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气田钻井废弃泥浆处理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油气田现在应用的废弃泥浆各种环保处理方法,详细阐述了固化处理、MTC(Mud To Cement)、化学强化固液分离及海上废弃泥浆的处理方法。固化处理就是向防渗废弃泥浆土池中投入适量配比的固化剂,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均匀搅拌,通过一定时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其中的有害成分发生转化、封闭、固定作用,转变成为一种无污染的固体。矿渣MTC是指在泥浆中加入水淬高炉矿渣以及激活剂、分散剂等处理剂,将泥浆转化为水泥浆,该技术减少了废弃泥浆的处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固井所需费用。化学强化固液分离工艺是先对钻井废弃泥浆进行化学脱稳、絮凝处理,然后将废弃泥浆泵入涡轮式离心机实现固液分离,固体掩埋来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减少废弃泥浆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钻井废弃泥浆土壤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决目前废弃泥浆固化处理后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存在着环境污染隐患的实际问题,开展了钻井废弃泥浆土地资源化的研究。根据钻井废弃泥浆的特点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要求,将废弃泥浆中的污染物进行固定化处理,使其不向水环境转移;然后将处理后的泥浆与经过选定的富含微生物的土壤混合,泥浆中污染物降解后余下的固相成分(膨润土等)转化为土壤资源。对固定污染物药剂的用量、泥浆与土壤混合比例等条件进行了实验,并进行了大豆发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泥浆中固定污染物药剂加量在20g/L以上时,可以有效固定其中的污染物,其浸出液中COD和SS浓度能达到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固相物可以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泥浆与土壤比例等达到1∶2时,对大豆发芽率没有明显不利影响。结论认为:通过该方法将钻井废弃泥浆转化为土壤资源是可行的,开发了一种废弃泥浆处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废弃钻井泥浆的特点及传统处理方式,基于国内外钻井废弃物管控及处理要求,探讨了目前国内无害化技术应用现状及现场处理工艺。最后从几个方面对废弃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未来所需的攻关方向做了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4.
钻井施工废弃泥浆严重影响了生活环境,需要采用方法来解决钻井施工废弃泥浆带来的危害,本文对高效无害处理钻井施工废弃泥浆工艺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钻井泥浆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泥浆的无害化处理是石油钻完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害化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钻井泥浆的环境危害及常规处理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介绍通过固-液分离工艺后,废水和泥渣的生物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现状。阐述生物处理钻井泥浆石油烃组分和重金属的机理;介绍泥浆处理后的废水无害化技术,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生物絮凝法和自然生物处理法等,以及泥渣无害化处理方法,如堆肥处理法和微生物-土壤联合处理等技术。本文归纳总结目前生物处理技术在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积极探索钻井泥浆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疆主要油气开发区大都处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荒漠之中,由于作业分散、钻井施工泥浆成分复杂,钻井施工产生的钻井废弃泥浆处理难度极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钻井施工废弃泥浆严重影响了生活环境,需要采用高效无害处理方法来解决钻井施工废弃泥浆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钻井环保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钻井过程中废弃物总量大、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研究开发了抗高温环保钻井液,形成了钻井液随钻治理一体化、废弃钻井液资源化利用和废弃钻屑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钻井环保技术。该环保技术在胜利油田及其他油气田的钻井现场进行了集成应用,解决了钻井液环保性与功能性之间的矛盾,显著降低了钻井废弃物的总量与污染风险,初步实现了对钻井废弃物“源头设计,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目标。研究认为,胜利油田钻井环保技术是在钻井作业“绿色”、高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探索取得的初步成果,具有现实意义。结合目前环保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指出了胜利油田钻井环保技术应在废弃物前期处理随钻化、经济化,配套设备小型化、智能化,以及末端产物资源化等3个方面开展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金莹 《石化技术》2022,(5):233-234
油田钻井的复杂性使得废弃泥浆处理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在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处理工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就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处理工艺课题进行研究,对常用的废弃泥浆处理工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贯彻落实环保生产理念,吉木萨尔区域现已全面推行"泥浆不落地"工艺,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屑和废弃钻井液进行无害化环保处理,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但由此也增加了额外的成本投入。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以减少废弃钻井液处理量,对于节能减排和挖潜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废弃油基钻井泥浆是一种稳定的悬浮分散体系,可对其进行破乳离心分离处理回收油类。本文研究了化学破乳-离心分离中各因素对废弃油基钻井泥浆破乳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稀释程度、离心机转速、离心时间、破乳温度、破乳时间、破乳剂添加量和破乳剂浓度等因素均对废弃油基钻井泥浆的破乳-离心产生影响,本文给出了相应适合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由于钻井工程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它所产生的钻进废水总量大且不稳定,成分相当复杂,浓度不极不均稀。目前的处理方法仅能解决废水的絮凝沉淀问题,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还很不理想,特别是COD,油类严重超标。在钻井生产实际中发现,不合理地强调钻井废水回用率是钻井废水处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钻井生产的特点,分析讨论了钻井废水回用率合理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分阶段控制钻井废水回用率的方法,减少废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藏储集层是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由于钻井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录井的准确识别与评价,引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新技术,结合综合录井参数开展岩性、物性以及可钻性评价形成录井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建立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响应特征、核磁共振录井和校正的可钻性指数(B)的划分标准,利用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地质指标(岩性、物性、含气性),建立综合评价系数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了川东北海相超深井岩性识别与归位、油气评价等录井难题,为超深水平井长穿有效海相储集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录井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复杂钻井地质条件下的录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区气体钻井配套录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体钻井新技术对传统录井的出口工程参数、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信息被弱化,造成岩屑辨别困难,给岩性定名及地层分层、地质工程预报、油气水显示的发现等带来诸多困难。为此,研究了工程录井的典型特征,常规地质录井迟到时间的确定、岩屑捞取方法、岩屑鉴别方法、气体钻井中常见的岩屑识别特征和荧光录井方法措施,以及气测录井的气体采集、分析和油气水监测等技术,总结出与气体钻井相配套的录井技术。通过四川地区20多口井气体钻井录井的检验,证实该配套技术能够达到取全、取准录井资料的目的。还提出了改变目前录井信息采集方法,发展随钻录井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地区优快钻井配套技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何龙 《钻采工艺》2008,31(4):23-26
川东地区构造带大多属于高陡背斜构造,地层倾角大,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地下断层、裂缝、溶洞发育、井漏频繁,稳定性差,存在多套压力体系、安全窗口窄,且目的层地层压力预测难度大,具有“高压、高产、高含硫”的“三高”特点,所以钻井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一直制约着钻井速度的提高。自中国石化实施川气东送建设工程以来,完善了针对川东北地区钻井的28项新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技术难题攻关;解决制约钻井提速提效的部分瓶塞技术,形成了井身结构优化、防斜打直新技术、快速钻井新技术、钻井液防塌技术、综合防漏新技术和井控安全技术六项综合配套的优快钻井技术。用这些技术指导现场生产,进一步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风险,并指出了急待攻关解决的关键技术,为加快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钻井保证。  相似文献   

15.
