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混联虚拟轴机床的位置正解与工作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以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作为主进给机构,辅以双向移动工作台实现多坐标数控加工的一种新型混联虚拟轴机床的配置方案。建立了空间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封闭方程,分析了空间并联机构及其虚拟轴机床的工作空间,并给出了数值实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种新型并联机床的实际加工要求,提出了灵活度指标。该灵活度指标选取为刀尖点服务区的面积与服务半球面积的比值,提出了基于曲面分析的灵活度计算方法,并分析了结构参数,运动学参数对机床主进给机构灵活度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并联机床的主进给机的灵巧性好,可以实现大倾角加工。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四自由度1PS+4TPS型混联机构为主进给机构,辅以双向移动工作台实现多坐标数控加工的一种新型混联机床的布局设计方案。该混联机床方案中定平台通过4个结构完全相同的TPS驱动分支以及一个PS约束分支与动平台相联,动平台可以实现一维平动和三维转动,该方案具有可实现姿态角大、工作空间大等优点。对主进给机构进行了机构设计,推导出了主进给机构一、二阶运动影响系数矩阵,建立了主进给机构封闭形式的运动学方程。文中给出了运动学分析的数值实例。  相似文献   

4.
虚拟轴机床为高度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系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性已成为虚拟轴机床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障碍之一。在进行六自由度虚拟轴机床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基础上,为保证机构运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基于PVT插补的关节空间轨迹规划,提出一种带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从而提高虚拟轴机床的抗干扰性能。对虚拟轴机床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提高了对参数摄动和外在干扰的鲁棒性,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和精确的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机床变速中齿轮顺利啮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研制的DSX5-70型三杆虚拟轴机床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利用开发的虚拟轴模块解决了在三杆虚拟轴机床上实现CAD/CAM集成的难题,实现了三杆虚拟轴机床CAD/CAM的一体化,对三杆虚拟轴机床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新式数控机床--虚拟轴机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轴机床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式数控机床”、“机床结构的重大技术革命”,文中论述了虚拟轴机床与传统机床的区别及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虚拟轴机床研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3-HSS 并联机床运动学设计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提出以可以实现三平动自由度工联机构作为主进给机构,辅以回转工作台实现多坐标数控加工的并联机床结构配置方案,并据此简要阐述了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床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相应的运动学设计方法。理论成果已用于样机开发。  相似文献   

8.
虚拟轴机床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虚拟轴机床是近的睐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的一种新型加工设备,被称之为机床结构的重大革命,现对虚拟轴机床的特点和应用,以及虚拟轴机床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和分析,并且对虚拟机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并联机床的刚度和固有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一种新型并联机床刚度分析和弹性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参数变化对主进给机构刚度和固有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并联机床与基于Stewart平台的并联机床相比,Z方向刚度与相当而X、Y方向的刚度优于后者;加大中间腿的截面积可以大大提高并联机床的刚度,研究结果为优化并联机床的结构参数,提高其结构搞震性和切削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现虚拟轴机床末端刀具位姿的实时检测目前仍然是虚拟轴机床在数控加工领域实现高精度控制和产业化的障碍之一。针对六自由度虚拟轴机床的末端刀具位姿检测进行研究。首先对虚拟轴机床进行运动学分析,然后以虚拟轴机床末端刀具的位姿逆解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构建结构自适应确定的RBF神经网络,实现虚拟轴机床从关节变量空间到工作变量空间的映射,最后利用已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实现虚拟轴机床末端刀具位姿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实现虚拟轴机床末端刀具运动位姿的检测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为虚拟轴机床末端刀具的直接闭环高精度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型混联虚拟轴机床加工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提出了一种混联型虚拟轴机床的新结构 ,该新型虚拟轴机床具有工作空间大、可实现姿态角大、位置与姿态解耦等优点。