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敖汉旗属丘陵山区,河网密集,多年来洪水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通过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防汛减灾体系得到强化。针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在堤防、水库、河道疏浚、思想认识、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力度、完善防汛减灾工作机制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科学应对防汛减灾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1998年嫩江、松花江干流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灾害,联系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和防洪工作的实际,指出今后应重视的事项,如加强各级领导的水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加强堤防和水库建设,形成有效的防洪体系;健全防汛组织机构和可靠的防汛通信网络;严格遵照有关法规开发利用河道水利资源;搞好洪水保险、蓄滞洪区的管理、洪水测报和救援系统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流域各级政府坚持不懈地进行了长江防洪综合体系建设,夺取了一次次防汛抗旱斗争的伟大胜利。回顾了治江60 a来长江防洪治理发展的历程,从防洪工程体系与非工程体系建设、防洪能力提高、流域大洪水的抗御、特大干旱与江湖低水位的应对、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理念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长江防汛抗旱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今后长江防汛抗旱工作前景目标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防汛预案在防汛法规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预案对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防汛预案修编过程中,还存在洪水风险分析需要更新、险工情况进一步核实、洪水调度的可操作性有待检验及蓄滞洪区变化较大等问题,需要通过进行水库下游淹没灾害评估、河道流域风险图绘制、河道洪水演进分析、河道调度方案研究制定等基础研究工作支撑防汛预案的修编,并加强检查落实,利用防汛演习等措施,逐步完善防汛预案,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对大庆地区1998年的洪水及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点防洪对象和防洪标准.大庆地区的防洪问题,最终要通过构建完整的防洪体系来解决.在工程体系的构建中,认真做好河道堤防建设.在非工程体系构建中,应主要做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和加强以清障为中心的河道管理.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是一个水利大省,受自然、历史、人为和投入因素等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兴建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淮河、长江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和洪水预报等非工程体系.当前全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提高认识,加强防汛预案、预报、预警建设,采取综合调度等措施.提高防洪减灾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长江安徽段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长江安徽段已建成了相对完善的防洪保安体系,长江干堤总体上基本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但是堤防隐患、闸站标准不足、崩岸、蓄洪区建设滞后等防洪问题仍较为突出。文章结合长江安徽段防洪形势,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洪减灾措施,以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城市把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放在防汛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了防汛工作5级责任体系。运城市防汛责任体系的建立坚持了"辖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了"防、撤、抢"防洪保安体系,保障了"五个确保"的防洪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了防汛工作责任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洪水风险图绘制,抓紧推进洪水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面临流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提出了大力推进流域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三项管理制度的要求。三项制度涵盖黄河洪水资源调度、淤地坝防洪管理、河道防洪管理等防汛管理的方方面面,对强化防汛管理,确保黄河防洪安全意义重大。认真分析了黄河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防汛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10年防汛管理工作思路及黄河防汛管理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长江是安徽省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随着长江干堤达标建设的实施、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安徽省长江河道工情、水情发生了显著变化,保障长江防洪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当前安徽省长江堤防加固标准低、病险涵闸多、崩岸现象突出等问题,探讨了防洪减灾具体措施如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开展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等,为进一步做好长江防洪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珠江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洪水的特征:一是峰高,量大,历时长,二是洪水遭遇情况复杂,三是西江,北江,东江洪水特性差异较大。珠江洪患严重,进入90年代以来,流域内频发大洪水,特大洪水,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20a来,由于堤防洪,修建桥梁,码头,管线,河道淤积,河口无序围垦,以及在河道内过量采砂,使河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引起水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防洪模型研究——可行性及规划方案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洪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建国以来通过防洪建设,目前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工程等组成洪水来量与河道的安全泄量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将有很大提高,但同时也由于水库调节作用,年内径流分配过程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水沙关系、江湖关系等发生重大变化,给长江中下游防洪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应建立防洪实体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防洪规划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对长江防洪的巨大投入和产生的可观效益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存在的一系列防洪减灾问题如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的河势变化、中游干流的超额洪水、中下游堤防的设计洪水位、分蓄洪区建设、非工程防洪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解决洪水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对长江防洪的规划、设计、科研,及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江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情况复杂、洪患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防洪减灾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对长江防洪减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庆市排涝工程规划及其投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玉祥 《人民长江》2009,40(3):20-24
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沿江地区在安庆市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防洪排涝历来是沿江地区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防洪减灾体系的一部分,自1999年以来,排涝工程在沿江地区取得了很大发展。通过分析安庆市排涝现状,介绍规划方法,提出建设任务,估算工程投资,分析工程效益,综合评价工程效果。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不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澧水流域上游为暴雨多发区,而尾闾地区防洪标准低,历年采,洪灾频繁且严重,防洪问题十分突出.皂市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澧水防洪主要通过兴建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来解决,其中的皂市工程为澧水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骨干工程.皂市工程建成后,与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江垭水库及拟建中的宜冲桥等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可使澧水流域的防洪形势得到极大的改善,基本实现澧水流域防洪规划所确定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是长江防汛的重点省份.湖北长江防洪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的洪水来量大于荆江河段允许通过的安全泄量,江湖关系变化,围湖、围滩造田减少洪水调蓄的面积,通过对湖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来,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几十年来长江保护治理及近年洪涝灾害的情况,总结了长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梳理分析了长江防汛体系当前存在的5个主要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全面提升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的6条主要措施,以为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敏 《人民长江》2017,48(4):40-42
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关怀和领导下,经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抗洪全面胜利,实现了“两个确保”的抗洪目标。在总结2016年长江防洪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扎实推进长江防洪减灾工作的建议,强调长江防洪减灾工作要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不断完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安澜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阐述了长江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的理念和方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建立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体系,着力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统筹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