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剑  张浩斌 《陕西电力》2004,32(6):146-149
近些年来,在变电站内增加了各种功能的微机装置.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以太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正逐步被集网络通信、控制、测量和保护信号于一体的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取代.110kV永坪变电站是延安供电局第一个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设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本文就是结合110kV永坪变电站的改造建设工程进行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技术与保护测控单元强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以太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太网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正是有了这两个方面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分散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应用才越来越广,同时这种系统结构要适应运行方式、负荷要求的变化,满足生产实际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由北京四方公司研制的CSC2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完全分层,分布设计思想。对该系统通信网络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等特点作了详细说明。该系统适用于35~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和开关站的监测、控制、报警保护及其它自动化装置。  相似文献   

3.
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以太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现状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继电保护装置通信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快速通信和数据共享,实现远方维护和浏览等,这就对站内通信系统提出了很高的标准。目前,工业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主要都集中在变电站层,而在间隔层设备仍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完善,将以太网技术应用到变电站间隔层设备,充分发挥以太网通信的优势,实现变电站各层的无缝连接,对等地实现数据共享,给传统的电网监控和保护也将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以太网控制器CS8900…  相似文献   

4.
介绍云南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典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众用电》2005,(8):47-47
产品用途:CSC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将-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并研究解决了速度更快、更为先进的嵌入式以太网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解决了站内设备互连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适用于35—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或升压开关站监视与控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等综合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几种通信方式进行了比较,结合实际情况浅谈了CAN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IEC61850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并指出其主要的实现目标及倡导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缝通信体系”,阐述了将NET ARM以太网控制器及收发器芯片集成到现有的智能化电气设备(IED)上的实现方案和IED直接上以太网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应用基于TCP/IP的IEC60870—5—104应用层协议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及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间实现无缝通信是当前非常实际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有关的技术及功能要求,并结合海北州电力局110kV海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对中低压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安徽电网区调范畴的调度(综合)自动化、(220kV系统)故障录波、(地区公司管辖)电能计量、(省网延伸到110kV变电站)调度数据专网、(110kV变电站)谐波在线监测、视频与安防综合监控、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等调度通信领域数据业务,正向以太网数据形式转变,并且成为通信网的主流业务,对带宽、速率、质量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地区供电企业组建的单纯的SDH光纤传输网,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业务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康春红  王照 《广东电力》2006,19(2):74-77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从中、低压变电站系统向高压、超高压变电站系统发展,对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嵌入式系统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倍受关注。介绍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嵌入式以太网的关键技术,指出采用由Ubicom公司的IP2022以太网协议转换芯片构成的嵌入式网络单片机是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的最佳配置方案,并对这种嵌入式网络单片机的软、硬件,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嵌入式以太网是今后变电站通信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锋 《供用电》2007,24(4):24-27
介绍了台山供电局11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原则、特点、系统结构及配置、系统功能、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在最近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110kV及以下规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特点,分析了目前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存在的不足。详细论述了VLAN技术的功能特点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中的传统应用,分析了VLAN技术在这种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基于PVLAN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方案,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诸多隐患,有效地优化了通信网络。仿真实验和现场的实际运行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CL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110kV变电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结合110kV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改造工程,介绍CL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与结构,具体讨论了该系统强大的监控功能,通过系统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的保护、监视和调控,提高变电站保护和控制功能,使变电站运行更为可靠,改善和提高电网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大成 《安徽电力》2005,22(1):57-59
根据近几年来工程项目的设计经验,对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和要求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几个厂家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安庆供电公司的应用情况做了比较,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110 kV及以下规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特点,分析了目前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存在的不足。详细论述了VLAN技术的功能特点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中的传统应用,分析了VLAN技术在这种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基于PVLAN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方案,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诸多隐患,有效地优化了通信网络。仿真实验和现场的实际运行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段慧娟  李佳 《电气技术》2011,(4):50-54,58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功能,变电站内通信数据可靠传输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功能的重要保障.本课题就我局220kV新云变电站Ⅱ期工程中自动化专业人员发现NSC300总控与35kV保护小室保护装置通信存在通信报文丢包...  相似文献   

17.
现场总线技术在北京地区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传统串行通信的诸多不足,简要介绍现场总线技术的有关概念,指出各种现场总线的共同特点,以北京地区西大望220kV及定福庄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例,说明现场总线技术在北京地区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75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研究了75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问题,并针对750kV电网和保护在短路、各种工况下的特点,提出并采取了具体的方法和对策,包括750kV变压器保护技术、线路保护装置技术和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等,使750kV的监控、保护功能配置、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均满足《西北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技术协议的要求。兰州东750kV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可为国家电网公司百万伏电压等级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鸣  谢芝东 《电网技术》2007,31(9):70-73
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层分布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间隔层装置中的应用及实现方案。网络通信层采用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作为变电站网络层的主干网,在此基础上构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从而满足了该系统对网络通信的高带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实现了智能电子设备的无缝接入。  相似文献   

20.
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简要叙述了常规变电站及其微机保护的发展及其特点,对嵌入式以太网运用于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以及目前流行的处理器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介绍了基于ARM DSP双CPU的微机保护硬件方案和软件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