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活性炭对经金属膜分离得到的L-缬氨酸(L-γa1)发酵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脱色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以活性炭用量、发酵液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色素去除率和L-缬氨酸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脱色料液pH5.4,脱色温度50℃,脱色时间20min,料液浓度35g/L~60g/L。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炭对以酶法生产并通过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的L-苯丙氨酸(L-phe)洗脱液的粗结晶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pH、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料液浓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L-苯丙氨酸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对以酶法生产并通过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的L-苯丙氨酸(L-phe)洗脱液的粗结晶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考察了pH、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料液浓度、脱色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菌体蛋白酸水解及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谷氨酸菌体为原料,研究了酸水解的动力学及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温度、pH值、脱色时间和活性炭用量对脱色效果及氨基酸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mol/L的盐酸水解,水解的适当时间为15~18h,水解度可达到67.99%;脱色的最佳条件为:50℃条件下,pH值为3的体系中,0.25g/ml的活性炭用量吸附4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脱色率为55.95%,氨基酸的损失率只有4.6%。  相似文献   

5.
酒糟木糖提取液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酒糟木糖提取液脱色工艺条件,研究了3种活性炭对酒糟木糖提取液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Cl具有优良的吸附脱色效果.在以活性炭用量6%、起始pH5.0、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为80 min条件下,酒糟木糖提取液色素吸附率为93.54%,酒糟木糖的回收率达92.01%,显示了良好的脱色效果.该研究结果为酒糟木糖提取液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枸杞多糖的脱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两种脱色方法对100 mg枸杞多糖进行脱色.结果表明,采用过氧化氢进行脱色,在温度为90℃,pH为9,过氧化氢添加量为6.00 mL条件下,脱色时间为8 min,多糖含量为30.48%;采用次氯酸钠进行脱色,在温度为35℃,盐酸加入量为0.50 mL,次氯酸钠的添加量为2.00 mL条件下,脱色时间为1 min,多糖含量为32.16%.次氯酸钠脱色效果优于过氧化氢脱色.  相似文献   

7.
低聚木糖液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木聚糖酶水解爆破秸秆制备得到的低聚木糖液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在pH3.0、50℃下保持一段时间,酸析脱色率可达40%以上;在实验的九种活性炭中,AC5脱色效果最好,在80℃、pH3.0、160r/min、活性炭添加量为20%(w/w,对固形物)、底物固形物含量为30%的条件下脱色60min,脱色率可达81.87%;酸析后添加活性炭脱色比活性炭直接脱色效果好,当活性炭添加量为15%时,脱色率达88%.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发酵液中高效的提取L-异亮氨酸,文本对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分离提取工艺作了初步研究。分别考察了蛋白去除温度及时间、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发酵液pH值对L-异亮氨酸分离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提取的工艺条件,即蛋白去除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和1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2%、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为25min、脱色时的最佳pH为4.7。在此工艺条件下,L-异亮氨酸提取收率为94.3%,产品纯度高达96.5%。  相似文献   

9.
以干燥的山楂果实为原料提取果胶,对果胶生产过程中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D3520与活性炭均对山楂果胶表现出较好的脱色效果,且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3520脱色后果胶的回收率略高于活性炭处理的.大孔吸附树脂D3520在动态条件下的脱色效果好于静态吸附,其最佳的技术参数为:温度30℃,果胶溶液与大孔吸附树脂的体积比4:1,流速350 mL/h.  相似文献   

10.
麦芽糖的活性炭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不同的活性炭对麦芽糖溶液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F效果较好,且对麦芽糖液色素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了麦芽糖活性炭脱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活性炭用量,最佳活性炭用量是麦芽糖液干物质质量的2.0%.  相似文献   

11.
麦芽糖的粉末活性炭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六种不同的粉末活性炭对麦芽糖液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F的脱色效果较好,且对麦芽糖液中的色素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麦芽糖活性炭脱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活性炭用量,且最佳活性炭用量是麦芽糖液干物质质量的2.0%。  相似文献   

12.
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色短杆菌TQ980 6(Met- +IleL+2 TAr+α ABr+β HLr+SGr+Rifr3 0 0 μg/mL)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分别与LiCl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利福平抗性为 80 0 μg/mL的L 亮氨酸产生菌TK0 3 0 3。通过对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优化 ,产量由出发菌株TQ980 6的 2 2 7g/L提高至目的突变株TK0 3 0 3的 2 8 3g/L。  相似文献   

