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俄罗斯专利RU2285059中公布了一种新型可焊耐热Ni基合金。该合金的成分(质量分数)为:0.03%~0.1%C、20%~32%Cr、10.5%~18%Mo、2.5%~4.5%Nb、1%~1.8%Al、0.3%~3%W、0.1%~1%V、0.0001%~0.006%B、0.001%~0.05%Mg、0.01%~0.1%La和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扩散连接工艺对Cu/Al异种材料进行连接实验,研究连接温度对焊缝微观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SEM对接头剖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在拉伸试验机上测试接头拉伸强度,并对断口形貌进行SEM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扩散连接工艺可以实现Cu/Al异种材料的有效连接;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接头的抗拉强度随之提高,当连接温度为540 ℃,接头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85 MPa;拉伸断口形貌具有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EA4T奥氏体耐热钢为试验对象,分析其热扭转变形行为,用NWS500微机控制热扭转机,在温度为800~1 200℃,应变率为0.01、0.1、1、10 s-1时,进行热扭转变形。结果表明:应变一定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峰值,且随应变率降低、温度升高而降低;应变率与应变一定时,提高温度,扭转热变形抗力下降,温度为1 100~1 200℃时,变形抗力小于250 MPa,此时奥氏体耐热钢加工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采用FAPAS法实现AlMgB_(14)-30%TiB_2复合材料的合成,并将其与金属Mo进行扩散连接。用剪切试验和热震试验测试和表征连接件的强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剪切断口和热震前后截面的形貌。结果表明:FAPAS法能够同步实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与金属Mo的扩散连接,形成的复合构件扩散层宽度为150μm;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为21 MPa,断裂区域为复合材料与扩散层的连接区域。  相似文献   

5.
<正>俄罗斯专利RU2291911中公布的耐热N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中所含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3.5%Cr,0.5~1.6%Mo,0.5%~1.5%W,0.2%~0.6%Ti,0.4%~1.5%Co,0.01%~1.2%Ca,其余是NiAl;含有2.5%Cr,1.0%Mo,1.0%W,0.4%Ti,0.9%Co,0.09%Ca的典型合金在1 100,1 200℃时的硬度(HV)分别是9.8和9.0,具有高的热循环疲劳寿命和耐热侵蚀性能。该合金的部件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能够稳定承受1 200℃以下的热冲击。  相似文献   

6.
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42CrMo钢的真空扩散连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 4 2CrMo钢进行了真空扩散连接。采用扫描电镜对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成分分布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研究发现 ,母材与中间层发生了扩散反应 ,采用加入中间层的真空扩散连接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 4 2CrMo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相似文献   

