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察了胶质、沥青质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胶质、沥青质含量的模拟原油,采用破乳剂对其乳状液进行破乳、脱水,其脱水速度是不同的。在较低浓度下,胶质含量增加,破乳速度降低。随沥青质含量增加,破乳速度逐渐降低。在总浓度低时,胶质比例越大,破乳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实验对加入不同类型破乳剂的苏丹Palouge FPF含水原油热化学沉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破乳剂TS-101最适合现场原油脱水,经过不同乳化条件乳化之后的不同含水率的稳定原油乳状液,加入TS-101破乳剂的最优破乳温度为80℃,最佳质量浓度为170~180mg/L,大部分试验油样在沉降13h后慢慢趋于稳定,沉降19h后全都符合预期脱后含水率低于5%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瓶试法测定了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氮聚醚型破乳剂(PRO7501 X,X=A、B或C)对南海某高含蜡原油破乳脱水净水的能力,考察了破乳剂种类、破乳剂相对分子质量、破乳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原油乳状液脱水率的影响。通过现场中试以及加药点改造,考察了该药剂在现场实际脱水净水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现场停留10min时,破乳剂PRO7501 X的脱水速度较快,其中,破乳剂PRO7501B因其相对分子质量适中,脱水率最大。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破乳剂PRO7501B质量浓度的增大,脱水率逐渐升高,当质量浓度升高到15mg/L时,脱水率趋于稳定。对现场中试以及加破乳剂点进行了改造,检测结果表明,破乳剂PRO7501B可以明显降低P-V-103分离器油相出口的含水率,由原来的11.0%~15.0%降至0.2%~1.0%,处理后外输原油的含水率为2.5%~3.0%,可以满足平台的正常生产及外排要求,水相出口含油的质量浓度从30~35mg/L降至3mg/L以下,基本解决海面存在油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PVT装置模拟高温高压下热采稠油乳状液的形成过程,并通过RS600流变仪及光学显微镜,测定了渤海脱水原油与模拟水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的黏度及微观特性,考察了影响热采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随实验温度、搅拌速率以及防膨剂浓度的增加,稠油与模拟水乳化所形成的原油乳状液黏度增加,水滴数量增加、粒径减小,所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而多元热流体的加入使得原油乳状液黏度降低,但水相颗粒以更小的粒径分布得更均匀。这主要与温度增加及多元热流体的作用有关,稠油黏度降低,再加上剪切速率增加及稠油中的天然乳化剂共同作用,使得稠油容易与模拟水乳化,形成稳定的W/O型乳状液。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验室配制的克拉玛依原油乳状液,研制出低温高效的有机硅改性聚醚破乳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适宜合成条件为:含氢硅油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4%,缩合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应用红外光谱法比较改性前后破乳剂官能团的特征峰,分析物质结构所发生的变化,验证反应获得了目标产物。考察其对克拉玛依三次采油、辽河油田老化油、辽河曙光原油、大庆原油的破乳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对克拉玛依三次采油脱水效果最好,其脱水率达87.5%,三次采油两相分离明显,界面清晰。现场用破乳剂、有机硅改性破乳剂脱出水电导率分别为4 960、7 010μs/cm。有机硅改性破乳剂脱水效果好于现场用破乳剂。  相似文献   

6.
页岩油具有凝点高、含蜡量高、乳化程度高的特点,导致传统热化学脱水工艺对页岩油采出液处理效果欠佳,难以达到外输标准。高频脉冲原油处理技术可以高效脱水,但对页岩油采出液处理参数的优化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了高频脉冲原油处理技术对大港页岩油采出液的处理效果,并对处理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高频脉冲脱水技术可以实现页岩油采出液有效破乳,显著降低页岩油含水率。通过处理参数的优化发现,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的提高均有利于提高脱水效率,同时,存在脱水效果最好的电场处理时间、操作温度以及破乳剂质量分数参数;在电场强度为200 kV/m、电场频率为5 kHz、电场处理时间为60 min、操作温度为75℃、破乳剂质量分数为0.010%的条件下,页岩油脱水后含水率为0.48%,综合效益最好。研究结果为页岩油采出液处理参数优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原油开采过程中,原油遇水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乳化液,添加破乳剂是快速高效脱去原油中水的最有效的方法。对破乳剂与原油两相混合的流动形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破乳剂在不同速度、不同入口角度下加入原油管道后两相流动的速度分布图和浓度分布图。经过对比发现,当药剂入口角度为0°,药剂流入速度越大,越有利于破乳剂的扩散,破乳剂和原油的混合效果最好,就更有利于原油的脱水。  相似文献   

8.
对原油乳状液分别进行了热化学法和微波破乳法脱水实验,采用含水质量分数为58.88%的3#原油乳状液,根据本实验原油的特点,通过改变温度、微波震荡时间、脱水剂用量研究了影响原油脱水的相关因素以及趋势,依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工艺路线;结果证明:此工艺具有脱水速度快,脱出水清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风城油田采用双水平井SAGD技术开发超稠油取得成功,但是SAGD采出液温度高,乳化程度高且复杂,油水分离困难.通过基本物性分析、显微照相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SAGD采出液稳定机理,研究预脱水和热化学脱水、掺柴油降黏辅助脱水技术,研制耐温预脱水剂SB-1和正相破乳剂KL-1,形成SAGD采出液高温密闭脱水工艺.结果表明,SAGD采出液掺入质量分数为10%的柴油,在140℃温度条件下进行预脱水和热化学脱水,净化油含水率小于2%,脱出污水含油质量浓度小于8.0g·L-1,投产年处理量为30×104 t原油的高温密闭脱水试验站,实现风城油田当前SAGD采出液的全部处理.  相似文献   

