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溴代癸基吡啶复配时,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盐度和正丁醇浓度对中相微乳液形成,相态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寻找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不同值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中相微乳液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的相行为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P)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测定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因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形成过程的相行为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组分(PEP+SDS)及(PEP+CTAB)复配体系在胶束中和表面吸附层中的都存在较强的增效作用,体系的能量降低,且前者的增效作用大于后者。(PEP+SDS)/正己醇/正庚烷/水微乳液的W/O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温度对该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很小。在此微乳液形成的过程中,助表面活性剂醇从连续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是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汽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及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2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3的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D0821/AEO3-汽油-正丁醇-水体系一系列拟三元相图,并采用电导率法确定了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D0821与AEO3不同复配配比对拟三元相图影响很大,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21比例逐渐增加,液晶的面积按小一大一小的顺序变化;在D0821比例较大时,结构由W/O型微乳液→双连续→双折射→O/W型微乳液,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降低,有大面积的乳液区出现;电导率的变化与相变化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用电导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 HLB 值、单体配比和电解质浓度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pan80与Tween60复配且HLB值为7.48,单体AM与AA质量含量为33%时且AM与AA的质量比为9︰1,加入具有盐析效应的质量浓度为50 g/L或100 g/L NaCl时,制备的Span80-Tween60/液体石蜡/AM/AA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均可与常规表面活性剂在一定复配条件下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体系,且在这种新型乳化体系下所得部分聚合物的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优于常规乳化体系下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除油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娜  王凤平 《辽宁化工》2009,38(3):157-159
针对常规除油不彻底,成本高,提出了用微乳液除油的方法,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添加助洗剂、络合剂等形成微乳液,研制了一种在常温下快速除去金属表面油污的高效微乳液除油剂。重点研究了脱脂温度以及脱脂时间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该微乳除油剂的其它性能和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微乳液除油剂具有节能、高效、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柴油微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m(C)∶m(T))。并用不同浓度的碱液代替水相,考察碱液对柴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0.667,m(C)∶m(T)=0.3,助剂为正丁醇,碱液质量分数为0.1%。利用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通常由水、油、盐、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各组分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增溶情况都有影响。本文利用Winsor相图和ε-β鱼状相图来研究无机盐种类、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无机盐浓度或醇量增加,微乳液都会发生从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的相转变,但具有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无机盐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不同。无机盐在微乳液体系中主要与表面活性剂的反离子发生作用,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的微乳液体系,无机盐阴离子的作用比较强,且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大,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越大。通过对不同无机盐条件下的界面组成及增溶参数分析可知:无机盐种类的改变对鱼头、鱼尾点表面活性剂含量及醇在界面层中的分布影响较小;无机盐中阴离子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大,阳离子的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期刊文献     
<正>抗菌性植物精油的复配及其微乳液的制备郭锦棠,余前峰,黄艳翠,郁培云,张瑾摘要:针对单一植物源杀菌剂存在高成本、低抗菌性且抗菌谱较窄及植物精油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复方精油微乳液。采用协同指数法确定精油的最佳复配组合,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其微乳液,通过分析拟三元相图中微乳液区域的大小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相含量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丁香油-肉桂油-大蒜油复配精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微乳化汽油代替纯汽油作为汽油发动机的燃料是一种节能技术。通过相图分析法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筛选,得到应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环保的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作出saa/汽油/正丁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区域,并对该微乳液进行电导率、密度、稳定性等一系列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汽油进行微乳化,使之具有高的掺水量,应用范围广且成本较低,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明显减少。该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多组分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正丁醇-矿物油-水体系一系列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确定了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不同对拟三元相图影响很大,随着Span80-PEG400比例逐渐增加,微乳区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液晶区的面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相转变途径由非连续(液晶)向双连续过渡。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的降低,有大面积的乳液区出现,电导率的变化与相变化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以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对象,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NPES形成微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微乳液区域(ME)在拟三元相图中所占比例,发现最优配比为m(NPES):m(DBSA)=1:1,m(复配表面活性剂):m(正丙醇)=1:3,此时形成微乳液区域面积最大,占57%;用电导率法与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当w(H2O)>60%时,形成微乳液为O/W型,粒径为34 nm;该体系对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6):1105-1108
针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体系优选,研究不同摩尔比情况下的界面张力和乳化率的大小,优选出复配表面活性剂合适的摩尔比。利用天然岩心微乳液驱油实验说明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现场数值模拟应用技术验证微乳液驱油实验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微乳液驱油体系是质量分数为4%,摩尔比3∶7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分数为2%的正丁醇,质量分数为0.8%的NaCl。与水驱相比,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增幅可达到13.06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效果较为显著。现场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天然岩心的驱油实验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整体曲线拟合误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a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烷基聚葡糖苷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i)为表面活性剂,C4~C6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与水一起得到微乳液体系。研究了在不同烷基链长度的醇作用下,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烷基聚葡糖苷形成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以及δ—γ相图,并用HLB方程计算了微乳液界面的一些重要参数。发现使用较长碳链的醇以及用较长碳链的APG均有利于单相及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并对此进行了解释,同时确定了单相微乳液效率最高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考察不同醇,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不同配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形成单相微乳汽油的影响,并进行粒径测量和流变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为最佳助剂,D0821与正丁醇在最佳配比下增溶水量最多,复配体系AEO-3/D0821比AEO-3/1831增溶效果好,此微乳液为塑性流体,粒径在60nm-100nm之间。  相似文献   

17.
张强强  王煊军 《化学工程》2013,(3):16-19,24
复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甲醇微乳柴油,通过分析测定不同配方比例下微乳液粒度与运动黏度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微乳液运动黏度的作用等方法,研究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不同复配比例的条件下,平均粒径31.86—53.91 nm,分布集中对称,黏度指数较小;以叔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微乳液平均粒径22.57 nm,随着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不断增加,微乳液粒径分布逐渐集中,平均粒径下降,黏度指数减小,稳定性增强;对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依次为甲醇质量分数>温度>搅拌时间>助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18.
从浊点,表面张力表面吸附、胶束形成热力上行为、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在非水体系中的物化性能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现代实验技术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缔合结构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况,得到了许多有益的规律和结论,并对各个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这地丰富表面活性剂的基础理论和进一步开发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配制了10%辛硫磷微乳剂,研究了体系中复配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电解质对微乳剂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用浊点法筛选出HLB值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再结合微乳剂性能指标确定出适合体系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剂的浊点随复配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制剂冷贮稳定性能下降.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含量对微乳剂浊...  相似文献   

20.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2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荆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