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拱坝坝肩岩体在断层、裂隙、层间剪切带等地质缺陷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滑动块体,从而削弱了坝肩岩体的完整性,降低了坝肩岩体的承载能力,影响坝肩的稳定安全。为了分析坝肩滑动块体稳定性,以立洲拱坝工程为例,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两坝肩的地质构造及主要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发现,两坝肩存在四种潜在的滑动块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超载法对坝肩岩体进行破坏试验,得到了滑动块体的失稳破坏机理、破坏形态及影响滑动块体稳定的控制因素,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盘江万家口子水电站左坝肩的抗滑稳定影响大坝的整体稳定与安全问题,基于块体理论,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构建了左坝肩边坡地质模型,利用赤平投影法搜索关键块体,采用SLOPE3D软件确定左坝肩边坡块体的几何特征及不同工况下的抗滑稳定性,并提出了加固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分析杨房沟拱坝的稳定性,采用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法分析了杨房沟拱坝的基本荷载组合和偶然荷载组合等多工况多方案下的应力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应力、位移分布合理,符合拱坝应力和变形的一般规律;且坝体应力水平与国内类似拱坝工程相当,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杨房沟拱坝体形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白鹤滩水电站坝肩开挖高边坡工程为例,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坝肩开挖高边坡的稳定性及加固措施,并以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为平台,分别计算分析了初始工况、开挖工况、卸荷工况、加固工况应力应变情况,对比分析了卸荷—加固效应对边坡开挖应力、位移、塑性区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白鹤滩坝肩高边坡在开挖后局部区域有失稳迹象,但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该高边坡仍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拱坝坝肩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集中堆渣对河道截流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坝肩附近集中堆渣能降低截流戗堤龙口水力参数需具备的水力控制条件.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从截流模型试验和水力控制条件计算两方面给予验证,提出对截流难度较大的工程可利用坝肩集中堆渣的方法降低截流难度,建议综合考虑坝肩开挖、截流、坝基开挖、上下游围堰填筑、洪水期河道过渣能力等因素对堆渣位置和形状及数量进行合理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大峡水电站坝址区岩性为前寒武系黑云母角门石英片岩,岩石节理、片理不甚发育,断裂构造规模不大;岩体呈弱~微风化,风化较浅,质地致密均匀、坚硬完整;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潜水与基岩裂隙水,呈弱碱性,有硫酸盐侵蚀性。总体来说,大峡水电站坝址具有优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大峡水电站右坝肩(1420.5~1482)为例,简述基础处理设计简况。①右坝肩开挖体形:边坡坡度均为1:0.2,在1420.5、1438和1457.m分别设三条马道,坝体内距上游坝面5m处1423.5、1459.5和右坝肩1484.0分别设三条帷幕灌浆及排水廊道及平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拱坝坝肩稳定性因素诸多问题,以乌东德高拱坝为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法与矢量和安全系数法,分析了影响拱坝坝肩稳定的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工况和影响因素下,坝肩岩体具有较高的矢量和安全系数;相对于比较方案,可研方案建基面的选择更合理;当裂隙连通率达到30%以上时,坝肩岩体不满足稳定性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拱端与上、下游基岩采用摩擦连接对拱端的受力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以黄河玛尔挡水电站导流洞进口边坡中的随机块体为例,基于统计原理,采用三维极限平衡法对边坡岩体中的随机块体进行搜索,并对块体高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块体在天然、暴雨和地震三种工况下的安全稳定系数,并对危险块体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模拟,得到所需施加的锚固力。计算结果给出了导流洞进口边坡中可能存在块体的特征、规模及稳定性,以此提出危险块体加固建议,对实际工程的加固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基上砼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拱坝实际工程设计及坝肩稳定分析常采用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存在的缺陷,基于材料弹塑性理论,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坝体与坝肩岩体杭滑稳定性,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并分别以荷载突变与材料强度逐渐降低两种方式评价了坝肩岩体抗滑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法有效、真实,能充分反映大坝与坝基岩体的共同作用效应,可供拱坝设计、优化和施工等参考.  相似文献   

10.
