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顾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端元提取算法的两种技术途径。利用粒子群优化的原理,结合凸面几何学理论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设计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端元提取算法,并设计了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该算法不需要假设影像中存在纯像元,同时保持了端元光谱的形状。利用模拟数据和AVIRIS影像对该算法、SGA算法和NMF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的端元提取精度优于其他二者。  相似文献   

2.
陈伟  余旭初  张鹏强  王鹤 《计算机工程》2011,37(16):188-190
现有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遗传算法(GA)无法很好地解决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这类离散解空间内的大规模取样优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借鉴凸面几何学理论,利用局部模式粒子群优化的原理改进遗传算法,提出一种面向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的粒子群优化遗传算法(PSOGA)。利用模拟数据和PHI影像对PSOGA算法和GA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PSOGA算法的收敛速度优于GA算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高光谱图像端元提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光谱解混合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用在光谱数据分析和遥感地物量化中,这项技术的关键就在于确定端元(Endmember)光谱。通常,端元的荻取有两种方式:来源于光谱库以及来源于图像数据,相比之下后者得到的结果更能体现真实的地面信息。为此,从线性混合模型的特点出发,归纳了目前几种比较成熟的端元提取算法,分析了它们的主要思想和存在的优缺点,并总结了评估算法结果的依据,最后介绍了端元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端元提取是混合像元分解算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端元的质量直接影响分解结果的精度。本文对基于均方根(RMS)误差分析迭代提取端元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在端元选择时,增加像元纯净指数(PPI)、光谱矢量距离以及RMS误差值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南京地区2002年TM遥感影像作为试验数据,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提取各组分丰度图,结合V-I-S模型以及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所提取的各组分丰度空间分布合理性,参考同期IKONOS影像解译结果,对改进前后的分解算法进行精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法得到的各组分结果精度较好,其与实测值的回归曲线在相关系数、斜率以及截距方面均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但对于光谱非线性混合现象较严重的地物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离散粒子群优化(D-PSO)端元提取算法易“早熟”,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引入蛙跳算法,提出了基于蛙跳算法的离散粒子群优化(SFLA-DPSO)端元提取算法.方法 该算法把粒子群分成若干族群,先在每个族群内进行深度寻优,然后在族群间完成信息交流,实现了SFLA算法的全局性、并行性与D-PSO算法的快速收敛性相结合,进而避免粒子陷入局部最优解.分别用SFLA-DPSO、D-PSO和SMACC对云南普朗地区Hperion高光谱影像提取端元;同时,在Hperion和AVIRIS高光谱影像的可行解搜索空间内,分别用SFLA-DPSO、D-PSO和N-FINDR提取端元,借助统计学理论分析计算两种算法在不同迭代次数下达到全局收敛的概率.结果 当达到一定迭代次数后,SFLA-DPSO出现全局收敛的概率基本达到100%,而D-PSO却仅在65%左右,因此SFLA-DPSO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 从而认为SFLA-DPSO克服局部收敛的能力更强,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目标检测的高光谱图像压缩算法。该算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高光谱图像进行降维,引入虚拟维数对高光谱图像的本征维数进行估计,在估计结果基础上确定降维后的主成分数,并采用SPIHT算法对保留的主成分进行有损压缩。同时,虚拟维数可以实现对图像中端元数目的有效估计,继而采用基于无监督正交子空间投影的端元提取算法提取各目标端元,利用算术编码对目标端元的位置进行无损压缩,解码端可以利用获得的端元位置信息对解压缩后的主成分进行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获得较高压缩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检测出图像中的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7.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应用于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时,由于影像中存在端元的像元数所占比例极小且分布零散,导致粒子群的搜索空间破碎,存在收敛性能低、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陷。对粒子群的搜索空间进行优化,选择影像中纯净像元指数(Pixel Purity Index,PPI)较大的像元作为预选像元,然后对预选像元进行光谱聚类排序,将排序后的集合作为粒子群的搜索空间,优化了粒子的搜索空间。并在迭代过程中,充分利用粒子群的信息自适应地调整其系数,在缩小原始图像与反演图像的误差同时,增加体积约束,在提取端元时更好地保持其原有的形状。通过模拟数据和AVIRIS影像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端元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线性变换的高光谱图像端元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光谱遥感图像的端元优化提取问题,针对现有特征空间中最大体积转换思想的端元提取算法中所存在的运算量巨大、对原始数据需要预处理、提取精度较差等问题,分析了图像数据在高维特征空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采用线性变换的端元提取算法.使特征空间的基变换寻找正交于某个低一维超平面的投影向量,通过数据在向量上的投影运算将低维相关数据压缩成一个点,与点距离最大的孤立像元作为一个端元输出,每步获得的端元反馈作为下一次提取的输入以保证提取的正确性.由于采用在高维特征空间中距离的计算代替体积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可有效地提取端元,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每次提取所依据的信息是反映整幅图像数据在特征空间线性相关性的子空间,所以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了丢失小目标的隐患,进而可以提高提取精度.为高光谱遥感图像优化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RM S 误差分析的高光谱图像自动端元提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RM S ( root mean square) 误差分析的自动端元提取算法。对图像每做一次线性解混合, 就得到一幅以均方根RMS误差表示的残余误差图像, 从中选出误差较大的像素作为新的端元开始下一次解混合, 通过多次迭代, 直到得到了要求数目的端元。该算法克服了以往端元提取方法监督特性的局限, 减少了对先验信息的依赖, 同时保留了图像中的异常。利用仿真和实验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国际经典和前沿的6种代表性的端元提取算法进行比较研究,包括SPP-N-FINDR、VCA、SPICE、PCOMMEND、MVSA和MVC-NMF,通过理论和实验两种方式对这些算法进行综合性对比和分析,总结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模拟和真实数据实验得出:SPP-N-FINDR算法的抗噪声能力不如其他5种算法;VCA和MVSA的稳定性较好;MVC-NMF和SPICE无需知道端元数目,且能直接得出丰度矩阵,自动化程度较高;PCOMMEND在真实高光谱图像中提取端元的结果最好,能直接得出丰度矩阵,但若端元数量为素数时精度会下降。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围绕这些算法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序列比对问题是生物信息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解决物种进化关系、基因组序列分析等问题的基础。多序列比对算法具有很高的专用性,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环境。目前常用的多序列比对软件是在生物信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多个子算法装配形成的,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特定算法的特定步骤进行优化,缺乏领域层次高抽象性的算法框架研究,致使多序列比对算法较为繁杂且冗余过多。根据产生式编程以及软件复用的思想,分析了多序列比对算法族MSAA的特征,设计了相应的泛型算法构件并刻画了构件间的交互关系,进一步借助PAR平台形式化构建了MSAA构件库,提高了装配算法的可靠性和组装灵活性,便于研究人员的维护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一种高光谱遥感影像端元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工样本选择和端元提取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工作量大等缺点,提出一种集成非监督分类、纯净像元指数计算、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和凸面单形体理论的自动端元提取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端元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和混合像元分解。利用北京昌平地区的OMIS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可行有效,自动化程度较高,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精度,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无任何先验知识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全自动分类,提出了一种关于高光谱图像的无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将高光谱图像的凸面几何特征与光谱特征相结合,通过自动提取端元,并利用所提取的端元进行类别识别来实现高光谱图像的自动分类。此算法的特点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应性广,而且不需要任何辅助支持和人工干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端元提取算法一般需要人工指定端元数目,易导致多选或漏选端元。利用数据场自然拓扑聚类、可视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数据场的端元提取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区处理,然后应用数据场思想计算各区域数据点的势能,并分别选择一定数量的特征点,将所有特征点集合成特征图像,再计算特征图像的数据场;最后根据数据场形成的拓扑聚类结构,可视化地提取端元,获得最佳端元的数目和位置。利用Cuprite矿区的AVIRIS数据进行端元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能够应用于高光谱图像的端元提取中。  相似文献   

