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北京市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去。改进后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大大减少了学习次数,有效防止了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值;摆脱了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及模糊随机性的影响,同时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智能的评价方法。实例运算得出令人满意的评价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背景及定义,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给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定义及其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文章应用主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模糊数学等方法来计算各子系统综合发不值、发展持续性水平值和发展协调性水平值。发展的持续度和发展的协调两个方面来测度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表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公路网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建立了公路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探讨了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及其属性值的量化方法,并通过对国内外各综合评价方法的综述,提出了公路网现状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网现状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灵武市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银川平原向毛乌素沙地过渡区.近年来,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主要的经济动力推动下,灵武市发展势头迅猛.为了研究灵武市近几年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灵武市为研究对象,综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方面因素,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灵武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灵武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年灵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发展缓慢且波动性较大,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研究背景,对已有的信息化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的支持能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关联度来确定等级,使评价更为科学.为政府和企业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改进方向.最后用实例分析对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城市金融作为区域金融资源的核心,其发展状况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之上,构建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安市金融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法、模型合理有效,能为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综合能源系统、推广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是园区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文章概述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形式和特征,梳理了国内外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工业园区碳排放的特点,梳理了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建立更综合、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运用组合评价方法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主、客观综合评价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建议运用全生命周期的思想制定工业园区混合式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解决核算体系现有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主要用于电力工业技措项目管理的数据库系统——(JEXM)系统。文中列出了“项目”关系的一组框架和规范化后的数据库结构。介绍了作为数据库整体逻辑描述的(项目统计与填报规约)和系统的主要功能。并提出了一种以某一地区或省的电力技措项目管理工作为系统,该地区的八种投资统计指标为评价因素,用(规约)的评价观点所确定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兖州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煤帮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矿区经济、社会、资源相互协调发展出发,建立了煤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兖州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该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一)》[1]建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思想,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收集1995年数据,对我国北京和上海等20个大中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能源安全、绿色环保双重压力下,绿色高效能源供给是现代电力企业转型的目标。以A股电力板块中具有影响力的华能国际为例,用实证分析方法就其新能源电力项目资本计划性支出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模型构建,研究新能源对电力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得出电力行业发展新能源的短期经济效益不佳,但对企业本身效益长期发展产生正面影响。突破电力新能源供给瓶颈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成本管控体制、加强有效投资、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探求经济效益的拓展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针对当前我国电力发展及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用系统工程观点对广东、山东、内蒙三省、区电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而提出来的。内容共有两大部分:一是提出了当前电力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电力建设可以以较快速度增长;电力供需矛盾仍然严重;电力工业资金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和电力发展受多元制约因素的影响等。二是对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应注意的五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即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战略;实行电力投资主体的转移进行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办电;调整电力经济政策建立电力企业自主经营机制;实行企业目标承包和合理开发能源资源加强电力发展的宏观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概括介绍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电力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分为发电、送电、用电3个阶段,主要从电力系统对大气的污染及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不利影响2个方面,剖析其发展带来的严重的负效能,并且给出了相应减轻污染的新技术及控制措施,提出了广义的包括发电、配电及用电等各个环节的绿色电力系统的概念,确保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电力系统与人类和谐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电力行业碳减排的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了相关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通过运行系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相关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调整发电结构和提高技术进步水平能够更好地实现碳减排效果,其中,调整发电结构最多能够降低32%的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最多能够降低60%的电力行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电力行业开始了GIS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性开发,经过试点,GIS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推广应用。通过GIS平台建设,推动了电力输配供电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了电力行业产业改造和技术管理的改革。GIS技术,适合电力企业这种区域分布广、管理层次多、设备及线路复杂的行业,GIS在电力行业有广大的应用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各电力企业积极开发建设GIS应用,建设成果显著,已经有一批实用性好,技含量高的GIS应用系统。GIS将是"数字电力"极好的应用工具与公共系统平台。电网企业应当把GIS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整合各种应用,通过GIS应用,提升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政府电力市场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是电力工业和电力市场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现代监管制度建设要着重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益,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市场监管能力的现状需要尽快提高监管能力建设,探索有效监管的途径。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效率评估,构建新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脚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力企业的广泛应用是电力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的介绍了GTS和电力GIS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相壹的详细分析了目前电力企业构建系统的GIS平台应用情况,最后叙述了电力GIS现在功能应用和将来与各业务系统的联系,为当前广泛开展的电力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化要求,指出了判断是否实现电力市场化的依据以及电力工业市场化对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我省电力工业目前形势 ,提出我省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和步骤的设想 ,并针对我省建立竞争性发电市场这一阶段目标提出了有关模式设计和规则框架建议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用电结构的变化,国家调整了电价政策,运用分时电价为经济手段指导用户合理用电;分时电价须以多功能电能表为记录单元,由于不同的多功能电能表在显示方式、接线结构、编码设置、通讯规约等方面差别较大,给供电公司电能量的采集和数据接入带来很多不便,为多功能电能表制订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通信规约是各省电力公司应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电网应用多功能电能表为例,论述了为多功能电能表制订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通信规约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