坝肩混凝土置换洞塞的传力规律及加固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真实地模拟拱坝拱端、置换洞、断层和蚀变带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地质力学平面模型模拟某高拱坝工程的典型高程断面,采用超载法研究坝肩经混凝土置换洞塞加固处理后的破坏规律和破坏形态,同时建立了未加固方案和加固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试验进行补充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坝肩经加固处理后,坝肩拱推力向山体深部坚硬岩体传递,大坝的超载能力明显提高,坝肩的抗滑稳定性和变形稳定性增强,说明左、右坝肩采用混凝土置换洞塞的加固措施切实可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萍 《中外能源》2006,11(3):30-32
对王14断块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带有针对性的调整开发措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老油田及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卢士华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11):143-145,167
分析比较特殊地段有特殊功能要求的特殊挡土墙结构,可为特殊条件下的挡土墙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此介绍了四种特殊挡土墙型式(挡土墙墙趾处设置排水沟结构、挡土墙墙角设置人行道结构、"壳体"基础挡土墙结构、"空洞"基础挡土墙结构),构建了挡土墙强度折减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相同地质条件、填土用料相同及挡土墙体积相同时四种特殊挡土墙的稳定性程度。对比计算表明,挡土墙的结构布置方式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滑裂面长度大的挡土墙结构稳定性高,滑裂面长度小的挡土墙结构稳定性低,若要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本质上是要使该挡土墙结构产生的滑裂面长度变大;填土面倾角越大,挡土墙的稳定性越低,填土内越易形成指向挡土墙的滑动趋势,因此应尽量避免填土面倾斜过大。  相似文献   

13.
洛宁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排沙洞出口边坡为高陡岩质边坡,该处边坡存在风险主要有:边坡岩体结构面发育、泥化夹层等不良地质风险;爆破开挖加剧岩体结构面扩张的施工风险;下方排沙洞隧道施工对上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边坡施工期间出现小范围垮塌,为保证隧道口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开展了风险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支护优化设计、现场监测相结合的边...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借助Adam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在地质编录的独特优势,结合三维块体稳定性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的系统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确定块体发育位置、特征、规模及稳定性,且高效、准确、安全,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研究边坡稳定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的地质条件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不同,通过对腊寨水电站坝址处的地质条件的分析,筛选出影响该处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判断出可能导致的失稳形式,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某水电站库区边坡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持续变形,且变形速率较大。为揭示该边坡在复杂孕灾环境下的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结合该边坡监测数据、地质构造及外界环境变化情况,从边坡灾变机制及稳定性特征出发,探讨在复杂地质条件、水位变动等致灾因子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模式、破坏机制、渐进失稳过程及失稳后风险,同时也对边坡失稳后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认为该边坡仍处于加速变形且不收敛状态,风险较大,结果可为该边坡后续风险预警管理、工程加固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鉴于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口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基于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分析了该边坡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揭示了边坡岩体潜在破坏部位分布规律,并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影响边坡稳定与安全的的主要因素是f1和fb13-04断层的切割、开挖坡比和Ⅴ类岩体的分布。结果可为边坡开挖后的支护形式设计及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喜河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地形较缓,风化程度较大,风化裂隙对边坡稳定以及坝肩断层对坝基都有影响。文中介绍了喜河水电站基本地质条件、右岸开挖边坡稳定分析和右岸开挖边坡设计和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存在多个潜在滑动块体的问题,建立了左岸边坡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拟静力法、动力时程安全系数分析法和动力降强法研究了左岸边坡的主要块体和整体的动力稳定性。结果表明,以C3-1为底滑面的潜在滑动块体的动力稳定性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而以LS337为底滑面的块体#1-1、#2和#3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偏小,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亦偏低,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