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施石矿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对实现水土保持,促进矿区土地快速修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安丘市废矿生态修复项目(西北崖矿)为研究对象,对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难点和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类似的露天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矿山开采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造成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固体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性资源,盲目的开采既浪费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环境条件逐渐恶化。以某铜溪褐铁矿为例,主要介绍了该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现状,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治理恢复方式,提出保护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等,可有效降低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土地资源破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张二庄里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的新思路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通过地形测量、野外调查与测绘、勘探、槽探及室内试验等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生态环境问题。针对研究区内存在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源涵养性降低、保水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主要采用对高陡采面上发育的危岩进行清除、对不稳定边坡坡面渣石进行清理,坡脚修建挡渣墙,同时将矿渣就近清运至凹陷型采坑或高陡采面坡脚进行压脚,对清理后的场地及平台等进行挖填平整,保证地形稳定,满足覆土绿化条件,且对场区进行覆土、植树、种草,恢复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南太行山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类似治理项目提供借鉴,以期为全国类似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供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近年实施的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流域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污染源防治、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践及生态环境保护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稳步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有利于保护漳河水库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安图县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明确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建设分区,设计了矿山环境治理修复、跨界水体保护与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等四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改善安图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矿区现场踏勘,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总结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边坡变形机理,推测矿区边坡未来变形范围。通过调查矿区内博物馆—速凝剂厂范围内塌陷区和博物馆西侧的滑坡,阐述了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因素,即内在因素是边坡自身问题,外在因素是长期震动和堆载。并结合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边坡变形机理,将边坡变形分为4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张拉阶段、剪切阶段和滑移阶段。且基于边坡变形机理,推测了滑坡变形范围,大范围的边坡滑移还不存在,仍处于前2阶段。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措施,使边坡稳定问题得以解决。因此,研究采空区上覆岩质高边坡变形机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河南红旗三矿的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利用定量-半定量评估方法对其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利用叠加法划分了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技术措施,工程设计人员从事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提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增强综合国力和地区竞争力、促进京津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中线工程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以及水环境保护、生态完整性与重要敏感生态问题、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等宏观影响的评价研究,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生态修复、防护与保护的战略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勋  唐光明 《陕西水利》2024,(4):44-45+49
通过系统收集卢安夏矿区以往地质资料,并辅以现场调查工作,对水淹条件下的卢安夏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合矿山历史开采资料计算采空区积水、矿坑疏干静态地下水量、动态涌水量,并结合矿山三次排水资料,对静态水量和矿坑涌水量结果进行验算,为矿山下一步恢复生产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可为同类型水淹矿山的重新开发提供水量计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是人类在矿山开采活动中,对地表和地下结构、形态的改变而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次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已经得到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监测的一些特性入手,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及一套次生地质灾害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这些监测技术已在一些重点水电工程和类似工程中广泛应用,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在矿山、尾矿坝、堰塞体等部位的次生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山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水文事件增加造成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山区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和防灾减灾模式构建的最近进展。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模式构建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的作用;采用"自然-社会"二元山洪灾害防治范式。研究成果可为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升级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2010年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标准。形成了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标准体系,研发了系列水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研究了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与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发了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设备;(2)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过程演变机理与模型。在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效应、生源物质流域迁移转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生态水文过程变异与河湖生态响应机制与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模型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形成了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体系、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技术与湖库沉积物污染评价与生态疏浚方案制定技术,研发了生物慢滤水处理水质净化技术及设备;(4)河湖健康评估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提出了河湖健康评估标准,研究形成了河湖水系生态连通技术、生态流量确定技术、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分析了新时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水环境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自然环境受到来自人类影响的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加大,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对于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指导区域生态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RS与GIS 技术的支持下,以三峡库区巫山—奉节段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地质灾害、石漠化、土壤侵蚀3个生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各单因素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因素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得到该区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并将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与研究区乡镇行政区划图进行空间叠加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分别占巫山—奉节段区域总面积的7.55%,40.75%,45.21%,6.31%,0.18%,其中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康坪乡、永安镇、巫峡镇、康乐镇、大溪乡、朱衣镇和鹤峰乡。这些乡镇生态敏感性高,当受到人类不合理活动影响时,容易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环境复杂,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色达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工程地质岩组、24h最大降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构造8个指标作为本次评价的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权重;并基于GIS平台对指标进行量化与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将评价结果分为3级。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在地质环境差的区域占82.81%,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的区域占15.63%,在地质环境质量好的区域仅占1.56%;地质环境质量分区与灾害易发程度吻合度高,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区内防灾减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川藏高速公路雅康段喇叭嘴泥石流、滑坡、崩塌、弃渣、高填路堤的复杂地质灾害体的工程地质分析、灾害机理研究和综合处治方案优化得出:多类型复杂地质灾害体的处治,应充分掌握地质资料,在对各地质灾害体进行针对性处治的基础上,贯彻兼顾关联地质灾害体的综合处治理念;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高速公路通过形式应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等级,并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管理风险,适当提高安全冗余;喇叭嘴段泥石流的有效处治为合理采用“桥改路”反压滑坡,结合柔性明洞提高线路的崩塌落石抗灾能力,以及弃渣、高填的分隔治理奠定了基础;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工程建设应加强工程地质深度,有效控制工程风险和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水库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控制周边陆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在总结概述三峡水库消落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阐述了植物筛选与配置的研究结果,以及多种消落区保护与生态修复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且,针对性提出了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实施分级的保留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对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并积极开展消落区湿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数据展示了过去500 a非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中国在水资源应用方面的不同,并着重对中国水资源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宏观探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中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强。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水体治理措施,研究了一系列污染水体治理方法,比如常见的外源截污、内源控制、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以及活水循环。这些方法是具有建设性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缺乏地域性与针对性,这样很可能会蜕变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主义,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病症。以重庆四山三谷的“清水绿岸”和“两江四岸”为例,阐述了水环境生态保护需要针对水资源质量进行管理,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水质等级达标。在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中需要针对不同级别流域制定不同的水资源质量目标并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煤炭开采造成的大规模地面沉陷和沉陷洼地积水是淮南煤矿开采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淮河中游本段地势低平,气候多变,不少年份洪涝旱灾并存,而区域内水资源调蓄工程不足,迫切需要改善。将沉陷积水洼地改造建设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是一个具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可趋利避害,为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障的能力服务。本文基于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需求,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研究框架,以期为支撑实际的沉陷区治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