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fluid flow and oil-water separation were simulated using a Reynolds stress transport equation model of turbulence in water flow and a stochastic model of oil droplet motion,Simulation results give the axial and tangential velocity components,the pressure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and droplet trajectories for a hydrocyclone of F type and a hydrocyclone proposed by the present authors.The flow filed predictions a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LDV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ydrocyclone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hydrocyclone of F type due to creating stronger centrifugal force and lower axial velocity.  相似文献   

2.
切向旋流油水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建  周芳德 《化工机械》1993,20(1):16-19
  相似文献   

3.
从流动机理模型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等方面综述了油水旋流分离器的研究进展状况.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FLUENT得到模拟结论,建立模型时运用RSM湍流模型和基于欧拉法的MIXTUER两相流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结论对油水旋流分离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油水旋流分离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且通过对用于油水旋...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内部流场,模拟出分离器内轴向速度变化规律,得到钻井液气液旋流器内部流场的特征。分析油水旋流分离器内部油相体积浓度分布,得到了油水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和油水两相流的分离特性,为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工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辉煌  栾江峰  赵志阳 《当代化工》2017,(11):2356-2359
介绍了现代石油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油水分离工作在石油行业内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一项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资源充分利用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并综合概述油水分离技术的现状。叙述了重力沉降与离心分离两种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前辈对分离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油水分离结构,即内循环式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器。通过设计制造设备,利用实验来研究新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针对不同分流比对旋流器油水分离性能和压力特性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利用指数坐标系对比分析了分流比对旋流器的速度、压力降、压降比和分离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发现,分流比变化主要影响旋流器内部轴向速度分布,压降比随分流比的增大线性增加,而综合效率随分流比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当分流比为20%时,所设计旋流器的综合效率最高,且质量效率和简化效率均高于95%。  相似文献   

7.
旋流分离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惠新  王跃进 《过滤与分离》2002,12(3):33-36,40
介绍了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将旋流分离与其他几种分离技术在油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比较,综述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油水分离、油污水处理、原油或其他油品脱水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旋流分离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康勇 《化工进展》2009,28(3):374
油-水旋流分离器是一种新型的水力旋流设备之一。在石化等行业中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掌握旋流分离器内液体的流动特性对旋流分离器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其流体的分析是分析方法之一。通过CFD对油-水旋流分离器内流态的三维数值模拟,发现这种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如所采用的迭代次数就对液分离器的模拟效果有著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油田高含水开发阶段大量的产出水给地面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增加了生产操作成本。井下油水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管柱组合,结合FB-79井先导试验,表明该技术可以降低地面含水率,提高油井产量,延长油井生命周期,提高油藏采收率,在高含水油田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袁惠新  曾艺忠  杨中锋 《化工机械》2002,29(6):359-362,370
在简述了液液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 ,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油污水处理、原油或其他油品脱水、液化气脱胺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并展望了旋流分离技术在液液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旋流沉降组合式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性能的不同操作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旋流器不同叶片数、出口角,沉降器板长、倾角、板间距及聚结材料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确定了各个结构参数的适宜值。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空速和液气比对旋流板分离器总压降和分离效率的影响,为旋流板分离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对锥芯式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内流体在小压力比情况下的流动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比条件下,随着面积比的增大,喷管渐扩段中气动激波强度越强并越靠近喉部;当压力比在1.25~1.75范围内,面积比为1.06时,喷管渐扩段不存在气动激波,相应的分离性能最高。实验结果也表明:当面积比为1.06、压力比为1.75时,分离效率达到40.82%。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油、水、砂"三相旋流分离器,在提出其原理、特点、发展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在油田含油污水净化处理、炼油厂含油污水净化处理以及油田集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在煤焦油加工生产过程中,轻油产出系统及产品质量出现一系列较大波动,对生产系统稳定及现场安全条件造成影响.以轻油油水分离器为主要改造对象,通过改变油-水分离界面,及调整油-水采出管线高度差,实现油、水自然分离并连续稳定采出.工艺改善了生产现场安全及环保条件,稳定了生产工艺指标及产品质量,提升了煤焦油深加工经济效益.为同类装置的设计、流程改进及操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枫  赵宇坤  韩龙  张淼 《化工机械》2011,38(6):670-672,748
设计了一种气-液-固三相旋流分离器样机,实验研究其一次性除砂率和脱气效率,分析了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在小注气量和大注气量的情况下考察了除砂率和脱气率与溢流分流比和底流分流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注气量对除砂率的影响并不大,但对脱气率的最佳分离效率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中后期开发的深入,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的规模应用,油井高含水以及大量产出水的处理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井下分离同井回注技术(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简称DOWS)的作用原理,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表明井下油水分离回注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高含水油田的采油成本,具有稳油、控水、节能、节支、增储、环保等多种优势,是油田高含水期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该项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结构参数对聚并-旋流耦合油水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基于水力聚结机理和旋流分离理论,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以聚并-旋流耦合油水分离器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油水分离效率为指标,开展多场耦合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针对不同螺旋流道长度和聚结管段长下的聚并-旋流耦合油水分离器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验证,探究不同结构参数下模型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聚并器螺旋流道长度L2=100 mm、聚结管段长L3=350 mm时分离效率达到最高。选取不同入口流量和分流比对聚并-旋流耦合油水分离器最优结构的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性能进行分析,当入口流量Q=8m3/h、分流比F=40%时,油水分离效率达到最高值93.6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气体对井下油水旋流器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新型螺旋流道倒锥式旋流器,采用Fluent软件对气液比分别为0.01、0.03、0.05、0.08、0.10时旋流器的油相分布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含气时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为89.31%;在结构参数和分流比不变的条件下,旋流器分离效率随气液比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气液比为0.10时,分离效率为36.90%;气液比越大,溢流口的油相体积分数越小,底流口的油相体积分数越大;溢流口和底流口的压力损失随气液比的增大而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