空气钻井工艺与常规钻井工艺的不同,给录井确定油气水层的带来了难题。从空气钻井技术及其优点入手,阐述了空气钻井条件下随钻录井的基本内容:迟到时间的测算、岩性定名、油气显示级别划分以及录井资料的解释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空气钻井工艺及其给录井带来的困难和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认为虽然气体钻井相对传统的钻井工艺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但是对录井资料的采集品质、岩性剖面的准确性和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都有较大影响,岩屑的采集与描述通过采用特殊装置和适当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利用气测录井结合地化、定量荧光等录井技术都可以有效识别油气水层。正确及时进行异常预报,对钻井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鲍云杰 《录井工程》2006,17(2):34-36
录井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勘探对象和新的钻井工程条件,如何发展与钻井工程条件、勘探对象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是录井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油气水层识别和评价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录井识别评价技术的现状;指出地层是否产水识别不准、特殊钻井条件下油气层识别困难是当前录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地层是否含水缺乏检测手段、地层含气的检测手段单一是制约录井技术发展的瓶颈;介绍了开展岩心含水分析、微量气体分析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进展情况,认为这两项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水平的提高,符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录井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高油气比地层欠平衡钻井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油气比地层由于其气量较高,溢流激烈程度较高,欠平衡钻井的井控难度较大。胜利油田在渤深6区块的高油气比潜山油藏进行了十几口井的欠平衡钻井施工,通过对高油气比储层溢流特点以及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欠平衡钻井井控措施,并形成了一套适合高油气比储层的欠平衡钻井技术。防止油气在井底积聚,避免连续气枉的形成,是高油气比地层欠平衡钻井成功的关键;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可实现无需节流控制;在地面处理系统中必须安装一个U形管,可增加液气分离器的水封高度,防止气体从液气分离器排液口间歇喷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处理废弃油基钻井液一般采用集中填埋或回注地层,依然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矿物油资源。笔者对威202H3平台废弃油基钻井液进行回收利用研究,首先测定了废弃钻井液本身的性质,测得其表观黏度为100~120 mPa·s、塑性黏度为80~100 mPa·s、动切力为20 Pa、初终切为20/35 Pa/Pa,粒度主要集中在5.59~13.74μm。在现场及实验室进行复配再利用研究,发现在威202H3-3井龙马溪地层加入2 m3废弃油基钻井液后,油基钻井液终切不断升高、动塑比难以控制;利用废弃油基钻井液中劣质固相,在长宁H12-3井用于配制堵漏浆,施工顺利,效果较好。因此得出,废弃油基钻井液回收再利用的困难在于其中含有大量粒径小于20 μm的固体颗粒,现有固控设备难以除去,并且现有处理技术均存在安全、占地面积、能耗、交通运输、环保及成本问题,建议这种废弃油基钻井液体系用于配制页岩地层发生漏失时的堵漏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经济损失。而在今后废弃油基钻井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如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够降低成本,将成为废弃油基钻井液重要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涪陵焦石坝区块采用水平井开发方式,水平段长1 500 m以上,水平井段为龙马溪组下泥岩段,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脆性强、微裂缝发育,易发生垮塌掉块造成井下事故;井底垂深大于3 500 m,深层页岩气开发,面临着井温升高、携岩带砂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井发生垮塌掉块、起下钻遇阻卡的问题,部分井发生失返性漏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柴油基钻井液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性、在低油水比(70:30)下仍然具有稳定的性能,随钻堵漏材料(粒径级配的高纯超细碳酸钙+有机胶凝漏失控制材料)能够封堵2 mm的裂缝,承压强度达7 MPa,纳米封堵剂(纳米石墨粉和超细海泡石纤维组成的混合物)能够封堵0.1 mm裂缝,承压达到20 MPa。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井壁稳定能力,井径扩大率低,平均小于3%,润滑性好,起下钻摩阻低,钻井液性能稳定,易于维护处理,能够解决井漏、井垮等复杂情况。柴油基钻井液完全适用于涪陵区块的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