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组合方法4个方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囊藻毒素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囊藻毒素是从蓝藻中释放出的一种肝毒素,可导致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有多种方法,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有时甚至出现负去除率。物理法、化学法、光催化氧化法及生物法等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考虑到处理效果和运行的经济性,以光催化氧化法和生物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的催化剂(TiO2/GAC),研究了负载型催化剂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试验,以及负载型与悬浮型催化剂对MCLR光催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iO2/GAC对MCLR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光降解活性,且其对MCLR去除有着活性炭吸附-TiO2降解协同作用.将太湖蓝藻爆发期MCLR质量浓度为19.6 g·L-1的湖水经TiO2/GAC催化剂柱先吸附后UV降解,同时考察催化剂重复利用后吸附与光降解活性问题.结果显示,TiO2/GAC催化剂柱吸附约37h后出水含量高于限定标准,停止进水后在15 min几乎被完全光降解;同时重复利用催化剂"吸附-光降解"2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涛 《贵州化工》2009,34(6):40-42
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微囊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传统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探寻处理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新技术越来越迫切。本文就微囊藻毒素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新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吕月宾  方燕  张祥龙 《山东化工》2012,41(10):49-50,53
采用C18固相苹取法预处理富集,纯甲醇作为洗脱剂,用液相色谱仪同时对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经济,节省了萃取剂的用量,减少了样品的预处理时间,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终端超滤膜工艺对水中常见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的去除效率、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中超滤膜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很低,由最初的26%(MC-RR)、42%(MC-LR)分别降为2%、10%。氢键吸附和静电吸引可能是超滤膜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史红星  吴黎敏  白云  张敏  迟卉  汪海涛 《化工时刊》2015,29(4):18-22,38
通过微囊藻毒素(micro MCs)直接光解和Ti O2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MCs可不同程度的被紫外光直接光解或Ti O2光催化降解。在无Ti O2颗粒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254 nm紫外光对MCs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效果随光强增加而提高,而365 nm紫外光在760μW/cm2和6 700μW/cm2两种光强下照射1 h,水中MCRR和MCLR仍然没有被降解。在Ti O2光催化条件下,365 nm紫外光可以少量降解MCs,254 nm催化降解效果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活性炭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活性炭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去除机理及水体中天然有机物、pH、氯等外界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认为物理扩散、静电引力和降解作用是活性炭吸附去除藻毒素的主要机理。通过改性和生物再生能够有效提高活性炭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并延长其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0.
S市水源水及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S市作为饮用水源的三个水库中的微囊藻毒素(MCYSTs)含量进行了监测分析,同时检测了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的MCYST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原水、出厂水还是管网水,检出了MCYST,检出的种类都是MCYST—RR,原水的最高检出浓度达0.319μg/L,出厂水为0.324μg/L,管网水为0.276μg/L;藻毒素含量与藻细胞密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对藻毒素没有明显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锐坚  黄少斌  崔彬 《净水技术》2012,(1):52-54,67
采用含氰化物(CN-)的试验水样模拟城市取水水源地发生氰化物水污染事故,分别比较Cl2、ClO2和O3处理CN-的氧化效率,初步探讨三种氧化剂氧化降解CN-的机理,并考察投加浓度对CN-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Cl2氧化CN-的效率较ClO2和O3高;用浓度为25.6μmmol/L的Cl2处理由原水配制含CN-的试验水样,反应进行20 min,CN-去除率达98.6%,Cl2可用于应急处理氰化物水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2.
曝气生物滤池对微污染水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辉  赵玉华  李谨 《辽宁化工》2006,35(12):714-717
对曝气生物滤池对微污染水处理效果的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水力负荷为3、5、8 m3/m2.h及气水比0.7∶1~2∶1的工艺条件下,CODMn和NH3-N、浊度的去除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受污染水域的微生物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受污染水域生物修复原理的阐述,指出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物削减和水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结合微生物修复技术三原则和针对微生物易流失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受污染水域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方法。最后,对滨岸带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加以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含量低污染水对人工湿地中细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水平流人工湿地(HFCW)系统处理低污染水过程中,相同COD/ρ(TN)下不同碳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为较高碳氮含量的HFCW(HF1)和进水为较低碳氮含量的HFCW(HF2)对COD和TN的去除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HF1和HF2对CO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8.26%和28.89%,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79.06%和81.87%。HF1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HF2,HF1中富集的优势细菌为Chloroflexaceae、Comamonadaceae和Rhodocyclaceae,均具有异养反硝化功能,HF2中富集的优势细菌为Xanthomonadaceae和Rhodocyclaceae,其中Xanthomonadaceae具有自养反硝化功能。COD、NH4^+-N和NO3^--N对HF1中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对HF2中细菌群落的影响,HF1中COD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NH4^+-N和NO3^--N。  相似文献   

15.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颗粒活性炭在水净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选用不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合适的活性炭炭种;然后,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活性炭在不同滤速下对于原水中CODMn,UV254及浊度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在滤速15.59m/h时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设计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生态修复功能的生物栅处理装置。采用中试处理装置,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水和出水,处理量为6米3(/天·池)。试验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溶解氧(DO)维持在2~4mg/L、温度维持在20~28℃、pH值为7.0~7.5的最佳工况条件下对水体CODCr、NH3-N、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与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9.2%、62%、50%和74%。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凤眼莲对藻类的抑制效果,该文在不同覆盖率条件下分析了凤眼莲去除氮磷效果、凤眼莲植株及其种植水的抑藻效应。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去除氮磷的效果与其生物量的增长率呈正相关,50%覆盖率下氮磷去除率最高;短期内凤眼莲及种植水对藻类的去除率均高达70%,且种植水的抑藻效应与覆盖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昊 《净水技术》2021,40(7):35-39
紫外-过氧化氢联用(UV/H2O2)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其良好的微量有机物污染物去除效果,正逐渐推广应用于供水处理工程的深度处理.然而,该技术使用后一般会产生剩余过氧化氢(H2O2),若不进行有效淬灭会对城市管网和用户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颗粒活性炭(GAC)是去除剩余H2O2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尚缺乏有效的试验研究和细节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2-3):361-372
Abstract

Nitrate can be extracted from water at any pH below 10 by a water-insoluble quaternary ammonium 2, 4, 6-tri-methylphenate or N-benzyl-H-methylbenzenesulfonamidate dissolved in trioctylphosphate (TOP).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taking up TOP solutions of the quaternary ammonium bases in porous polypropylene (CelgardR-2400). These membranes were used in a modified dialysis cell to transfer N03 ? from near-neutral water to stripping solutions of pH, 12–14. Specific rate constants, k, in excess of 10?4 cm s?1 were observed for nitrate removal under a wide variety of loading and stripping conditions. This is sufficient to project a practical device for the decontamination of nitrate-polluted water.

When 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s in both the feed and the strip are removed by pumping these solutions through static mixers adjacent to the membrane, K is reduced by making the stripping solution less basic or by increasing its nitrate concentration.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disassembly of the carrier of the N03 ? and H+ at the stripping interface is a step-wise process, involving energetically unfavorable, charge-separated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庞愉文 《净水技术》2021,40(z1):326-331
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的最后一环,由于流动性较差,其水质受水箱材质以及水力停留时间即水龄影响较大.为解决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用户的用水质量,保障用户的用水安全,通过中试试验,对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水箱材质)下,各项水质指标随水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对水质的保障能力混凝土内衬PE最优,不锈钢水箱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