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和双因素正交试验对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NBIAS)的工况与污水中有机物(COD)、总氮(TN)和总磷(TP)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曝气/停曝周期T=6.0h、缺氧时间为1.5h、厌氧时间为1.5h、沉淀排水时间为0.5h的条件下,曝气比和泥龄均高度显著地影响TP的去除,但曝气比的影响是泥龄影响的600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新型除磷净水剂HX207的净化机理,考察了其对津河水中TP的去除效果及水质的保持状况。结果表明,除磷净水剂对津河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处理后总磷的含量〈0.025mg/L(最佳时),能够满足景观娱乐用水的要求(GB/T18920-2002)。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较好地控制除磷净水剂的投药量,根据中试结果建立了最佳投药量(x2)、原水含磷量(x1)和除磷率(y)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投药量与原水含磷量及除磷率的数学模型为:Y=0.814+0.082x1-0.792x2—0.008958x1^2+0.985x2^2,该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氧化塘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构造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冬季处理效果差,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各国学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曾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提出了延长停留时间,采用组合、复合氧化塘系统,改变运行方式,采用生物强化或曝气塘等方法,但大都未能妥善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哈尔滨高层办公建筑空调全年运行能耗的分析模型,利用DOE-2软件,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对办公建筑中安装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在该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类型中,全空气系统的单位面积全年能耗要略高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沉床主要由床体、基质、植物三部分构成,这些人为可控因素对污染水体中CODcr,的去除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数量化理论分析方法,分析显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并得出沉床最佳组合形式为A2B2C2D1,即:控制水位是0.50m;陶粒床体;页岩基质;植物为金鱼藻、金鱼藻和狐尾藻的混合型水生植物组合,它对CODcr去除率可达到47%。经正交表L9(34)完全试验中81种组合形式的工程平均估计和数量化方程的预测,这两种统计方法所得结果是吻合的,其结果可作为实施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不能稳定达标,因此需对好氧池进行改造.根据工艺实际运行情况,适当提高活性污泥浓度(将污泥浓度由原来的4000 mg/L提高到4300 mg/L),不增加填料,改造曝气系统,增加曝气量,出水氨氮及其他指标均能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纤维种类对纤维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选用玻璃纤维土、碳纤维土、聚丙烯纤维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纤维种类、纤维长度以及纤维掺量三个因素对纤维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UNITANK^R系统及污水处理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工艺理论入手,分析了污水生物处理曝气环节的原理,进而引出以溶解氧为依据的鼓风控制方法,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具体阐明了采用变频调速鼓风机方便,节能的优点和自控仪表设备的构成,文章具休描述了采用PID控制技术实现曝气池溶解氧串级控制的理论内容,设计了离散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模型和步骤,最后的PID控制的局限性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下送风气流组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人体热舒适试验,分析得出下送风气流组织的4个主要因素即送风口形式、送风口到人体的距离、送风速度、送风温度等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确定了其合理的取值范围,为下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介绍一种新型高效生化反应工艺——间歇式循环上向流污泥床.采用其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其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在进水COD为240~330 mg/L、TN为50~70 mg/L、TP为4.0~6.5 mg/L、DO为0.4 mg/L的条件下,该反应器能同时实现对COD、氨氮、SS、TN和TP的去除,出水澄清,SS含量很低,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在90%、90%、82%以上,COD、BOD5、氨氮、TN浓度等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TP浓度能达到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人工合成污水的浓度、流量和污泥浓度 ,探讨有机污泥负荷对无回流间隙曝气系统 ( Non-Backflow Intermittent Aeration System,缩写为 NBIAS)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通过改变进水流量或浓度而引起污泥负荷变化的条件下 ,当进水 CODcr为 3 0 0~ 40 0 mg/ L,流量为 0 .5 L/ h,污泥浓度为 2 .0 g/ L(对应污泥负荷为 0 .3 g CODcr/ ( g MLSS· d) )左右时 ,系统去除有机物、氮、磷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外循环 SBR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试验发现生物系统用排除剩余污泥方式除磷的能力有限,当进水TP≥5mg/L时要保证出水TP≤0.5mg/L是困难的。采用活性污泥外循环方式对释磷的污泥进行回流,通过提高SBR系统污泥浓度的方式来提高除磷能力的试验表明:当MLSS=5g/L、循环污泥量=1/8系统污泥总量时,在进水TP≤11mg/L、TN=45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而且该系统出水NH3-N≤3.6mg/L,对总氮去除率≥86%,同时获得了最佳的除磷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4.
SBR系统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表明,通过提高COD负荷和逐步减少污泥沉降时间以造成选择压,可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成熟的颗粒污泥形态完整、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外观呈橙黄色,为近似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大多在0.5~1.0 mm之间,污泥体积指数为27.0 mL/g,MLSS为6 800 mg/L.该颗粒污泥对NH4 -N的去除率接近100%,对COD和PO3-4-P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0%以上,而且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具有多样性,所形成的微生态系统更稳定,抗外界干扰及自身恢复调节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反硝化聚磷污泥的培养驯化及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反硝化聚磷污泥的培养是反硝化除磷工艺运行的前提.采用厌氧/好氧诱导富集以PAOs、厌氧/缺氧诱导富集DPB、厌氧/缺氧连续流强化DPB的三阶段方式培养反硝化聚磷污泥,并考察了其关健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该培养方式可成功培养出反硝化聚磷污泥;C/P是PAOs富集阶段的关键参数,其值宜控制在15-20;对于DPB的富集,C/N是关键参数,C/N为2-4时培养效果较好;而在连续流厌氧强化阶段,除C/N外,污泥回流比亦为关键参数,建议该阶段的污泥回流比取0.35-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厌氧/好氧/缺氧(AOA)的运行方式下,研究了曝气量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28L/h时,系统对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均较佳;为避免发生二次释磷,应使缺氧段末期的NO3^- -N浓度〉2.5mg/L;系统对NH4^+ -N的冲击负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采用pH、ORP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可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并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7.
曝气量对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厌氧/好氧/缺氧(AOA)的运行方式下,研究了曝气量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28L/h时,系统对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均较佳;为避免发生二次释磷,应使缺氧段末期的NO3--N浓度>2.5mg/L;系统对NH4+-N的冲击负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采用pH、ORP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可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并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8.
复合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能及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好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运行条件,可以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19.
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硝化细菌与除磷菌之间的泥龄矛盾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5%、90%,同时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