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顺宇 《电工技术》2019,(11):85-86
针对传统变电站常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控锁,介绍了二维码电控锁的优势及实现过程。现场试用证明,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控锁可取代传统锁和传统钥匙,可掌握设备使用的详细信息,实现对该设备的使用全过程跟踪,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减少了纸张浪费。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区域电网智能保护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通过对广域保护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区域电网信息的智能保护系统,与现有主保护协同工作,加强电网继电保护水平,简化后备保护。同时,针对广域信息采集易受干扰而出现信息丢失或畸变等实际问题,以及现有广域保护原理对此考虑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包括基于状态关联的区域保护原理与基于遗传算法故障判别原理的区域电网智能保护的决策模块及其工作机制。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故障数学模型,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及高容错性。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电网对多源多维、海量复杂的电网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快速分析以完成电网的智能决策和及时调控。本文开展了面向实时监测信息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研究。首先探析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的重要性和技术支撑,继而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并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设备级、子系统级以及总系统级智能体的设计和功能,最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算法,并利用测试实例进行了系统功能的验证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智能电网信息化及智能化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李伟 《电工技术》2019,(24):92-93
文章以智能电网为出发点,对装表接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装表接电技术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曲骅 《电工技术》2016,(12):12-13
以智能电网的构建为切入点,列举了智能电网框架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特点,重点分析了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智能电网的湖北电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智能电网的特点,总结了湖北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并就智能电网背景下的湖北电网规划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侵入式负荷识别技术需要在智能电网用户侧每个用电设备的插座上安装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获取电器 设备的负荷,导致负荷识别精度较低.为此,提出基于智能电表技术的智能电网负荷识别方法.首先将智能电表安装 在智能电网用户侧总线上,采集全部用电设备的电力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降噪与筛选处理,得到高质量的负荷数 据集.其次构建时间卷积网络模型,并输入负荷数据集进行训练,输出目标负荷的识别标签,实现非侵入式智能电网 负荷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识别智能电网用电负荷方面表现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135kWh,证明 了智能电表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命脉的电网依赖程度不断增加.面对能源压力、全球变暖等多方面挑战,电网提供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电能的需求大大提高.为此,美、欧等国家都相继展开了智能电网相关研究.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国家也注意到智能电网这一新的发展动向. 1998年,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提出了复杂交互式网络/系统( CIN/SI),可以认为是美国智能电网的雏形.2000年,EPRI正式提出IntelliGrid概念,并启动相关研究.美国能源部(DOE)则提出了GridWise计划,但二者内涵和目标基本一致.之后,DOE再次发布了Grid2030电力计划,阐述了美国未来电网发展设想,并确定了研发和试验工作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网运行的性能,智能电网对电网信息资源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共享出电网各阶段的数据信息,对于增强智能电网工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智能电网是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电网体系,数据量大,管理要求高。利用高可用性集群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动态迁移技术,对智能电网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保护及稳定控制系统无法适应智能电网要求的问题,对智能电网厂站端和控制中心的系统整合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充分考虑保护及稳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应实现全网协调控制,整合后的保护及稳定控制系统能自适应电网运行,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  相似文献   

11.
输配电网系统包含有大量在运设备,设备老化问题将影响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能质量,甚至导致电网可靠性降低。对此,提出一套适用于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的潮流控制方法,基于该潮流控制方法实现了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结果确定最佳维护策略和最佳潮流控制方式;同时能够根据故障风险、输配电损耗、过载操作、电力设备的寿命估算、客户中断和其他指标来优化潮流路径和设备维护计划;最后采用一个输配电系统模型对该控制方法进行验证,推导出合适的潮流路径和维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单个设备故障会影响整个输配电系统的性能,从而导致停电和二次故障,输配电网可靠性的降低与设备的老化密切相关;利用所提方法可有效制定最优潮流路径和维护策略,在保证系统可靠性达到最佳状态的同时使总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是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再生能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了智能电网的特点,针对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在研究传统电网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研究现状,从政策、市场和规划设计三方面对智能电网下的风险管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联网规模的扩大,电网时空特性日趋复杂,全面把握电网运行特性显得至关重要,仅靠人工经验手动筛选特征难以做到快速和准确。因此依托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快速高效地找到能够反映电网安全信息的关键特征,对于实际电网的实时监控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要求,该文提出一种电网关键稳定特征智能选择方法。该方法借助信息论和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分段方式集成改进(mutual information feature selection,MIFS)方法和封装方法进行电网关键稳定特征的智能选择。第一阶段利用改进MIFS方法进行特征初筛;第二阶段采用封装方法和后向搜索策略进一步选择关键特征。该分段智能选择方法针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评估应用场景实现多种方法的集成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小特征维度,实现特征的智能筛选,而且将运行经验纳入考虑范围,符合调度人员的先验认知,便于调度运行人员实时监控;另一方面减小了所选特征集合的冗余度,同时实现了特征分区筛选,提高了计算效率,有利于实时动态安全评估的开展。在IEEE-39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孙鑫  张幼明 《东北电力技术》2011,32(1):34-36,49
讨论了传统继电保护在保障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局限性,介绍了广域保护的概念、基本功能及在智能电网中的保护逻辑和结构,提出了广域保护应具备足够的自适应性和智能性,以满足智能电网对保护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广域保护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指出广域保护是未来继电保护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智能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智能电网的监控系统需要对大量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因此,完成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成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核心。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给出了相应的体系结构,并详细分析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优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向智能电网的保护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智能电网是以智能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为基础,深度集合电力与通信技术而形成的未来电网体系结构.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及其技术内涵.针对智能电网保护控制系统的需求特点,指出同步测量技术为面向智能电网的保护控制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基于广域信息的保护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并探讨了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面临的技术课题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商业模式定义和分类的论述和智能电网引发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机遇分析,提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电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探讨了电网企业在新商业模式发挥的作用,并对电网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行中低压母线保护装置及其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将弧声、弧光和短路电流3种信号融合作为电弧故障判据的电弧光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可以避免故障切除时出现的误动作,使故障可以快速切除,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后,说明了电弧光保护在中低压开关设备和整流柜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目前方法进行电网安全预警时,无法获取精准的电网安全数据,存在预警准确率低、预警性能差和预警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智能监控平台的电网安全预警技术,通过采集层、存储层、计算层、功能层、结构层构建智能监控平台,利用智能监控平台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获得电网运行数据;采用犹豫模糊决策法且依据获取的电网运行数据构建电网安全预警模型,完成电网安全预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预警准确率高、预警性能好、预警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