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太西无烟煤和大同烟煤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原料煤配比和工艺条件制备油气回收活性炭。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利用N2低温吸附法测定其孔隙参数。采用丁烷工作容量表征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配煤法制备的活性炭BWC值较高,可达到11.1g/100mL;原料煤的配比对BWC值影响较小;活化时间较长有利于BWC值的提高;在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条件下,活性炭的中孔数量对油气回收活性炭的制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大同煤为主要原料,通过配煤,采用物理活化法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进行调控,制备得到活性炭。采用氮气吸附仪测定了不同烧失率活性炭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并通过BET方程和QSDFT函数理论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表征,其结果与扫描电镜分析的活性炭微观结构一致。研究显示,在烧失率为70.2%和80.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中孔率分别为37.2%和48.0%的活性炭产品,为煤基中孔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7,(1):19-21
为降低汽油吸附用活性炭的生产成本,拓展其原料来源,以大同煤和山东煤为原料,考察了配煤比、炭化及活化工艺参数对汽油吸附用活性炭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活性炭孔结构对正丁烷工作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同煤与山东煤质量比为9:1时,适宜于制备汽油吸附用活性炭;活性炭烧失率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当烧失率为80%~85%时,其正丁烷工作容量达到11.5 g/100 m L。2 nm~4 nm中孔活性炭有利于对汽油蒸汽的吸附;炭化温度在550℃~650℃范围内,对活性炭性能几乎不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煤化度的太西无烟煤及神华烟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系列活性炭,采用N2吸附法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配煤对活性炭孔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配煤均可制备出高比表面积(2 817 m2/g~3 134 m2/g)活性炭.配煤的配比是影响活性炭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配煤中高煤化度煤种配比的提高,活性炭的孔径分布逐渐变窄,中孔率也随之降低.原料煤自身结构与性质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煤化度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配煤技术可以有效地调节活性炭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配比的大同烟煤和太西无烟煤为原料,不同配比的碱式碳酸镁和硝酸铵作为添加剂,在不同的炭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下制备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高含量的大同烟煤、碱式碳酸镁和硝酸铵的比值为1:2、600℃的炭化温度更有利于制备中孔丰富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节煤基压块破碎颗粒活性炭的孔结构,分别以大同烟煤和灵武烟煤为原料,FeCl3为金属添加剂,采用压块工艺制备活性炭,重点考察混合法、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引入Fe元素对活性炭孔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了煤的炭化过程和炭化料的活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炭化料样品的微晶结构和无机矿物质组成,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低温N2吸脱附表征了活性炭的磁性能和孔结构。结果表明:混合法和浸渍法引入Fe后,煤在350℃前的质量变化速率增大,350~600℃质量变化速率减小,形成的炭化料石墨化度降低,气化反应性增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大,浸渍法使得大同煤基活性炭和灵武煤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分别由672.4 m2/g和498. 9 m2/g增至704.6 m2/g和774.1 m2/g。混合法和浸渍法会显著增强活性炭样品的磁性能,其中混合法使大同煤基活性炭和灵武煤基活性炭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由1.343 0 emu/g和2.639 9 emu/g增至4.417 5emu/g和9.146 5 emu/g。由于原料煤较弱的离子交换能力,离子交换法未能成功引入Fe元素,反而由于溶液呈酸性,降低了原料煤中Ca、Fe系原生矿物质含量,限制了活性炭孔结构发育。  相似文献   

7.
蒋煜 《化肥设计》2012,50(3):37-39
煤基压块活性炭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制粉、压块、炭化和活化等工序制得的一种不定性颗粒活性炭。介绍了大同烟煤的煤质特性;简述了以大同烟煤为原料制备压块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和实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同烟煤制备压块活性炭,不用配煤和不需添加剂,所得压块活性炭样品的微孔发达,比表面积达到1 109 m2/g,吸附性能和强度指标均接近和优于参比样品。  相似文献   

8.
配煤技术在活性炭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了配煤改变活性炭孔结构、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原理,介绍了配煤生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大同煤为主要原料,通过配煤,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活性炭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并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处理微污染水体,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生物在炭表面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挂膜期间O_3/BAC工艺对水中的COD_(Mn)、TOC、UV_(254)及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73.4%~84.9%、70.5%~86.1%、87.1%~92.5%和63.8%~88.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运行后期的炭样表面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并出现了比较致密的菌胶团,表明活性炭挂膜成功。本文旨在为中孔压块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制活性炭孔隙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Autosorb—lC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上使用N2和CO2对宁夏太西、山西大同和内蒙古准格尔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孔隙结构分析,用BET方程处理N2等温吸附数据,计算比表面积;用DFT法处理CO2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微孔分析:用BJH法计算中孔孔径分布。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原料煤变质程度的加深,所制备的活性炭微孔和比表面积增大,超微孔、中孔体积变小,平均孔径变窄。分析结果表明。原料煤的性质是影响活性炭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外加剂对陶瓷釉面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 ,外加剂的加入可改变陶瓷釉面的表面张力 ,即影响液体对陶瓷釉面的润湿性能。在所选择的外加剂中 ,降低陶瓷釉面表面张力最强的为PbO ,其合适的加入量为 1.5 %。  相似文献   

12.
黄明亮  王来 《大氮肥》1996,19(2):123-126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一段炉下集气管鼓胀破裂的导淋管的宏观、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淋管鼓胀破裂非蠕变损伤所致,而是超温运行所致;超温是导淋管阀门泄漏引起的。导淋管是先发生鼓胀而后破裂的,破裂前AISI310导淋管析出大量σ相。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交流阻抗、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药剂GMT-A的缓蚀、阻垢机理。结果表明,GMT-A的缓蚀机理是药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成膜及其补膜作用;阻垢机理是GMT-A螯合了成垢离子及使垢层发生了晶格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大成 《陶瓷学报》2001,22(4):251-253
研究了外加剂碳酸钠、腐植酸钠和陶瓷减水剂(AST)对石英-水系统相对粘度的影响,确定了石英-水系统合适的外加剂及其加入量.  相似文献   

15.
归纳了当今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 ,对窑炉产业提出了的新要求 ,分析了某一新型窑炉的特点 ,对发展我国陶瓷窑炉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加剂对长石—水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外加剂碳酸钠、腐植酸钠和陶瓷减水剂(AST)对长石-水系统ζ-电位和相对粘度的影响,确定了长石-水系统合适的外加剂及其加入量。  相似文献   

17.
塑料工程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塑料工程化研究的新进展及塑料工程化改性的理论和方法,详细探讨纤维增强、化学接枝、共混、添加成核剂、无机纳米颗粒填充等塑料工程化改性方法的意义和效果,展示了塑料工程化改性的丰硕研究成果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为工业界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工业氧化铝、锆英石和氧化铈合成锆刚玉莫来石,着重讨论了两种铝矾土部分取代工业氧化铝对锆刚玉莫来石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结论为:铝矾土中的熔剂数量是影响材料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当铝矾土中杂质少SiO2含量较高时,试样的吸水率与铝矾土的加入量关联性最大。  相似文献   

19.
于旭凯 《中国陶瓷》2008,44(7):68-70
基于创新意识,利用颜色釉这一色彩浓厚、质感丰富、晶莹剔透的美感和肌理质地亮丽的特性效果,混合运用绘成釉下山水颜色釉窑变作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注重方法,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创作变幻莫测的艺术陶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吸附等温式的统计力学推导在探讨缓蚀机理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分子间互作用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利用统计力学中的系综理论,推导出Temkin吸附等温式θ=RT/αln(AP)。最后从吸附热与复盖分数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推导得到的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