13.
制备L-亮氨酸螯合钙的新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静态实验,考察了温度、NaOH和亮氨酸的摩尔比、L-亮氨酸浓度、树脂量对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L-亮氨酸螯合钙新工艺的影响,并测定了25℃下的离子交换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交换可在室温下进行;NaOH与亮氨酸适宜的摩尔比1:1~1.3:1;L-亮氨酸浓度应控制在0.3 mol/L以下;适宜的树脂用量应满足树脂中钙与溶液中亮氨酸的摩尔比1:2;交换平衡时间为15 min。根据最佳工艺条件设计制备L-亮氨酸螯合钙的新工艺流程。采用小鼠对L-亮氨酸螯合钙和葡萄糖酸钙进行药动学和药效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L-亮氨酸钙的生物利用度比葡萄糖酸钙要高,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葡萄糖酸钙的175.3%,并具有缓释、药效时间长、不需要消耗胃酸等特点;L-亮氨酸螯合钙能显著性增加大鼠股骨重量,饲料中添加兼有促进小鼠体重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葡萄糖流加方式对黄色短杆菌生产L-亮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 L发酵罐,研究了黄色短杆菌TK0303生产L-亮氨酸的发酵工艺。考察了初始葡萄糖浓度和发酵过程中3种补料策略(分批间歇流加补料、恒葡萄糖浓度流加补料和DO-在线识别流加补料)对菌体生物量、L-亮氨酸产量、副产物含量及糖酸转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分批补料发酵的初始葡萄糖浓度为60 g/L,葡萄糖补加采用DO-在线识别流加方式。根据溶氧响应信号的特征反馈控制葡萄糖的流加速率,可实现葡萄糖的限制培养,有效减少了发酵副产物的含量,菌体生物量和L-亮氨酸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分别为21.8 g/L和41.3 g/L,且糖酸转化率高达22.4%。  相似文献   

15.
梅花鹿胎盘酶解液有较重的色素。试验采用活性炭对鹿胎盘酶解液进行脱色,研究了不同pH值、活性炭用量、温度、脱色时间下活性炭对鹿胎盘酶解液的脱色效果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3.0、活性炭用量为2%、温度为40℃、脱色时间为100min,在此条件下鹿胎盘酶解液脱色率为87.77%,蛋白质损失率为40.23%。  相似文献   

16.
张跃  张伟国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1):170-173
通过PCR获得黄色短杆菌ATCC14067基因组上编码L-亮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基因。连接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DXW-8构建多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模式菌株C.glutamicum ATCC13032考察对其发酵生产L-亮氨酸的影响。经摇瓶发酵实验显示:C.glutamicum ATCC13032发酵液中没有L-亮氨酸的积累而基因工程菌ATCC13032/pDXW-8-leuA-ilvBNC中L-亮氨酸的产量达4.75g/L。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测定L-亮氨酸的条件。样品通过ODS C-18柱分离,流动相由60%的50mmol/L乙酸钠溶液和40%的甲醇构成,荧光检测器波长Ex为350nm、Em为450nm。回收率99.93%~100.35%,相对标准偏差为0.754%。  相似文献   

18.
测定并计算了在发酵中后期L-亮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和积累(或消耗)的速率。应用代谢流分析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线性规划得到发酵中后期胞内代谢流分布及L-亮氨酸合成的理想代谢流分布。结果表明,在L-亮氨酸分批发酵过程中,有98.73%的葡萄糖进入糖酵解途径,仅1.27%进入HMP途径,55.10%的碳架进入TCA循环,25.21%用于合成L-亮氨酸。实验测定的合成L-亮氨酸的代谢流远低于理想代谢流(66.67)。根据代谢流分析结论,文中通过优化发酵过程控制如流加方式、溶氧水平等方面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控制TCA循环代谢流,从而提高L-亮氨酸的产率。实验采用脉冲补料方式,控制溶氧浓度在20%左右,L-亮氨酸最高产酸达到38g/L。  相似文献   

19.
Weight changes, food intake, in-vivo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D -galactose (2.77mm) and L -leucine (5 mM) and in-vitro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d-galactose (2 mm) were studied in male growing chickens fed ad libitum from hatching for periods of 21 and 49 days on 210 g kg?1 protein diets containing either heated soya bean (HSB, control) with or without added tannic acid (25 and 30 g kg?1) or raw kidney bean (RKB, Phaseolus vulgaris L) as the main sources of protein. As compared with HSB-fed birds, weight gain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P <0.05) in the HSB + tannic acid- and RKB-fed birds; these chickens ate significantly more (P <0.05) than HSB-fed birds.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days of feeding, both HSB + tannic acid- and RKB-fed bird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0.05) in the rates of in-vivo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galactose and leucine and in-vitro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galactose, as compared with HSB-fed chickens, these effects being especially marked in the RKB-fed birds.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杏仁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且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开口杏仁也是众多消费者喜欢的一种休闲食品,但是在生产过程会使杏仁发生褐变,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因此须对其进行漂白。漂白是杏核整个加工过程的关键。本文分别从漂白剂的选择,漂白温度的控制,漂白时间的影响几方面探讨了杏核适宜的漂白工艺及技术参数。从颜色及口感等各方面分析后确定选择过氧化氢做漂白剂,并确定漂白温度为80℃,搅拌浸润后漂白处理10min,过氧化氢的浓度为8%为可能的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