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散物源堆积体为泥石流触发的重要因素,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松散物源堆积体的强度特征对认识泥石流启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北安沟为例,借助于野外调查、室内直剪试验、力学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松散物源堆积体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强度衰减特征,获得了含水率与物源堆积体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以含水率为主控参量,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建立了松散物源堆积体失稳时临界含水率模型,计算出北安沟松散物源堆积体失稳的临界含水率为28.72%。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泥石流启动辅助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九寨沟县干沟受5·12地震影响,流域形成大量松散崩滑堆积体,物源动储量约17.6万m3,震后2009年8月24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活动揭底冲刷沟道突出,流速大,弯道超高达2.0m,泥石流裹挟巨石能力强,冲毁沟口公路桥及拦挡墙,并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造成了二次灾害。  相似文献   

3.
强震区泥石流堆积物的演化特征与方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强震区北川县内地表被大量松散堆积物覆盖,在震后的4年时间里,历经几次暴雨过程,导致地表松散堆积物启动,从而诱发大量泥石流的暴发.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统计出泥石流堆积方量及分析4年来泥石流堆积体的演变规律,本文在北川地区选取安昌河流域沿老场口河的7条泥石流沟作为典型研究区,并在其下游选取了7条泥石流进行验证.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的遥感影像统计了泥石流堆积区的前缘宽、中部宽、后缘宽、堆积角度、中部至前缘长、斜长、均厚共7个特征参数,以此作为泥石流堆积方量计算的参数,经过回归分析精简参数得到强震区泥石流的堆积量模型.通过两年来泥石流堆积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泥石流堆积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的松散土体常在河流岸边形成大型堆积体,缩窄了主河道过流宽度,压缩主河流路,对水流运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积体作用下缓坡河道水深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在堆积体作用下,河道水深沿程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堆积体上游段水位壅高;堆积体段水深急剧降低;堆积体下游段,在扩散作用下,水位逐渐恢复到无堆积体条件下的天然水位。堆积体附近水深沿横断面的分布相比天然情况下表现为:堆积体上游壅水最大值在堆积体侧上游,远离堆积体一岸,相对水深逐渐减小;堆积体所在断面,从堆积体侧至对岸相对水深缓慢增大。随堆积体尺度的增加,堆积体对河道水深沿程及横向分布的影响也愈加强烈。  相似文献   

5.
张恒 《云南水电技术》2007,(4):13-15,21
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勘测和类比分析,在对古水水电站坝前复杂松散堆积体的基本地质特征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从内外地质动力耦合作用来探讨并分析该复杂松散堆积体的形成机制,并对复杂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为对该松散堆积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孟河清 《泥沙研究》1991,(3):107-113
泥石流是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两相的灾害性急流,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以泥石流为载体,大规模地搬运至泥石流流域沟口堆积扇或江河湖库,泥石流流域属山区特小流域,流域的产沙源主要是冰碛体、滑坡体、崩坍体、堆积体和坡面松散土体.从形成泥石流的产沙机理来看,可分为滑移型产沙过程、搬运型产沙过程、滑移—搬运型产沙过程.泥石流流域的产沙量,包括一次泥石流过程的产沙量、一次泥石流过程的产沙模数、泥石流流域的年均产沙量,都远远大于一般流域.为了有效地控制泥石流流域的产沙,须采取工程措施(以拦沙坝群为最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泥石流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文联勇  洪钢  谢宇  刘章强 《人民长江》2011,42(15):32-35
以文家沟特大泥石流为例,在现场详细调查、统计、试验,获得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泥石流的典型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文家沟泥石流具有一次冲出量巨大、松散物源集中、沟谷下切速度快、深度大、侧向冲刷造成岸坡垮塌、堵溃现象明显等基本特征,属典型的由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诱发滑坡产生的碎屑流堆积体为泥石流发生提...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流域水电开发进展,当前大型水电站主要位于山区河流深山峡谷中,坝址选择时除兼顾区域地形地质情况,还会考虑水库库容的最大化,因此,枢纽区域常常出现冲沟治理。在建设初期,由于多种因素往往仅考虑水流疏导,随着排水设施运行情况会进一步对地质条件等进行复核,会调整治理措施,以保障安全运行。两河口水电站瓦支沟在建设初期仅做了排水疏导设施,运行前两年沟内松散堆积体受降雨影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泥石流,在重新对地形地质复核后,认为瓦支沟为泥石流沟,需进行治理。结合瓦支沟泥石流物源分析、治理思路梳理、治理设施布置及设计、后期运行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崩塌土流动化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永年  匡尚富  黄永健  李文武 《水利学报》2002,33(10):0087-0090
作者利用可调坡水槽进行了松散崩塌土与水流掺混并形成泥石流的实验,观测了崩塌土运动距离及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建立了崩塌土流高比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松散崩塌土流动化形成泥石流的临界条件,提出松散崩塌土在一定纵坡下形成泥石流的水流掺混机理。实验中发现了一定形状的块状崩塌土与饱和度较高的下垫层之间存在超载孔隙水压力,超载孔隙水压力减轻了块体自重达到减阻的作用。从而,可以解释块体在泥石流表面快速滑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金坪水电站场内交通6号公路泥石流堆积体段隧道通过"大管棚与小管棚相结合"、"预留核心土"开挖以及"块石压浆法"支护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了泥石流堆积体段按时完成工程节点目标,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于泥石流堆积体段隧道快速开挖施工具备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