10.
超稠油化学降粘脱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的基本性质,开发出高效降粘脱水剂,以解决现行工业生产中超稠油脱水时间长、能耗高、占用较多沉降罐的问题。利用自主开发的降粘脱水剂和破乳剂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超稠油的快速脱水。考察了破乳剂类型、脱水剂用量、温度、混合强度等操作条件对辽河超稠油脱水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脱水条件为:破乳剂和脱水剂用量均为200μg·g-1、混合温度90 ℃、沉降温度85 ℃、沉降时间36 h,此时净化油含水量可降至5%以下。并且经脱水处理后,原油粘度的降幅可达40%以上,改善了油品的储运性能,有利于超稠油的后续加工。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管输水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非常复杂,不同的流动状态下压力梯度差异很大,因此管输含水超稠油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问题。为了掌握含水超稠油的管输流动特性和管流的设计计算,对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进行了管道输送水力计算的研究。采用管道流动实验装置对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进行了管流模拟实验,并以罗宾诺维奇-莫纳方程为理论依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参数值。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流变指数均小于1,它属于假塑性流体。用JandelSigmaplot软件回归出适合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流变参数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便于辽河稠油的管道输送,以分水率和降黏率为两项重要研究指标,通过稠油乳化降黏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质量分数,有机碱的质量分数和Ca2+对辽河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在油水界面膜上的作用能力差别较大,导致乳状液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发生较大变化;用两性表面活性剂LAO?30配置的辽河稠油O/W型乳状液,其分水率与降黏率均随着LAO?30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表面活性剂LAO?30分别复配有机碱(TEA、ETA、TEOA)时均具有协同作用,能很好地提高乳状液稳定性;对乳状液降黏率、分水率、绿色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选用质量分数为0.20%的ETA和0.75%的LAO?30复配,经乳化得到的乳状液在抗硬水能力方面有很大提升,在CaCl2质量分数达到0.20%时,乳状液6 h的分水率为24.4%。  相似文献   

13.
SBS改性道路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曙一区高粘度原油密度大(ρ=0.997cm-3)、粘度大(V80=5647.3mm2/s)、凝点(48℃)高,属于低硫环烷基原油.该原油无汽油馏分,柴油馏分收率也很低,仅占7.19%,重油馏分不适合做润滑油原料也不适合做催化裂化原料,而且渣油馏分亦不宜做催化裂化原料.但此油的蜡含量比较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是生产优质高等级道路沥青的优质原料.以辽曙一区原油渣油为基础组分,采用炼厂富芳贫蜡的润滑油下脚料做为增塑剂,研制出了符合交通部JTJ036-98技术要求的SBS改性高等级道路沥青产品,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改性沥青具有很好的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能够提高辽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最优复配体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乳状液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流变仪,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探究了液滴平均粒径、分散度、乳状液黏度的变化规律,考察了外部因素对复配体系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BS?50、AEO15/OS?15、OP?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4.0%、1.4%、1.4%的复配乳化剂有利于提高辽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平均粒径与分散度存在正协同关系,与乳状液黏度存在反比关系;温度、油水体积比的提升,会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加大搅拌速率及矿化度,有利于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矿化物NaCl的质量分数为0.2%~1.0%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乳状液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分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辽河油区吞吐稠油生产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其吞吐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的新方法,并以欢喜岭油田锦607块为例,其计算结果与SEC储量评估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相对误差为4.35%,符合石油行业标准。这也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其他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稠油O/W乳状液中多重乳滴对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胜利油田新滩区块稠油乳化降粘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乳化降粘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部分W/O/W多重乳滴,这种多重乳滴的多少和性质与配制O/W乳状液的方法有关.当用纯稠油与活性水配制时,形成的多重乳滴少,其主要是中间油相与外水相油水界面膜的破坏.它的破坏对整个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小.而利用高内相W/O乳状液用转相法配制O/W乳状液时,会形成较多的W/O/W多重乳滴.这种乳滴的破坏对乳状液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沙坨油田是辽河盆地火山岩储层中首次获得千万吨级规模的油田,是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边底水块状裂缝性粗面岩油藏,由于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变化快,油藏不确定的因素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对黄沙坨油气形成机理和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储集层的岩性、结构、构造位置及岩层的厚度是储集层构造裂缝形成的内因,它控制构造裂缝的密度及发育程度,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控制了火山岩油藏油层的分布趋势及油层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Eclipse软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辽河油田新欢27块低渗油藏,在基质渗透率各向同性条件下,研究了反九点井网,不同井距排距下的开采程度,确定了最优井距排距为200 m×200 m,并以此井距排距为基础,研究了压裂裂缝穿透率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确定了3个油组的最优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小洼油田是辽河油田较早发现伴生气中含有CO2的稠油区块,通过研究小洼油田CO2产生机理,分析了CO2的分布规律,确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案,在辽河油田率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CO2监测与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