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单级抽提试验,模拟工业装置连续逆流抽提(假三段试验),以沈北-大庆混合油的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在单级抽提试验所确定出的NMP和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基础之上,进行了假三段抽提试验及NMP精制油脱蜡试验。对单级抽提及假三段抽提所得精制油及脱蜡试验所得脱蜡油进行了各项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操作条件下NMP和糠醛单级抽提所得精制油质量接近,二者的脱蜡油均能满足国家质量指标要求。但NMP精制的剂油体积比下降50%,精制油收率提高7%。与糠醛假三段相比,NMP假三段溶剂精制的剂油体积比下降50%,收率提高4%。两种精制油质量基本相同,均好于适宜操作条件下单级抽提所得到的精制油的质量。同时也说明了NMP比糠醛有更好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某炼厂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NMP溶剂精制的小试研究.首先进行单级抽提试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并借助数学手段,确定了NMP精制的适宜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NMP的假三段抽提试验及脱蜡试验.结果表明,无水抽提适宜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7℃,剂油体积比为0.75,在相同条件下,NMP单级抽提精制油收率为9...  相似文献   

3.
NMP精制混合减五线馏分油小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沈北、大庆混合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单级抽提试验进行了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用正交试验法较深入地考察了剂油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对精制油收率和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进行回归。用非线性规化确定出NMP及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为1.5,抽提温度124℃。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84%,60℃折光率为1.4632。NMP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为0.75,抽提温度88℃,溶剂含水质量分数为0。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91%,60℃折光率为1.4636。研究表明,NMP溶剂精制馏分油无论剂油比还是抽提温度均远远低于糠醛,说明NMP用于润滑油精制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馏分油加助剂NMP溶剂精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物理抽提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润滑油精制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率,即在润滑油NMP精制过程中加入助剂,使其与氮化物进行反应,从而脱除油中的氮化物,使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考察了NMP溶剂加助剂精制的碱氮脱除效果及对精制油性质和收率的影响。经过NMP溶剂加助剂单级抽提试验及假三段试验表明,NMP溶剂加助剂精制可有效脱除馏分油中的碱性氮化物,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加入助剂的质量分数对精制油收率及折光率无显著影响。单级抽提适宜操作条件:剂油体积比为1.0,抽提温度为80℃,加入助剂的质量分数为0.7%。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收率为87%,60℃折光率为1.4598,碱氮的质量分数为67μg/g。假三段试验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剂油体积比为0.75,加入助剂的质量分数为0.5%,上段温度为80℃,中段温度为70℃,下段温度为60℃,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收率为88%,在60℃时折光率为1.4601,精制油碱氮的质量分数为57μg/g。  相似文献   

5.
大庆/沈北减二线馏分油NMP和糠醛精制小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沈北混合的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分别确定出NMP和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使NMP精制油与糠醛精制油的质量相近,即60℃折光率为1.450,脱蜡油的粘度指数为95。NMP精制的操作条件是剂油质量比为1.41,抽提温度为70℃,NMP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精制油收率为91.8%。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是剂油质量比为1.93,抽提温度为95℃,精制油收率为85.3%。试验结果表明,在精制深度相当的条件下,NMP精制和糠醛精制相比,剂油质量比下降了近40%,精制油收率提高了近7%,充分说明NMP精制要明显优于糠醛精制。  相似文献   