7.
为抑制钛/不锈钢脉冲加压扩散连接接头界面产物的过度生长,降低界面脆性相对接头性能的不利影响,选用Ni做中间层对Ti和不锈钢进行扩散连接实验。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万能拉伸试验和XRD对脉冲加压扩散连接钛/镍/不锈钢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钛/镍界面生成了Ti2Ni、Ti Ni和Ti Ni3金属间化合物层,在镍/不锈钢界面生成了Ni-Fe固溶体;当连接时间为90 s时,接头强度达到最大值,为360 MPa;在拉伸载荷下,接头沿钛/镍界面Ti2Ni和Ti Ni层发生断裂;接头断口形貌为大量的解理条纹,说明接头呈脆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用Al-Sn合金作插入金属进行扩散连接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用Al-Sn合金作插入金属可以将陶瓷与金属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影响铸造超耐热合金性能的几个因素及其解决方法。添加强化元素后对超耐热合金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此外介绍了两种涛造方法(定向凝固技术和单晶铸造技术)以及几种超耐热合金的特点。熔模铸造在航空航天业的应用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真空电阻炉对T2紫铜和2A12硬铝进行真空扩散焊接,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硬度计对结合区的组织形貌和成分以及显微硬度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焊接工艺对T2/2A12双金属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扩散温度为700℃、保温60 min时,制备的T2/2A12复合材料结合区宏观界面清晰,未见明显焊接缺陷,出现Cu_3Al_2、Cu_9Al_4、Cu Al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对结合区的强化作用使其硬度显著升高;溶解层随扩散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厚,晶粒逐渐粗大,γ_2相在δ相区的溶解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热形变方法与Fe_3Al基合金的组织及性能关系(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轧、热锻和热挤压三种方法对铸态Fe_3Al基合金进行开坯,发现开坯后Fe_3Al铸态组织中粗大柱状晶被破碎,晶界网状析出物消除;热锻和热挤压后坯料晶粒大小分布均匀,而热轧后晶粒大小不一,三种方法开坯后坯料经相同的工艺轧制成板材,在室温下对板材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挤压开坯方法最佳而热轧开坯最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锻、热压与热压加热锻三种开坯方法对Fe_3Al基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锻开坯虽可获得细小均匀的等轴晶,但热锻加工中坯料易产生裂纹;热压加工由于形变速率较低,提高了Fe_3Al的加工性能,能避免坯料产生裂纹,但开坯后组织不如锻造均匀细小;采用热压后加热锻的方法开坯,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坯料产生裂纹,同时获得的坯料组织均匀细小,最终轧制形成的板材力学性能优良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用钢-镍磷合金替代2Cr13不锈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钢-镍磷合金替代闸阀材料2Cr13不锈钢,研究了该合金和有关闸阀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35CrMo钢-Ni(P)合金结合牢固,拉伸、冲击性能均能保持正常值,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符合静压寿命试验要求,可以替代2Cr13不锈钢材料  相似文献   

14.
炮钢的K_(IC)与炮管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出了两类炮钢的断裂韧性K_(IC)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系统数据,并由三维有限元、位移法分析求解作为研究对象的某火炮身管高膛压区内表面裂纹前沿的应力强度因子K_I数值,以K_I=K(IC)作为临界状态的判据,判定了身管射击使用安全性。结果表明,炮管射击安全性随炮钢K_(IC)的降低和使用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在炮管设计中,除强度外,应对炮钢常、低温韧性提出定量要求。改善炮钢韧性是提高炮管使用安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Fe_(73.5)Cu_(1.0)Nb_(3.0)Si_(13.5)B_(9.0)纳米软磁合金磁性的影响,发现合金的磁性与退火工艺密切相关,在改进了退火温度的控制方法后,获得了起始磁导率μi高达14.8×10 ̄4的高性能纳米软磁合金。研究表明,精确控制退火过程中样品的实际温度,是制备高性能纳米软磁合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Cr18Ni9Ti不锈钢摩擦过程中的扩散与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 1 Cr1 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摩擦过程中的组织与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Cr1 8Ni9Ti不锈钢经摩擦之后碳元素和其它合金元素在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富集与扩散。但(马氏体 )相变只有在转速和压力比较低、摩擦时间较长、磨损速率较小各合金元素充分扩散的条件下才会发生。晶粒细化的程度受摩擦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时效工艺对TiNi合金相变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固溶、时效及热循环对富镍TiNi合金相变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及550℃以上温度时效,在升降温中只发生马氏体相(M)和母相( )的可逆相变,热循环可获得R相(菱面晶结构)相变,而350~500℃时放出现R相变。随时效温度升高,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R相变开始温度(Ms')、马氏体逆转变为母相的开始温度(As)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400~450℃有最大值。其形状恢复率是固溶处理的小于时效处理的,而在350~550℃时效形状恢复率较高,且高于经同样固溶及时效工艺处理的富钛TiNi合金。  相似文献   

18.
设计和冶炼了一种低碳低合金轧后直接淬火装甲钢,采用控轧和轧后直接淬火工艺生产钢板。对微观组织和抗弹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GY4和GY5装甲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轧后直接淬火钢的变形奥氏体扁平形态保留至淬火组织中,转变后的板条马氏体细小;DQ钢的背面强度极限与中碳GY4和OY5钢相当。用DQ钢取代中碳装甲钢,将大幅度提高焊接性能并节约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