15.
A new algorithm for decomposition of mixed pixels based on orthogonal bases of data spac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is a simplex-based method which extracts endmembers sequentially using computations of largest simplex volumes. At each searching step of this extraction algorithm, searching for the simplex with the largest volume is equivalent to searching for a new orthogonal basis which has the largest norm. The new endmember corresponds to the new basis with the largest norm. This algorithm runs very fast and can also avoid the dilemma in traditional simplex-based endmember extraction algorithms, such as N-FINDR, that it generally produces different sets of final endmembers if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are used. Moreover, with this set of orthogonal bas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lso determine the proper number of endmembers and finish the unmixing of the original images which the traditional simplex-based algorithms cannot do by themselve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oth artificial simulated images and prac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demonstrate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a fast and accurate algorithm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mixed pixels.  相似文献   

16.
吴一全      周建伟 《智能系统学报》2020,15(3):435-444
为进一步加强布谷鸟算法的搜寻能力并提升收敛速度,加快对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进程,综述了布谷鸟算法的原理、研究概况和其他同类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及发展趋势。首先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模型和实现步骤;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发现概率和步长控制量、基于自适应步长、基于混沌理论、与其他算法混合、基于种群特征和种群变异、结合优化策略及基于种群多样性等方面的改进方法,总结了算法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进展;随后将其与遗传算法、蚁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及人工蜂群优化算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性诸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指出了布谷鸟搜索算法尚存在的缺陷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决策树剪枝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预剪枝和后剪枝算法。然而,这些剪枝算法通常作用于传统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在代价敏感学习与剪枝优化算法相结合方面还没有较好的研究成果。基于经济学中的效益成本分析理论,提出代价收益矩阵及单位代价收益等相关概念,采用单位代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决策树叶节点的类标号进行分配,并通过与预剪枝策略相结合,设计一种新型的决策树剪枝算法。通过对生成的决策树进行单位代价收益剪枝,使其具有代价敏感性,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生成较小规模的决策树,且与REP、EBP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