构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的特点,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代码分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认证认可》2007,(7):72-72
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www.cait.cn)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办。北京中认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认证认可行业网站。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作为认证认可行业的专业性、权威性的大型综合信息网站。面向社会。努力为政府、认证认可机构、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认证认可领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认证认可》2010,(9):I0001-I000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简称CNAS,中文简称认可委员会)2006年3月31日成立,受CNCA授权依法开展合格评定认可工作,履行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职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认证认可》2007,(8):72-72
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www.cait.cn)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办,北京中认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认证认可行业网站。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作为认证认可行业的专业性、权威性的大型综合信息网站,面向社会,努力为政府、认证认可机构、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认证认可领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制度7年多以来,其认证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政府机构、认证相关方(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检查机构、申请人、企业等)及消费者的关注点,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研究。CCC认证的有效性可以分为实施、制度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认证人员素质是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认证认可是一个智力与人力资源双密集型的行业,认证人员是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证人员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职业操守是影响认证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认可制度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引入我国,并有了长足发展。相对于电工和纺织品等领域,认可制度在我国建设工程质检领域中的应用起步稍晚,但经过十余年的推广,已呈欣欣向荣之势,特别是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方面,已经成为获得认可机构数量最多的领域之一。认可制度之所以能在建设工程质检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一方面与建设工程领域涉及面广、相关的质检机构数量庞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业能力和水平所发挥的作用得到社会认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认证认可》2006,(12):15-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认证认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认证认可工作质量和有效性,维护国家和全行业整体利益,保护认证认可行业的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获证组餐及社会各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我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从业者行为,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依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章程》,制定本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