6.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比絮凝精制和溶剂精制的实验结果可知,采用溶剂精制回收废润滑油的效果较好。溶剂精制回收废润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糠醛精制:剂油比1.5,精制温度80 ℃;NMP精制:剂油比1.0,精制温度60 ℃。综合考虑,采用糠醛精制的经济效益较高。在糠醛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经处理后的粘度指数为102.6,25 ℃折光率为1.459 4,色度为1.0,凝点为-16 ℃,w(残炭)为0.499%,w(S)为0.057%,收率为93.96%。回收后的油品经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调和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物理抽提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润滑油精制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率,即在润滑油糠醛精制过程中加入助剂,使其与氮化物进行反应,从而脱除油中的氮化物,使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实验考察了加入助剂后糠醛精制过程中助剂加入量、剂油比、精制温度、精制时间等精制条件及白土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加入量、精制温度、精制时间、焙烧温度等条件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糠醛精制过程中对碱氮脱除率影响最大的是助剂加入量,其次是剂油比,而其它条件几乎无影响;加剂后白土精制的白土加入量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相对变弱,在很少的白土加入量下即可满足脱氮要求。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糠醛精制过程加助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物理抽提与反应相结合的提高润滑油精制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率,即在润滑油糠醛精制过程中加入助剂,使其与氮化物进行反应,从而脱除油中的氮化物,使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实验考察了加入助剂后糠醛精制过程中助剂加入量、剂油比、精制温度、精制时间等精制条件及白土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 加入量、精制温度、精制时间、焙烧温度等条件地碱氮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精制过程中对碱氮脱除率影响最大的是助剂加入量,  相似文献   

9.
双溶剂精制法回收废润滑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糠醛组成双溶剂,研究了糠醛精制和双溶剂精制两种方法在回收废润滑油中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双溶剂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0,V(环氧氯丙烷)∶V(糠醛)1.5∶1;糠醛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5。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总回收率达到73.95%,回收油的粘度指数为118.4。采用双溶剂精制法回收的油品质量比糠醛精制法好。  相似文献   

10.
大庆涠洲混合减二线脱蜡油为原料,先后进行了工业装置理论塔板数标定、多级静态及中试规模的糠醛溶剂精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装置理论塔板数为2块。剂油体积比为5.47∶1的假二段实验与剂油体积比为3.2∶1的假四段实验精制油的黏度指数均可达到100,收率分别为64.07%与66.01%。具有4块理论板数的中试装置在剂油体积比为3.27∶1条件下得到的精制油黏度指数为101,收率为70.5%。精制油产品质量能够满足HVI150SN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将异丙醇与糠醛配成双溶剂,分别采用糠醛单溶剂及异丙醇与糠醛的双溶剂对工业废润滑油进行溶剂精制,对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溶剂精制的效果优于糠醛单溶剂精制的效果。其最佳工艺条件是:精制温度为75℃,异丙醇与糠醛的体积比为1∶1,剂油体积比为1.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回收油品的粘度指数为119.5,折光率为1.476 6,色度为1.0,凝点为-15.8℃,闪点为218.4℃,硫质量分数为0.026%,油品的总收率为72.5%。  相似文献   

12.
润滑油基础油糠醛精制工艺加助剂脱氮小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用络合萃取的方法对某厂减三线脱蜡油进行了脱氮精制处理的小试实验。结果表明,糠醛与金属盐的混合溶剂能够有效地脱除脱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减三线脱腊油的碱氮量由432.32μg/g降至91.99μg/g,其脱氮率为78.12%。减三线脱蜡油糠醛精制工艺实验室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加入助剂6g/kg、精制温度118℃、精制时间20min、剂油体积比2.0、沉降时间30min。白土精制过程最佳操作条件为:白土加入质量分数为2.5%,精制温度150℃,精制时间20min,白土不焙烧。  相似文献   

13.
工业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乙醇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配成双溶剂,采用NMP精制和双溶剂精制两种方法对工业废润滑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溶剂精制的适宜工艺条件是精制温度为70 ℃,乙醇胺加入的体积分数为5%。在适宜条件下,双溶剂Ⅱ(V(乙醇胺)∶V(NMP)=5∶95)精制油品收率为89.85%,40 ℃下粘度为30.89mm2•s-1,100 ℃下粘度为5.60 mm2•s-1,粘度指数为120.4,25 ℃下折光率为1.450,色度为2.0,凝点为-28.8 ℃,闪点为219.6 ℃,硫质量分数为0.0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