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金鑫  华晨 《山西建筑》2007,33(26):28-29
对现阶段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设计的空间适宜性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适宜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手法,并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适宜空间设计的方法,以供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城镇中高质量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提升小城镇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总结小城镇中心区公共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其活力营造的影响要素,并选取玉龙县中心区作为案例,探讨其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使小城镇中心区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小城镇的现状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实力不强、管理能力较弱、空间开发模式较单一等方面的问题,使小城镇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比大中城市更难。文章以桃江县城为例,多维度对小城镇的停车问题进行剖析,试通过复合利用中心区空间来解决小城镇停车规划布局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肖瑜 《四川建筑》2006,26(5):27-28
我国的小城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街道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今“宽街高楼”使许多小城镇也“千镇一面”,失去了地域性和场所性。重视小城镇传统街道空间的塑造,可以增加人情味,加强居民的集体记忆,找到认同点,以缓解当前小城镇日益严重的“特色”危机。  相似文献   

5.
林涛  吴璟  孙炜玮 《华中建筑》2010,28(2):132-135
该文以安庆一中为例,从规划结构、空间层级、景观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型中学校园规划中校园适宜尺度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郑舟  文剑钢 《小城镇建设》2012,(10):100-104
近二十年来出现的小城镇形象特色缺失及生态环境破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公众参与作为小城镇形象塑造中的重要因素,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阐述了公众参与小城镇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指出不同人群在参与小城镇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众参与小城镇形象塑造的优化策略,以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设计创作中街区尺度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街区尺度的塑造是城市设计创作的重要目标,文章以城市街区尺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街区的内涵、类型与特征,分析了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并建构合理街区尺度塑造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鸿志 《山西建筑》2012,(30):23-25
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具体以介休市义安镇近期规划建设为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义安镇特色塑造的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义安镇的稳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深圳城市中心区作为研究个案,首先回顾了中心区空间形态演进过程,将其划分为罗湖中心区时期、蔡屋围金融区时期、工业区与仓储区转型时期以及福田中心区时期四个阶段,进而将推动中心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概括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弹性的空间结构和深港通道三个方面,最后根据城市发展的最新动向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军  李传斌杨东 《规划师》2006,22(12):22-24
青岛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无序现象严重,规模小,利用效率低,应首先加强立法,规范管理,确定地下空间产权关系,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规划,还应结合中心区地面建设强度高的现状特点,以解决交通问题和建设地下公共空间为重点,并结合地铁的建设,构筑系统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是以空间为依托的,因地制宜地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空间,真正让人们诗意的栖居并能享受居住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初衷。本文主要通过对个例的城镇空间设计介绍,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来探讨建设有特色的精品城镇。  相似文献   

12.
徐颖  崔昆仑  王欣 《华中建筑》2010,28(6):90-92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和速度的加快,如何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生产生活全面发展的小城镇,是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与质量的关键。城镇中心区是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在规划设计当中出现了诸如目标定位不准、空间结构失衡、功能安排不清、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该文以临海市杜桥镇新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在"多角色扮演"和"多问题假设"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框架模式,寻找当前小城镇中心区规划设计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近10年来北京郊区小城镇住区空间分布和住宅类型的构成特征,指出其在土地资源、住宅价格、生态环境、交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及土地利用、规划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发展新型公交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城镇住区特色、促进住宅类型建设多样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小城镇建设中,非物质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探讨非物质文化与其文化空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五泉镇关中院子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探讨了特定区域非物质文化空间载体的设计方法,即将文化空间保护和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通过"物化"的空间载体设计重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宜的文化氛围和空间环境,使非物质文化与其载体空间建立互动交融及良性传递,在促进非物质文化自身保护的同时,创建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魅力城镇。  相似文献   

15.
吕江波  彭俊 《华中建筑》2010,28(10):105-108
该文以湘中上梅镇为案例,梳理小城镇历史街区演变中整体与局部、时间与空间的内在关系,对物质与非物质空间演变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同时对演变的内在动因与基本特征作归纳。  相似文献   

16.
毕晓莉  陈谦 《华中建筑》2009,27(10):63-66
该文以兰州市城关中心区四个节点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为重点调研对象,分析兰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参考国内外发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提出兰州市未来城市发展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步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宝刚 《规划师》2003,19(11):96-99
美、德、英、日本等国小城镇建设具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按规划实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重视人文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玉芬  郑琳  王冰 《华中建筑》2012,(1):138-141
在经济全球化,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影响下,区域规划需要挑战更多的新问题。空间统筹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规划师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区域空间规划是区域规划中重要部分。该文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对区域空间规划的分析,以及结合当前黑龙江省中小城市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并提出了黑龙江省中小城市的发展需要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最终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并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安达、肇东区域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