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拉拔珠光体钢丝中渗碳体变形与溶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EM、TEM和XRD研究了珠光体钢丝冷拉拔过程中的组织演变,重点在于渗碳体的变形和溶解。结果表明,渗碳体表现出了很高的变形能力,随着累积应变量的增大,片条组织逐渐转向拉拔方向;在大应变钢丝组织中渗碳体片条厚度小,部分区域只有0.5nm甚至更薄,且已很难见到渗碳体的滑移或剪切变形。在初始钢丝中铁素体含有过饱和的碳,在拉拔应变量为1.51之后,可能转变为四方结构的马氏体,且只有很少量的渗碳体溶解。在高应变量钢丝样品中,用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探测碳原子浓度以判定渗碳体是否溶解时,应考虑渗碳体的形变及其形貌。 相似文献
2.
D. B. Park J. W. Lee Y. S. Lee K. T. Park W. J. Nam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2009,15(2):197-202
The effects of alloying elements and initial interlamellar spacing on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occurrence of delamination
in cold-drawn hyper-eutectoid steel wir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equivalent drawing conditions. The initial interlamellar
spacing showe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delamination. The addition of Cr effectively increased attainable tensile
strength, since the added Cr not only increased tensile strength but also delayed delamination. The addition of Ni also increased
attainable tensile strength, since the effect of the added Ni on delaying delamination prevailed over the tendency to decrease
tensile strength and work hardening. The addition of Cr increased the attainable tensile strength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
addition of Ni in cold-drawn hyper-eutectoid steel wires, although the added Ni markedly delayed delamination-associated strain. 相似文献
3.
采用精确的线材织构测定方法分析了冷拔钢丝在450、550和650 ℃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此过程中钢丝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 结果表明:冷拔钢丝在不同温度下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由纤维状转变为等轴晶,硬度显著下降;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织构与拉拔态的织构类型相同,以<110>丝织构为主,且沿着线材径向呈现一定梯度分布。 但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110>丝织构强度下降。另外,退火过程中,冷拔钢丝的硬度与<110>丝织构强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温度对TRIP59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体积分数先减少后增加,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一直减小;780~860℃范围退火时,残留奥氏体量和残留奥氏体富碳量都在820℃附近出现一个低谷,温度低于或高于820℃,残留奥氏体含量和残留奥氏体富碳量都增加,860℃退火时,残奥量和富碳量都最大;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变化对抗拉强度基本影响不大,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略有增加,伸长率在820℃出现一个低谷,退火温度低于820℃时,伸长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退火温度高于820℃时,伸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860℃退火时,伸长率达到最大值23%. 相似文献
5.
6.
7.
钽丝的拉拔及退火织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不同拉拔变形程度及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钽丝织构, 借助极图与现代ODF 分析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钽丝的拉拔织构主要聚集在α取向线上,形成〈110〉丝织构,织构组分主要有{441}〈110〉,{332}〈110〉,{334}〈110〉及{115}〈110〉。丝织构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可用{110}〈111〉位错滑移和轴对称变形的Taylor 完全限制模型进行解释。两种不同减面率的钽丝具有明显不同的退火织构组分。77 % 冷拉减面率的钽丝退火后具有与拉拔丝基本相同的织构组分, 钽丝发生了原位再结晶。90 % 冷拉减面率的钽丝低温退火后产生同样的效果, 然而经高温退火后出现新的织构组分{111}〈110〉和{111}〈112〉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其形成由定向长大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锰和硅添加对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别添加1wt%Mn和1wt%Si对Fe-0.8C共析珠光体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显微组织以及渗碳体颗粒长大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Mn和Si的加入可明显抑制重度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珠光体渗碳体颗粒的长大过程,并使其球化程度及尺寸分布均匀性增大;锰细化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渗碳体颗粒的作用效果优于硅;三种试验用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渗碳体颗粒长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对于Fe-0.8C钢,d=186.4t^0.195;对于Fe-1Si-0.8C钢,d=90.5t^0.205;对于Fe-1Mn-0.8C钢,d=85.9t^0.166。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利用OM、SEM、EBSD及TEM等技术研究了卷取温度对51CrV4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探讨并分析了不同卷取温度下组织和硬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由600 ℃升高至720 ℃,试验钢的硬度先逐渐降低,690 ℃以上变化不大;先共析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由0.33%增大至5.9%,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由93 nm增大到177 nm。卷取温度由630 ℃升高至720 ℃,(V, Cr)C析出相的平均尺寸由8.3 nm增大至9.7 nm,体积分数由0.247%递减至0.176%。珠光体片层间距是影响试验钢不同卷取温度强度/硬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铁素体晶粒尺寸和纳米(V, Cr)C析出相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自行研制的高强钢药芯焊丝焊接Q960钢,通过改变药芯成分中Al元素的含量获得了含有不同Al元素的焊缝金属。利用拉伸试验、不同温度下冲击试验对焊缝金属的强度和韧性进行了测试;结合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分析了Al元素对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焊缝金属中Al元素含量的变化对接头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影响不大,但对焊缝金属冲击吸收能量影响较大。随着Al元素含量的增加,冲击吸收能量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Al元素含量较低时,易生成Al2O3氧化物,针状铁素体易形核和长大,有利于提高焊缝金属冲击吸收能量;当Al元素含量较高时,易生成AlN氮化物,同时组织中存在着δ-铁素体组织,造成焊缝金属冲击能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机对DP980试验钢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775、800、825和850 ℃),试验钢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从705 MPa增大到850 MPa),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小(抗拉强度从1150 MPa减小到1030 MPa;伸长率从8.9%减小到5.3%),这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构成和形态分布密切相关。此外,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均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Formastor热膨胀仪测试了一种含Al中硅中锰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行为,采用连续退火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测试了力学性能,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以10℃/s的加热速率加热过程中,Ac1和Ac3分别为713 ℃和918℃,与热力学平衡状态相比,分别需要29 ℃和58 ℃的过热度;连续冷却过程中,发生铁素体相变的临界冷速为3~5 ℃/s之间,贝氏体相变的临界冷速为15~30 ℃/s;连续退火过程中,随淬火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伸长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应变硬化指数n值对淬火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