以该虚拟轴机床为对象 ,基于 3DS环境和 MAXScript脚本语言开发平台 ,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了样机的实体建模、运动学仿真和干涉分析。为检查机床结构设计中的动静态干涉问题、验证轨迹规划的合理性、实现对零件可加工性及加工参数的合理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最新研制的 5 UPS PRPU虚拟轴机床机构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机床的运动学模型 ,并得到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表达式。详细阐述了基于三维机械CAD软件SolidWorks2 0 0 0平台 ,应用VisualBasic编程语言实现该机床实体运动学仿真的方法。为机床的一次性设计成功 ,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自由曲面的弹性研抛中 ,获得稳定的动力学特性和加工效果 ,开发了一种由“3轴并联 + 2轴串联”构成的新型 5自由度混联虚拟轴研抛机床。采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建立了基于Lagrange方程的空间刚 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考虑研抛机床整体的刚性运动与各支链弹性变形间的相互作用及耦合 ,将机床的各个支链和平台看作独立子结构 ,建立各自的动力学方程 ,根据子结构之间的约束关系建立了系统约束动力学方程 ;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 ,获得了较稳定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3T2R龙门式混联机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以能实现沿X、Z轴平移和绕X、Y轴转动的新型并联机构2-RPU2-UPS作为主体,辅以能实现主体Y轴滑动的直线导轨来共同实现五坐标联动加工的一种新型龙门式混联机床的机构设计方案。运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床实现3T2R运动原理,计算出该机床的自由度,进行输入选取与论证,并进行机床机构奇异分析,提出减少奇异的参数设计条件。建立该机床的位置反解数学模型,推导出了该机床的速度雅可比矩阵和加速度分析表达式,求解了该机床的位置反解、速度和加速度。基于虚功原理和该机床的运动学模型建立该机床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Adams软件对该机床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理论结果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5.
虚拟轴机床作业空间快速检验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民  汪劲松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1364-1366
根据虚拟轴机床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提出在机床的运动学分析中运用单开链方法,只进行一次运动学逆解计算就可求出全部运动变量的值,包括从动铰的运动坐标,因此适合于作业空间的快速经验。基于一台实际的虚拟轴机床--VAMT1Y,对该算法进行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数据融合的虚拟轴机床定位方法,在虚拟轴机床动平台的位姿测量中使用了视觉技术与电子罗盘,解决了虚拟轴机床动平台上的主轴定位问题。此方法将虚拟轴机床各根杆上的编码器信息、视觉信息与动态惯性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经过动态计算获得置信距离的关系矩阵,虚拟轴机床动平台的位置与姿态的精确定位得到了保证。经过一个单轴单方向的运动测量简化试验,将虚拟轴机床动平台6自由度位姿的测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也表明了该定位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提高机床行业的服务能力,机床行业提出建设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能力平台。总结了创新平台的基础装备制造及高档数控机床的四个方面研究进展,包括电主轴单元技术(高速主轴刀柄刀具系统动力分析、数字化仿真和样机模态验证分析)、机床设计(直线轴进给系统刚柔耦合机电耦合动力学、多轴联动与高速五坐标混联加工装备、摆动/回转进给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验证分析、MTC1000镗铣磨复合加工中心结构创新设计)、机床控制(高速启停残留振动抑制技术验证分析)和机床验证(航空航天结构件高速加工现场的数据采集、映射与存储技术分析)。最后展望了基础装备制造和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虚拟轴机床并联机构的自适应动态滑模运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轴机床系统模型复杂难以准确建立,高速加工时存在强烈干扰且不确定,难以实际实现高性能控制,为此,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动态滑模控制方法,用于虚拟轴机床并联机构运动控制。通过构建新型动态切换函数,设计二阶动态滑模控制,以解决采用常规等效控制设计的滑模控制系统,因忽略执行机构快变动力学特性等而导致控制系统品质降低甚至不稳定的问题,同时避免滑模抖振的出现;引入自适应控制对虚拟轴机床加工时的外界干扰等不确定因素进行在线估计,以克服滑模控制性能需依赖于对未知干扰的先验估计的局限,增强虚拟轴机床克服高速加工时的强烈干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控制性能。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动态滑模控制方法,可使虚拟轴机床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较强的鲁棒性,良好的动态、稳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