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碳排放计量的需要,构建了基于BIM的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方法和碳排放计量模型。建立了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分析流程,以一栋样本公共建筑为实例,进行了建筑地理环境影响分析和建筑本体节能效果分析,包括建筑热工性能和建筑光环境分析,提出了低碳设计的优化对策。建立了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清单构成和分析流程,分别对样本建筑的建造、运营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进而得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数值,分析了公共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贡献比例,指出降低公共建筑生命周期运营阶段的能耗是控制和减少公共建筑碳排放量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和建立公共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科学合理减少碳排放,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生产生活新模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并推动绿色低碳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建筑领域能耗大、碳排放量大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分析了“近零能耗建筑”概念、技术指标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设计方案,提出了把双碳理念融入建筑领域,打造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未来建筑实施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的公共建筑技术能够降低建筑物,特别是工业建筑的能耗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剑远  赵楚翘 《智能建筑》2022,(3):29-32+38
<正>0前言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新建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低碳建筑标准,既有公共建筑要加快节能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46.5%和51.3%,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碳排放比重分别为21.7%和21.9%。高铁站房具有大跨度、大空间,多功能复合立体流线设计等建筑结构特点,相比一般公共建筑用能更复杂、能耗更高,其中制冷供暖能耗最大,占总能耗50%以上。高铁站房空调系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国共同呼吁的重要议题。公共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双碳”目标下公共建筑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首先,阐述了公共建筑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系统地介绍了一些可行的低碳技术路径,包括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实现能源使用与排放的精细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介绍了欧洲8个典型国家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标准体系的发展状况,提出我国建立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建议。一、背景简介欧盟是当今全球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耗大户,其中建筑能耗比重较大,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40%,建筑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已达到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左右。欧盟建筑能耗比重最大的是采暖空调,约占居住建筑能耗的70%,公共建筑能耗大  相似文献   

6.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和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近零能耗建筑"由于其超低能耗、低碳排放量、高舒适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发展的新趋势。建筑的节能性、经济性会随着建筑材料、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建筑节能标准,以北京地区办公楼为例,对节能65%和近零能耗建筑应用DeST软件进行能耗模拟,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两种建筑的经济性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零能耗办公楼比节能65%办公楼总费用降低了15.74%,碳排放量降低了40.72%。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宣布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计入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指建筑运行碳排放(建材生产环节碳排放通常划分在工业领域),因此,建筑运行能耗的量化公示、分析,进而合理有序地降低,对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均远大于其他类型民用建筑,是建筑运行节能减碳的重点.聚焦建立在公共建筑能耗数...  相似文献   

8.
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国内领先的低碳园区,青岛自贸片区海辰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进行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海辰园8号楼为例,通过“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低碳能源”的技术策略,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储直柔的应用示范,实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目标,为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业所消耗的能源及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能源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们愈加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和建筑碳排放,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能耗控制方法。本文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有序地梳理了建筑各个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控制方法,然后提出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控制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从而建造低能耗与低碳建筑,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肖应乐 《建筑》2010,(23):25-26,41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对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意义尤为重大。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的主要策略。如何降低碳排放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低碳已经成为全球都在关注的热门词汇。在建筑领域,低碳建筑不仅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主流,在中国地产业,低碳化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低碳建筑,投入不过增加5%,但能节省资源40%以上。中国民企低碳联盟秘书长孙保罗称:"在低碳建筑领域,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突破,达到了一定水平。推行低碳技术非常可行也非常必要。"低碳地产在行动中国的能源紧张形势十分严峻,住宅建筑能耗却占了全国能耗的32%。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关键领域。从低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视角出发,分为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 4 个阶段进行碳排放核算。构建了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将低碳监管融入到全寿命周期过程;根据人员消耗、化石能源、电能等 3 种主要的碳排放因子,建立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 CO 2 排放核算模型;在政府实施碳税政策背景下,基于作业成本法建立了 CO 2 排放成本核算框架,对住宅、商业建筑、工厂厂房、办公楼、会展中心、学校等 6种不同类型低碳建筑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并运用 0-1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分析了建筑投资商的项目组合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暖通空调》2021,51(9)
结合上海市统计年鉴中的面积数据和黄浦区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报告的能耗信息,建立了建筑碳排放的双回归预测模型。并根据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将不同空调系统形式、节能改造程度参数化后引入预测模型,量化了此类抽象因素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有效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且适用于不同场景下建筑碳排放的研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2012—2025年黄浦区公共建筑碳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4.
邬锦  刘军  戴辉自  袁园 《重庆建筑》2023,(8):16-18+24
在“双碳”目标及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领域需通过量化建筑碳排放,从低碳低能耗技术层面降低建筑碳排放,从而逐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文运用建筑碳排放、能耗模拟软件,结合重庆市某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分析建筑改造前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及分布,研究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碳减排效益,为解决既有建筑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提供参考,对建筑存量市场的绿色化发展及低碳转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雷 《城乡建设》2010,(7):20-24
有关数据显示,综合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3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亿吨,节约费用可达7000亿元。推广"低碳地产",打造"低碳住宅",把绿色环保融入房地产开发创意,在旧城改造中引进低碳排放标准,通过政策引导、低碳开发和低碳消费等实现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意格国际北京意格副总裁黄仕倩,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泛海国际居住区技术总监代炳春,旭辉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浩,就低碳房地产发展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与即将实施的碳排放配额管控制度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适应,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建筑能耗标准逐步发布之后,我国又进入了低碳建筑标准的编制高潮。文章梳理我国低碳建筑的相关标准,介绍日本的低碳建筑标准及其认定制度。在日本的低碳建筑评价中,既有必备的定量要求(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一次能源消耗量),同时也考虑定性的地域气候适应性策略(采用有效的减排措施),即采用以能耗为依据的相对低碳判定原则,避免碳排放绝对值计算以及碳排放基准值设定的麻烦。希望日本的经验能为我国的低碳建筑标准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应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双碳”目标,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能有效降低建筑业耗能和碳排放量。阐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起源、定义与发展背景,解释建筑具有的气候性与节能性等技术特征,分析区域气候影响下的节能空间形态与可再生材料2种绿色建筑元素,结合示范性的既有案例分析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做法。旨在推动建筑领域中绿色节能低碳型建筑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于2017年12月正式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计划逐步扩展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建筑领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其中,公共建筑能耗高,减排体量大,具有很好的碳交易潜质。本文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建筑领域碳交易实施情况,并结合公共建筑自身特点,初步构建了公共建筑节能领域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框架、基准线设施方法、MRV机制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引入建筑能效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推动建筑节能行之有效的手段,应积极立法引导能效交易市场稳定发展中国已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降低40%~45%。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建筑排放已占到一般城市排放的40%左右,其中住宅建筑已占到建筑业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建筑节能非常必要的手段。一、国内民用建筑能效交易现状(一)我国民用建筑碳排放现状及趋势2008年,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效率优化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金堂县居住区住宅建筑形态对单位面积碳排放影响为切入点,基于4个样本社区选取86栋住宅形态指标和3 256户住宅能耗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方法在住宅形态层面分析了其对住宅单位面积碳排放的影响,并构建住区低碳规划指标表和碳排放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金堂县居住区住宅体形系数、面宽进深比、梯户数均会对住宅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层数梯度中影响趋势是不同的;住宅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开发强度梯度变化的,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很好地识别梯度变化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定量化建立预测模型。因此,金堂县可以通过优化住宅形态降低住宅单位面积碳排放,提升碳排放效率,从而实现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