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掀起了乡村休闲景观及设施建设的高潮.各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经验积累,普遍对乡村休闲景观设计照搬城市景观做法形成的"千村一面"现状有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新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休闲景观场所及设施是满足新时代乡村生活、延续乡村风貌和传承文化功能的多元空间.尝试适地性景观设计方法、挖掘项目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运用对比、点色、借景、借声等设计措施,塑造适合项目地可持续发展,满足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的文化休闲景观场所和设施,激发乡村活力,从而为提升乡村景观建设品质、追求地域个性化的设计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乡土景观遗产,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及乡土景观却日渐消失、衰败,在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顾家台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分析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杨建华 《华中建筑》2014,(8):96-101
对现状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品质的准确评价与判断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特点构建一套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因素体系,即7个一级评价因素,25个二级评价因素;为今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评价,规划设置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对景观设施规划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市西湖区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其道路、水系、公共空间与边界等线性景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乡结合部线性景观存在的景观紊乱、连续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城乡结合部线性景观提出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保留乡土树种和区域文化特色等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备受关注的景观项目大都集中在城市景观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的开发建设较少,乡村景观的理论也有待完善。当前,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积极发展乡土景观,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乡土景观"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景观内涵的能力、对景观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乡土景观设计是以乡村为基础展开思考和创新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方向,结合当前乡村发展趋势,亲力亲为,才能获得对乡土景观及时、全面、可靠的理解。文章以新农村景观设计为基点,分析"乡土景观"概念在将来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方面为实际乡土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为广大乡土景观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风貌是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为传统的中国北方平原小城镇,规划通过"人文"与"生态"相结合的双重引导,打造一个"自然中的特色城镇",形成整体性的景观网络和"一环、三轴、三区、四中心、多节点"的景观风貌结构,并依据功能布局和发展过程可分为五大景观风貌控制区。通过景观风貌建设引导规划与色彩引导规划等手段,建设中国北方平原现代农业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英山县龙珠村景观改造EPC项目为例,针对该村景观效果辨识度较低、景观风貌较差、乡土文化元素流失等不足,将"灵性、食养、慢村"作为设计目标,设计了"一轴连三片"的景观布局,即通过一条景观轴串联入口接待区、田园风貌区、乡村客厅区三个功能片区,以实现"赋功能、塑形象、寻乡愁、建示范"的特色设计理念。此外,该项目在采用EPC建设模式对环境景观及乡土空间的综合改造过程中,总结了EPC模式在优化管理、控制成本、促进沟通等方面的优势,以期为同类景观改造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乡土景观对于高校景观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原有基地的乡土景观特色,然后通过对湖南信息学院东校区景观设计的解析,探讨了乡土景观在高校新区规划上如何利用原有基地特点,让校园规划从功能上,情感上,经济上,资源保护上做到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浅谈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乡土景观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阶段,在全球文化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影响下,小城镇乡土景观逐渐衰退或被同化.笔者归纳了乡土景观具有的四大特点:实际功用性、多样性、文化意义、时代性与社会性,并将乡土景观涵盖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了乡土景观所具有的景观、社会、经济、生态、科研、教育等价值对建设有中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在小城镇规划中保护乡土景观的途径:增加乡土景观保护的专项规划内容,对特色乡土景观的认定与保护,对乡土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景区分级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用地适宜性是用地适宜建设程度的量度,两者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千佛山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子景区详细规划借助Arc GIS平台进行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这两项评价进行景观综合保护分级,制定分级保护策略,对规划新增景点选址和布局游览设施选址从景观敏感度与用地适宜性评价方面进行辅助决策,提高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21,(4):12-13
项目名称: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改造设计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地点:安吉山川乡船村建筑面积:450㎡结构形式:砖木混合结构1选址及现状安吉山川乡船村,距杭州主城区西北方向约60km,海拔约220m,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一个盆地,良田千亩,一条溪流贯穿东西,流水长年不断。入村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狭长小径,一边是竹林,一边是溪流,过后则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初温铁军等学者提出“三农问题”.到2005年10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建设从认识到实践乃至政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回视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多数状况是乡村改造(建设)成城市.本质是从模拟城市出发的改造(建设).而乡土社会的优势却没有受到重视。这应该是源于当代乡村“向城求生”的现代化诉求.是进城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体验与描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新农村的目的,不仅仅是更新农村面貌和增加农村收入,更重要的是建设和推广新的城乡文化,改善村镇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达到坚持社会发展“五个统筹”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Mickey 《中国厨卫》2009,(3):40-45
春意盎然的3月,随着凛冽的寒意逐渐褪去,新居的装修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如果想要展现如田园诗般温暖、闲适的家居氛围,只要把握田园风格的基础攻略,即使在家也可随时领略惬!意的乡间时光。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从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出发,在规划中尊重农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以村庄规划为重点,通过统筹城乡规划,结合新农居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霞  谢小玲 《华中建筑》2007,25(7):142-144
该文总结了村庄传统肌理布局的一般模式及特点,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肌理面临的问题,探寻村庄肌理积极保护与更新的适宜之路.  相似文献   

18.
曾扬  黄鹏 《中国厨卫》2006,(3):56-66
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性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没有突兀,没有独显,成为乡村最诚恳的语言,而在乡村背后,一份淡淡的悠然,静静的绽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
这是一体量感十足的现代建筑从落在空旷的稻田边.但与乡野气息不同的是独有的、拔地而出的强悍,同时却又隐匿而温顺地与环境相连接.粗犷的质感在对应着土地的原貌,细腻节点却是映衬着情感的酝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